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推进"两区"建设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北京经开区),整体发展环境和产业协同发展被外资企业纷纷看好。继阿斯利康中国北部总部、GE医疗研发总部、小马智行研发总部、中法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等相继落地之后,岁末年初,北京经开区再传捷报:世界级气动元件研发、制造、销售公司及气动领域的全球领军者SMC中国总部正式落地。
SMC 作为世界知名的气动元件研发与制造商,其产品广泛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自动化生产中,是整个制造业工业自动化、省力化不可欠缺的核心零部件。
"这次在中国成立SMC中国投资管理公司,行使中国总部的管理职能,是SMC在本土之外设立的第一个海外地区总部,也是第一个在海外直接设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区域。今后将由中国总部公司统一负责在中国地区的5家法人公司的投资、制造、研发、销售的管理运营,结束以前几家公司分别由日本总公司直管、相互独立运行、合作交流较少的历史,加速SMC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提升SMC对中国市场的服务水平,有利于中国气动元器件市场的整体发展。"谈及SMC中国总部的成立,SMC(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清海如是说。
有着开放基因的北京经开区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为外商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遇,特别是自贸区的建设,在高端制造业产业链的融合发展等领域有着更多的投资红利。自去年9月,经开区挂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高端产业片区,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自贸区等政策有机叠加。经开区将积极发挥试验田作用,瞄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加快高精尖产业布局,形成产业和园区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
经开区通过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产和积极招引新的外资企业,不断强化对外资企业的服务,优化外资企业的营商环境,多策并举"稳外资""引外资",着力稳定外资外贸基本盘。为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创新"一线工作法""企业服务管家"等服务机制,政策叠加优势逐渐显现。据初步统计,预计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
营商环境服务品质稳步提升。163项市级管理权限在亦庄新城范围内顺利承接,新扩区域职权事项完成划转,核心区内区级政府职权应接尽接。深化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改革,推行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创新告知承诺"数字时间戳"。施工许可证最短取证时间压缩至1小时。199个政务服务事项采用告知承诺式办理,数量占比全市领先。政策兑现在全市率先实现"一网申报、一口受理"。试点"清单式"执法,为执法提效,给企业减负。企业通关实现货物外观查验和实验室检测同步进行,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最早一批进入经开区投资发展的外资企业,SMC(中国)在经开区共建成运营一工厂、二工厂、四工厂和研发中心等四个项目,是经开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与亲历者。
"在中国成立总部,就是看重经开区的发展前景。特别是随着'两区'建设的加快推进,经开区已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的政策高地,营商环境和产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为外资企业发展释放了重大利好。"谈及SMC中国总部落户经开区的考量,马清海如是说。
在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SMC提前复工复产,扩充气动元件产能保障供应,支撑相关企业加大马力生产口罩机、呼吸机,助力疫情防控。同时,经开区通过重构产业链、打通内循环,互帮互利政策,组织召开区内企业工业生产关键零配件供需对接会,推动SMC与北方华创、京东方、京运通等区内7家企业达成合作。据统计,SMC实现了国内市场50%的新产口罩机气动元件供应,预计2020年产值增长15%左右。而近日,SMC完成了自主研发工业互联网系统上线试运行,正在从生产设备自动化进程中向智能化生产延伸。
在公司办理证件过程中,经开区行政审批局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寻求上级部门支持解决了企业名称核定等难题,实现了2个小时办完所有企业执照的"新速度"。
其实,SMC得到的服务在经开区并不是个孤例。阿斯利康、GE、瓦里安、小马智行等外资企业先后在经开区设立海外总部或研发总部,经开区与施耐德共建了中法智能制造产业示范园。与此同时,一大批高端外资企业项目在经开区推进建设,海斯坦普、北汽李尔、采埃孚等高端零部件企业建成投产,赛诺菲新一代胰岛素大品种落地,拜耳4条现代化生产线开工,GE全新超高端CT机投产。
接下来,经开区将着力引进行业头部企业、国外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加强与驻华机构、中外商会的沟通联系,落实招商奖励政策,激发招引外资活力。发挥海外工作站作用,搭建海外招商平台,延伸招商触角,开展技术合作,吸引集聚一批外资外贸企业。
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孔磊表示,经开区将把"两区"政策作为开启区域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大力扩大外资企业规模,打造具有产业特色的综保区,推动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不断构筑外向型经济新格局,构建协同开放新高地。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