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9月创业板IPO申请获受理以来,恩威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恩威医药”)已历经四轮审核问询、两次中止审核。近日,创业板上市委公布了公司上会日期,恩威医药IPO即将迎来关键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问询中,监管部门关注焦点始终在非全日制员工、毛利率等方面。透过这些问题记者发现,尽管凭借明星产品“洁尔阴洗液”在妇科炎症领域已占据优势地位,但恩威医药销售却高度依赖非全日制员工,报告期内,公司非全日制员工数量最高逾千人、占比最高逾四成,“临时工”规模业内罕见。
此外,记者还从供应商销售人员处获悉,“洁尔阴洗液”主要原材料价格出现大涨,在其毛利率已连续四年下滑的情况下,公司今年乃至往后的业绩或将承压。
临时工占比最高逾四成
恩威医药成立于2005年5月,主要从事中成药及化学药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专注于妇科产品、儿科用药、呼吸系统用药等领域。公司在妇科产品领域深耕多年,米内网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 年,“洁尔阴洗液”在中国城市零售药店妇科炎症中成药领域的市场份额连续排名第一。
不过,尽管恩威医药目前已在国内妇科产品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公司产品的销售却十分依赖于非全日制员工。记者注意到,为实现产品销售,除自建销售队伍外,恩威医药还聘请了大量非全日制销售人员协助进行终端覆盖及产品推广。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恩威医药非全日制销售人员分别为1462人、1100人、666人,占公司销售人员比重分别为63.29%、56.32%、44.16%,占公司员工总人数比重分别为47.48%、39.94%、28.74%。
由于非全日制员工人规模较大且占比较高,因此在几轮审核问询及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中,深交所对恩威医药非全日制员工的相关情况进行了重点问询。譬如,在首轮审核问询中,深交所要求恩威医药说明报告期内持续存在大量非全日制员工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行业惯例等问题。
恩威医药则认为这一做法具有合理性,其理由在于:公司销售终端主要为零售药店,其促销、理货、市场统计等销售工作内容具有辅助性、可替代性特点;由于公司OTC(非处方药)产品销售为主,终端客户主要为OTC药店等,客户分布分散,为有效维护客户、提升公司市场覆盖能力及服务水平、提升产品市场推广能力,公司聘请非全日制员工协助进行终端覆盖及产品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恩威医药声称大量使用非全日制员工具有合理性,但实际上,A股医药公司大量使用非全日制员工的情况相当罕见。
《经济参考报》记者初步梳理统计发现,A股医药公司此前披露过非全日制用工模式的仅为6家,其中仅5家公司在IPO报告期内使用过非全日制员工,包括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津同仁堂”,正在创业板申请上市)、杭州安杰思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杰思”,该公司于去年9月科创板上市终止注册)、易明医药(002826.SZ)、科前生物(688526.SH)及兰卫医学(301060.SZ)。
在前述5家医药公司中,兰卫医学、天津同仁堂、安杰思、科前生物非全日制员工规模较小,人数基本保持在百人以内,且占比大部分维持在10%以内;仅一家公司即易明医药的非全日制员工规模相对较大,2013年至2015年,该公司非全日制员工数量分别为406人、322人、378人,占比分别为55.46%、47.28%、46.84%。
可见,A股医药公司大量使用非全日制员工的情况十分罕见。此外,尽管易明医药非全日制员工规模较大,占比超过恩威医药,但其数量远低于恩威医药,且其报告期为2013年至2015年,相对于其他可比公司而言,时间较为久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回复监管相关质疑时,尽管恩威医药声称报告期内公司存在大量非全日制员工不符合行业惯例,但却以易明医药为例论证其合理性,其在列举了易明医药报告期内非全日制员工数量及占比后还表示:根据易明医药招股说明书,易明医药聘请非全日制员工作为营销人员,“且医药行业营销人员的流动性较大,非全日制用工符合行业的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对此,一位国内知名券商人士、资深注会向记者表示:“据我了解,大规模使用‘临时工’的公司一般会集中于农业等传统行业,因为这些行业通常会有一些临时性或计件性的用工需求,其他行业公司通常会以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聘请全日制员工,或部分通过劳务派遣、劳务外包的方式来实现用工需求。”
