乌克兰重要工业城市顿涅茨克遇袭后一片狼藉
2004年乌克兰第一次“橙色革命”爆发时,笔者在基辅待了近半个月,发现革命是平和的,乌克兰民众素质很高。透过酒店窗户望去,尽管独立广场上示威人群经夜不散,但没有暴力与打砸抢。当地人说,平日里偶尔还有酒鬼在独立广场乱摔酒瓶砸车窗,现在反倒销声匿迹了。
十年后,乌克兰第二次“橙色革命”爆发,独立广场爆发暴力流血事件,局势急转直下,直至克里米亚入俄,乌东冲突不断。这让笔者极为惊讶,基于2004年的观察与经验完全失灵。
18年后,又一只黑天鹅放飞——俄乌冲突突然爆发。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至6月3日刚好100天。这场二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冲突,冲击着现有世界格局,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乌克兰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美国《时代》周刊5月中旬报道,乌克兰国防部为保持士气没有公布战斗伤亡人数,但专家认为,乌克兰至少有2.5万名军人退出战斗,其中多达1.1万人阵亡。马里乌波尔之战历时两个多月,整个城市战后几成废墟。目前战事焦点“北移”至顿涅茨克地区东北部和卢甘斯克地区西部。总体来看,俄军依旧占据战场主动。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日前承认,乌军面临的形势非常困难。
由于战事尚在进行,目前无法统计战争给乌克兰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多大。乌克兰基辅国立经济大学的计算结果显示,乌克兰价值95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建筑和管道已被摧毁。德国《商报》5月底报道指出,根据不同评估结果,乌克兰重建成本在5000亿美元到1万亿美元之间。此外,乌克兰经济产出和税收大幅下滑,国防等领域的开支增加。
当初,俄罗斯打响特别军事行动,出乎绝大多数专家的意料。尽管俄罗斯目前占据主动,俄罗斯控制的乌领土大幅增加,但初期的“闪电战”明显未能达到目标。自3月2日宣布有498名军人阵亡、1597名军人受伤以来,俄罗斯再未正式更新伤亡人数。美国《时代》周刊估计至少1.5万人阵亡,可能有些夸大其词。不过,俄方承认其“萨拉托夫”号大型登陆舰被击沉、“莫斯科”号导弹巡洋舰在弹药库爆炸后沉没,社交媒体上有大量俄军坦克和重武器被毁的画面。西方军援力度不断加强,俄军面临不小的压力。
俄罗斯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西方对其孤立与制裁。俄乌冲突升级以来,西方对俄极限施压,在经济、金融、能源和文化等领域对俄罗斯实施多轮严厉制裁。西方冻结了俄罗斯数千亿美元的外汇与海外资产,试图将俄罗斯排除在国际金融结算体系之外,甚至没收了俄罗斯一些民众的海外资产。欧盟日前通过对俄第六轮制裁,禁止进口75%的俄石油。
俄罗斯地大物博,是粮食和能源生产大国,抗压性强。西方制裁旨在将俄经济排除在全球之外并造成俄罗斯生活和工业用品短缺,但俄罗斯自2014年就开始推行进口替代,对俄经济至关重要的许多技术也开始本地化。西方国家试图利用金融制裁摧毁卢布和俄金融体系,但俄方要求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用卢布结算进口俄天然气,卢布地位得以巩固。从长远来说,脱离全球体系对俄罗斯经济与民生还是会有杀伤力的。
欧洲是另一个输家。俄乌冲突让承平70多年的欧洲第一次感到自身安全面临巨大威胁,不安全感让瑞典芬兰这两个“中立国”拥抱北约,一向独善其身的丹麦也加入欧洲安全体系。其结果,欧洲越来越把自己与美国捆绑在一起,欧洲离“战略自主”渐行渐远。相对应的是,未来欧洲外交受美国裹挟越来越厉害,不得不对美亦步亦趋。
东西欧之间正面临新的分裂。大部分东欧国家希望加大制裁俄罗斯,西欧领导人继续与俄罗斯谈判;一些东欧国家恨不得乌克兰明天就加入欧盟,而“出钱出力”的法德等西欧国家则保持谨慎,法德领导人表态需要“按程序来”,至少需要十几年。俄乌冲突之后,300多万难民越境进入欧盟,新的难民危机很可能爆发。
俄乌冲突让全世界都受影响。俄乌都是粮食出口大国,俄乌冲突加剧或加速了先前就已存在的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趋势。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目前约有4900万人面临紧急水平的饥饿,每晚约有8.11亿人饿着肚子睡觉。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预测今年全球通胀率为7.2%。更严重的是,国际格局发生实质性改变,新冷战冷风刺骨,甚至“使用核武器”这一可能毁灭人类的问题再一次被提及,令人忧心。
目前看,俄乌冲突何时结束依然遥遥无期,甚至有可能演变成为长期冲突。从俄乌两个当事方到近邻欧洲,再到全世界,俄乌冲突的冲击波依然在发酵,起码是“四败俱伤”。英国《卫报周刊》日前用“天启(Apocalypse)来临”来形容俄乌冲突,尽管有些耸人听闻,但其警示意味值得重视。
文/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