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发展 金融服务要“因地制宜”
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2-05-06 11:23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展开的关键之年,在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同时,也要全面推进乡村发展。

根据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以来,国家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和金融帮扶力度,支持各地发展产业、促进就业,带动脱贫户持续增收,如安排中央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1650亿元,比去年增加84.8亿元,4月中旬已全部下达到省区市;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健全完善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截至目前,入库储备项目57万个,资金规模9800多亿元。

就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而言,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入力度,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据银保监会披露,截至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83%,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7.48%,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6.19个百分点。2021年,农业保险为1.7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2万亿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续奋斗乡村振兴的新阶段,“三农”工作将面临更多新情况、新考验,包括如何因地制宜确定振兴模式、发掘并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完善县域基础设施、满足医疗和教育更高层次需求、迎合县域财富管理及共同富裕追求等。

面对上述问题,仅依靠“通用模板”和“传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金融机构应当出台一系列更具针对性的方案,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以自我定位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的农行为例,考虑到国资央企有投资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农行创新推出“央企兴村贷”金融服务模式,对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投资乡村振兴、中央企业带动的产业链条上各类涉农主体,提供优先信贷支持和线上线下综合金融服务。具体来说,为国资央企客户提供“信贷+投行”“核心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线上+线下”一体化金融服务;通过倾斜配置信贷规模、优化客户准入条件、实施差异化信贷授权、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和担保方式等政策措施,为国资央企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实实在在的金融支持。

现阶段,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单一,多为信贷投放和保险保障,且信贷产品仍不能完全脱离抵押担保,因而与缺少信用记录和有效抵押物的“三农”主体不相匹配。所以,金融要想更高质量地服务乡村振兴,应当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精准服务,而这背后也必须要有现代金融科技手段和更懂“三农”领域的专业性人才作支撑。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华夏银行北京分行擘画乡村振兴新画卷 引来金融“清泉水” 浸润京郊“致富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23
构建数字引擎 践行金融普惠 兴业银行北京分行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6
扎根基层服务三农:工行北京分行多措并举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发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8
中信银行发布乡村振兴特色服务方案 打造“1+5+N”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2
工行北京分行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再谱金融兴农助农新篇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10
涉农贷款增量提质 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证券日报 2023-02-15
涉农信贷增量提质 银行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证券报 2022-10-12
强化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人民网 2022-08-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