前述国内知名券商人士进一步表示,像恩威医药这样大规模使用非全日制员工的公司,在审查中会重点考虑其用工合理性与合规性。“一方面,由于公司用工模式与行业惯例存在较大差距,其合理性会被重点关注。譬如,公司是否出于节约劳务成本或规避五险一金等目的才会如此大规模使用非全日制员工;另一方面,从合规性的角度考虑,包括其中是否涉及相关劳务纠纷、行政处罚、商业贿赂等风险。而针对前述风险,公司其实应该审慎地进行估计与披露。”
核心产品原材料价格大涨
近年来,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恩威医药整体收入也持续增长。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恩威医药营收分别为5.59亿元、5.93亿元、6.21亿元、6.34亿元、6.8亿元,呈持续增长态势且近五年复合增长率为3.97%;与此同时,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4亿元、0.86亿元、0.83亿元、0.99亿元、1.02亿元,与营收持续增长不同的是,恩威医药归母净利发展态势有所波动。
然而,恩威医药今年业绩或将面临较大压力。
公司最新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上会稿)显示,受疫情影响,公司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全面下滑,其中营收为1.58亿元,同比下滑3.93%;归母净利润为2025.82万元,同比下滑7.25%;扣非净利润为1976.64万元,同比下滑6.92%。
此外,恩威医药预计,公司今年上半年营收为3.16亿元至3.51亿元,同比增长-5.17%至5.34%;归母净利润为4100万元至4600万元,同比增长-7.83%至3.41%;扣非净利润为4000万元至4400万元,同比增长-6.72%至2.61%。
不过,比起业绩下行压力,恩威医药持续下滑的毛利率更让人担忧。记者注意到,在前四轮审核问询中,深交所均对恩威医药毛利率进行了重点关注。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恩威医药综合毛利率分别为68.27%、67.03%、65.42%、57.46%、56.34%,对此,公司解释称其下滑系复方银翘氨敏胶囊、化积口服液、复方氨酚烷胺片等产品收入占比上升所致,上述产品的毛利率相对公司核心产品洁尔阴洗液的毛利率较低。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作为恩威医药的核心产品,“洁尔阴洗液”近年长期占据公司营收约五成比重,然而其毛利率亦在不断下滑。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洁尔阴洗液毛利率分别为77.34%、76.95%、76.47%、75.14%、73%,对此,恩威医药称这主要系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
据悉,“洁尔阴洗液”主要原材料为石菖蒲、苍术、山银花,报告期内,山银花市价相对稳定,而石菖蒲与苍术的价格涨幅较大。其中,石菖蒲市价由2017年的28.83元/kg至43.24元/kg涨至2021年的44.04元/kg至78.09元/kg,苍术由2017年的63.06元/kg至76.58元/kg涨至2021年的114.68元/kg至155.96元/kg。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恩威医药报告期内第二大供应商,四川天利合药业有限公司(下称“天利合”)是恩威医药前述三种原材料的主要提供方,报告期内,恩威医药约七成的苍术、约三成的山银花及超两成的石菖蒲采购自天利合;招股书显示,2021年恩威医药向天利合采购石菖蒲、苍术、山银花的均价分别为43.77元/kg、132.45元/kg、87.19元/kg。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天利合销售人员处了解到,“(我们公司)石菖蒲最近缺货,没有生产了,因为现在涨价比较厉害,前段时间买回来原料最高价格涨到了100元/kg,我们都不敢买,如果现买原材料加工出来可能要卖110元/kg左右;苍术最低价格在210元/kg左右,现在价格相对下来了一些,之前价格相对更高;山银花价格在110元/kg左右”。
可见,相对于恩威医药去年采购价格,石菖蒲、苍术、山银花售价均出现了大幅上涨,恩威医药“洁尔阴洗液”毛利率或将持续承压。
