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调工作就是与病毒赛跑,疫情期间,嘉定区疾控中心77名工作人员就地转为流调队员,及时排查密接和次密接,进入24小时连轴转的工作状态。这栋灯火通明的大楼,见证着他们日以继夜的“战斗”生活。
一条流调“单子”
“您好,我这里是嘉定区疾病防控中心,你们单位出现了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需要跟你做个流调,你是住在二楼宿舍吗?”4月30日下午2点,嘉定区疾控中心流调队员王迅接到一条“单子”,随即开始电话追溯。
在接下来的十几分钟里,王迅相继和对方确认了姓名、所在位置、同住人、活动范围等信息。从询问、记录,再到摸清轨迹,看似简单的过程却需要他不断顺藤摸瓜、抽丝剥茧。“77张床位”“2楼公共卫生间”“16时→办公室→17时→食堂”……在他手头的纸稿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相关信息。
“在流调过程中,大多数市民都是比较配合的,当然也有一些市民误以为是诈骗电话,有提防心理不愿透露自己的信息。这时,我们会请公安人员给他打电话说明具体情况并配合我们工作。”王迅表示,电话流调是追踪病毒的主要手段。流调沟通中,需要帮助对方回忆自己曾经去过哪里、做过什么、接触过谁,有时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放下顾虑,说出真实情况。
遇到复杂情况时,流调队员则可能要打上好几通电话,根据A的轨迹判定风险人群,排查到B再到C,有时要花费好几个小时,但他感到非常值得,“如果后续出现新的病例,还在我们的掌控范围内,这说明我们圈捕住病毒了。”王迅说。
一次外出“跑单”
过去两个月,随着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不断增加,流调队员的工作量同样陡增。
刚刚完成一次“跑单”任务的邓森淼顾不上吃午饭,紧接着在电脑上录入相关信息,“除了对每一个个案开展流调,对重点场所出现的疫情,我们还会马上派出流调人员、采样人员、消毒人员,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前往现场深入调查,判定密切接触者,并及时对他们进行管控。”邓森淼透露。
“什么时候下班呢?”“没有固定的时间。”邓森淼介绍,这段时间,大家吃住在单位。有的人就在办公桌旁支了一个床,睡醒了就办公,空了就见缝插针地休息。“这是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的,哪怕半夜出现紧急情况,大家也是随叫随到。24小时待命。”
此外,还有136名志愿者在经过培训后,加入到电话流调队伍中来。“每一个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我们都会进行流调并挖掘信息,包括他们的每一个密切接触者,我们都要找到。”邓森淼说,他们越早发现,越便于后续的管控、转运,更快地遏制病毒的传播。
一个临时“指挥部”
位于五楼的这间办公室被大家称为“指挥部”,由流调队员、公安干警、信息组成员组成,他们正紧张忙碌地拨打电话、敲打键盘、录入信息、核对表格,交谈声此起彼伏。
防疫消毒科医师张丹丹是信息组的一名成员。她告诉记者,当流调队员和志愿者将信息填入信息表后,由她负责审核补充,确保每一项数据完整有效。“我们通过汇总、分类、分析成千上万个数据,来观察每日、每周疫情的动态变化,做风险评估,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做准备。”
据了解,4月1日-30日,嘉定区疾控中心共完成流调总数约2万例,其中单日完成流调最大数约1400例。
编辑/白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