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需要得到大家的共同关注!尤其寒假到了,更应该大大提高警惕哦!
01
爸爸在吃开心果,1岁半的JOJO看到了也吵着要吃,爸爸于是给JOJO喂了一颗,不料JOJO马上就出现剧烈的呛咳、嘴巴发紫、呼吸费力。爸爸立即第一时间伸出手指到JOJO喉咙处想把开心果抠出来,结果反而把开心果推进更深处。
妈妈立即拨打120,把JOJO送到附近医院就诊,由于JOJO情况严重,又被转到了湖南省儿童医院。入院后立即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术,在JOJO的右侧支气管处取出半颗开心果碎,通过积极的救治,JOJO的生命体征已基本平稳。
专家提醒:
不应该用抠喉咙里的异物。
5岁以下儿童慎吃坚果以防误吸;异物吸入后不要盲目用手去抠喉咙。一旦出现异物卡喉,我们应当立即拨打120,与医院联系,同时快速清理口鼻腔分泌物后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
如果是婴儿,我们可将孩子抱起来,清除口中的分泌物后,把宝宝反转,让宝宝俯卧在您的手臂上,使其头面部朝下,低于胸部水平,同时用拇指和食指固定在宝宝双下颌骨的部位,使头部固定。接着您的左手手臂可以依托在自己的腿部,另一手的掌根部用力拍击患儿两肩胛骨之间的部位4~6次,使呼吸道内压力骤然升高,形成气流将异物排出,同时要观察孩子是否将异物吐出,并及时清除。
如果是2岁以上儿童异物卡喉,可站在或蹲在孩子背后,双臂环抱其腰部,让孩子前倾,头略低,嘴张开。一手握拳放于孩子肚脐上方和胸骨下缘之间,另一手紧握该拳,并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压6~8次,以此形成气流,驱出异物。必要时可重复以上手法直到异物去除。注意冲击按压的时候要注意用力方向,避免损伤胸骨和内脏。
当自己孤立无援的时候,可以用自己左手的拳头放于肚脐上方和胸骨下缘之间,另一手紧握左手拳头,并用力快速向内、向上冲压6~8次。或者可以稍弯下腰,靠在一个相对固定的水平物体上(如桌子边缘,椅背,扶手栏杆或是任何钝角的部位等),以物体边缘压迫上腹部,快速向上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02
7岁的星星在家吃鱼,突然觉得喉咙一阵疼痛,原来是被鱼刺卡喉咙了,奶奶立刻告诉星星,赶紧吞一大口米饭,把鱼刺压下去,鱼刺到肚子里就没事了。
谁知道星星吞了米饭后,喉咙却痛得却越来越厉害了,口水都不敢吞了。奶奶赶紧打电话叫妈妈回家,妈妈立刻带星星来到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医生通过喉镜检查发现了卡在喉咙深处的鱼刺,已经形成了颈部脓肿,最后星星接受了全麻手术,才将这根闯祸的鱼刺取出来。
专家提醒:
不应该强吞饭团应对鱼刺卡喉。
当孩子出现鱼刺卡喉后我们可以这么做:
1、当发生鱼刺卡喉后应立即停止进食,减少吞咽动作。尽量让孩子不哭闹,以免将鱼刺吸入喉腔或食管。
2、如果确定是小刺,让孩子低头弯腰,做咳嗽动作,或压迫舌根,刺激孩子恶心、呕吐,如果鱼刺位置较浅,可能松动后吐出。
3、如果仍然没有效果,可以用软勺压住舌前部,用手电筒细观察口腔、扁桃体,发现鱼刺可用镊子轻轻夹出。
4、通过以上处理仍不能解决的话,说明鱼刺位置较深,这时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使用专业器具,可尽快取出鱼刺,解除痛苦。
03
又到冬季,长沙一如既往的寒冷,妈妈生怕刚满月的冬冬受凉,晚上睡觉的时候给冬冬包屁衣连体衣小棉袄都穿上,为了防止冬冬抖被子,还穿了一个羽绒睡袋,最后才放心的把裹成粽子的冬冬睡在了爸爸妈妈中间。
早上起床,妈妈掀开被子一看,发现冬冬满头大汗,颜面口唇发紫,不哭也不动,立刻和爸爸一起把冬冬送到医院,送医途中冬冬还不断出现抽搐,很快就陷入了昏迷状态。入院后医生告诉冬冬父母,这是典型的“捂热综合征”,通过ICU医生的全力抢救,挽救了冬冬的生命,但因为冬冬脑损伤太严重,最终遗留了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专家提醒:
不应该过度保暖,更不能用被褥或衣物遮盖口鼻腔。
新手爸妈缺乏经验,或是家里老人觉得孩子冷,给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还跟大人一起盖上棉被,甚至睡在爸妈中间。由于宝宝太小,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还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调节能力差,遇到过热或过冷时不能及时调整。再加上宝宝还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不会挣脱和求救,往往被家长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已经病情严重。
如何预防捂热综合征:①宝宝穿衣有讲究,平时可采用“洋葱式”穿衣法:最里面穿透气的纯棉内衣,中间穿保暖性较好的卫衣或毛衣,最外面根据天气选择棉衣或羽绒服;一般在室内可比大人多一件,玩时比安静时少一件,室外要比室内多一件。②睡觉时不应穿棉袄、棉裤,只穿内衣就可以;不要和大人同床同被、不要蒙被过严或含着乳头睡在母亲腋下,盖被需松软。③外出时不要用衣被包裹得太紧太严,注意空气流通,乘车时也要注意通风。
作者: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张新萍
来源:湖南省儿童医院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