针对前述原材料价格信息等相关问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致函恩威医药。截至发稿,公司未给出正式回复。
研发投入占比业内垫底
除了毛利率外,作为一家医药公司,研发实力亦是一大看点。尽管声称在工艺升级、产品研发等方面进行积极投入,但研发却是恩威医药的薄弱环节。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1年,恩威医药研发投入分别为353.1万元、388.14万元、440.26万元、484.23万元、432.48万元,仅分别为公司同期销售费用的1.59%、1.7%、1.85%、2.55%、2.06%;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0.63%、0.66%、0.71%、0.76%、0.64%,远低于可比公司同期平均值(招股书中将葵花药业、千金药业、华润三九、葫芦娃四家上市公司列为可比公司,下同)。
对此,恩威医药在招股书中称其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主要产品为中成药,受政策影响,近年少有中药新药获得批文,2007年版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出台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强了中药仿制药的管理注册,仿制药要求按照被仿制药的药材(基源)、处方、工艺进行研发、生产,而该等详细信息难以合法获取,而且视情况需要开展临床试验,提高了中药仿制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药行业研发投入整体偏低,但恩威医药近三年研发费用及研发投入占比在中药行业仍属垫底水平,且从数值上看远低于行业平均值。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与71家中药公司相比(依据申万三级行业分类,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5月6日),2019年恩威医药研发费用位列倒数第三名、研发费用率位列倒数第六名;2020年研发费用位列倒数第三名、研发费用率位列倒数第七名;2021年研发费用位列倒数第四名、研发费用率位列倒数第三名。
不仅研发投入行业垫底,恩威医药的研发人员数量及其占比也远低于同业平均水平。根据公司披露,截至2021年末,恩威医药专职研发人员仅有13人,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为0.79%;而与此同时,4家可比公司平均研发人员数量达366人,研发人员占总员工比例平均值也高达5.8%。
对此,前述国内知名券商人士向记者坦言:“持续的研发投入是公司未来生命力的保障,如果一家公司研发投入指标在业内长期垫底的话,说明研发确实是其相对薄弱环节,这可能导致公司未来发展受限。实际上,创业板虽然不像科创板一样对公司研发指标有着量化要求,但依然强调‘三创四新’的定位,特别是对于医药公司而言,研发实力其实是衡量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其具体体现在公司研发投入的资金规模、人才规模以及研发管线等方面。”
较低的研发投入也引发了监管的高度重视,在多轮问询中,深交所均对恩威医药研发情况进行了重点关注。譬如,在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中,深交所就要求恩威医药说明“较低的研发费用能否支撑发行人核心竞争力及持续发展、持续保持市场占有率领先,公司保持持续创新的机制安排”等问题。
恩威医药则回复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主要包括新产品研发投入和外购药品技术的二次工艺开发投入,采取工艺升级改造和产品研发相结合的技术开发策略,且在工艺升级改造方面投入更大,若考虑研发费用、工艺升级支出和外购药品技术投入等因素,公司该等与研发及技术升级创新相关的总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48%、3.2%以及3.48%,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研发费用率基本相当。
对此,前述国内知名券商人士向记者表示:“这种说法可能不太严谨,如果公司要将工艺升级支出或外购药品技术投入计入研发费用,一般需要考虑公司是否具有相应的料工费归集,公司内部有无立项,公司对项目是否有严谨的管理制度,以及公司是否具备专职的研发人员来做这个事情等。事实上,研发费用的归集是有非常严格的要求的,包括要符合研发费用的规定,同时需要能够准确地、量化地进行归集,此外还需要公司有充分的内外部证据去支撑其符合这项费用的规定。”(记者 李晃 北京报道)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