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是首都核心区之一,古都风韵的面貌吸引本地市民和游客纷至沓来。近些年,东四南、北大街存在风貌杂乱、业态品质低、人车混行、文化味不够等问题。
说起北京二环路以里,您的印象是怎样的?路难行,车难开,骑车也难?!
近段时间,北京市东城区从打造慢行道入手,让市民在最繁华的路段骑自行车,也能感受到尊严……
如今,这项名为“城市慢行系统”的大工程,已然有了成效——
剪影一:在二环路痛痛快快骑车
在北京市东城区,已累计完成165.4公里的慢行道路建设工作。
宽敞安全的慢行道为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出行体验,让人心静气爽,也让更多居民愿意选择“健步悦骑”的绿色出行方式。
北京的二环路,历史上就以车流量大而著称,高峰时期路况尤其复杂。
通过“环二环”东城段林荫骑行环线建设主体工程,东城区优先关注和保障骑行路权,创新自行车优先标识,旨在让骑行者能够大胆、放心地在车流量较大的环路上骑车。
今天,如果您有机会骑着自行车,在东二环宽阔的非机动车道上走一圈,一定会感到格外顺畅——
车道边缘凸起的反光道钉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隔离开,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非机动车道上不时出现彩色路面,喷涂着醒目的白色的自行车标志,时刻捍卫着骑车人的路权。
据介绍,这些红色路面均是由彩色陶瓷颗铺装,主要出现在车流量较大的区域。“环二环”骑行路线东城段北起钟楼北桥,南至陶然桥西,主路全长17.5公里,双向慢行系统总长27.5公里,总共铺装了20000多平方米。
记者在东直门桥下看到,一条机动车道和一条非机动车道在桥下逐渐汇合成一条红色铺装的道路,道路正中印着一个标志,是一幅“骑车人和汽车叠加在一起”的图案,骑车人在前,汽车在后,表明“自行车优先”。
剪影二:胡同没变 人行道却变宽了
站在东四南北大街宽阔的便道上一眼望去,以前挡在路中间的各类箱体早已不见踪影。
东城区城管委副主任王涛告诉记者,东城区对分属于各个部门的信号、电箱全部进行了整合、隐形化处理。
目前,东四南、北大街两侧可视的各类杆体从660根消减至268根,箱体从707台消隐至24台。改造后盲道连续性也得到了保障。东四南北大街沿线还加装了748个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的石材阻车桩,路侧的违章停车没有了,慢行道更加顺畅。
据了解,在整治提升过程中,有关部门遵循“人行道宽度不低于3米,非机动车道宽度不低于2.5米”的原则,大幅增加人行道空间,并完善全线交通标志,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快速通行带和院前过渡带,让出行更为舒适。
在整治提升中,东城区与古建专家和文物部门联动,逐一对沿线447座建筑“把脉问诊”,共使用了86万块“老砖”,18.2万块旧瓦,旧材回收利用率达43%,翻建各类宅门39座,保护性修缮16处历史建筑,让老街重现古都历史风韵。
除了古朴的风貌,行人还能边走边欣赏美景。西府海棠、白玉兰、元宝枫、丰花月季……沿线结合建筑风貌特点,东四南北大街通过留白增绿、垂直拓绿和口袋公园等建设,全街绿化覆盖面积已增加至1.8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也从改造前的30.6%升至49.8%。
剪影三:王府井建成了慢行示范区
走进东城区西堂子胡同,以往机动车胡乱停放的情景已然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花箱,生机勃勃的花草使青砖灰瓦的胡同充满了老北京生活气息。
在西堂子北巷,路边竖立着“30”的限速标志,地上施划着“行人优先”的标识。每天早上,胡同里行人渐多——背着书包的孩子,赶着上班的年轻人,锻炼身体的老人。从胡同里穿过的机动车,在限速标志和“行人优先”标识的提醒下,都能做到小心地降速通过,注意礼让行人。
去年,东城区启动了王府井慢行示范街区建设,示范街区东起东单北大街,西到南河沿大街、北河沿大街,北至灯市口大街、金鱼胡同,南抵长安街,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
在东城区大纱帽胡同,两条机动车道由原先的3.5米压缩至3米,非机动车道拓宽至3米,人行步道最宽处达4米。
通过调整步道砖的铺设,路口转弯半径较过去缩小,右转车辆随即降速,既保证了行人通行安全,又可提升行人和骑行人的通行速度。
今年,慢行示范区的建设延伸至胡同,在韶九胡同、锡拉胡同、北官场胡同、帅府园胡同、煤渣胡同、菜厂胡同、柏树胡同、甘雨胡同、西堂子胡同9条胡同设置限速标牌,并实施胡同精细化交通规划设计,施划“行人优先”标识。全面按照行人、自行车、公共交通、小汽车的路权优先顺序,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文/董城 庄蕊 赵伊纯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