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银行业“吃”逾15亿罚单 违规输血楼市依旧是“重灾区”
北京商报 2021-10-08 16:10

2021年监管对银行业“走偏”行为的处罚力度丝毫未放松。10月8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1-9月,银保监会机关、银保监局以及银保监分局针对辖内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外资银行等机构(罚单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共开具了1195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超15亿元。授信业务违规、违反房地产行业政策、内控审核不严、理财业务违规、数据安全治理不足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前三季度银行业被罚超15亿

2021年依旧是“严监管年”,10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了今年前三季度银保监系统针对银行业的处罚行为,统计机构主要覆盖银保监会机关、银保监局以及银保监分局。统计的受罚对象主要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政策性银行和外资银行。

数据显示,今年1-9月,银保监系统针对银行业共开具了1195张罚单,合计处罚金额达到15.51亿元。其中,银保监会共开具了16张罚单,合计处罚金额达82686.03万元;银保监局共开具了436张罚单,合计处罚金额达37466.53万元;银保监分局共开具了743张罚单,合计处罚金额达34907.04万元。

在双罚问责制度下,今年前9个月监管共对410名相关责任人合计开具了6470.15万元罚金,另有1175人被警告,88人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36人被取消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76人被处以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顶格处罚”。

从处罚力度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罚单已超过2020年全年总和。据北京商报记者此前统计,2020年全年银保监系统共向银行业各类机构和个人合计罚没金额约为13.09亿元。

谈及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罚单整体表现,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陶金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罚款金额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金融风险仍然在积累,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监管力度不减,防范金融重大风险政策连续性较强。同时,今年以来也发生了金融领域风险的新变化。房地产市场的金融政策监管加强,违规行为相应增加,尤其是经营贷违规流入楼市的现象屡禁不止,相应罚单也在增加。部分银行不良资产积累过快,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时存在违规行为。

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金融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向市场释放出严格整治市场乱象、维护金融稳定的强烈信号。无论是罚单数量、罚单总金额、单笔大额罚单金额、双罚频率、个人罚单等各方面,均是有增无减。不断加码的监管罚单体现了监管处罚的权威,有利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控金融风险。

信贷违规仍是“重灾区”

贷款业务违规一直是各家银行频频触及红线的“重灾区”,也是强监管的重中之重。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在银保监会系统开具的164张百万级罚单中,涉及信贷业务违规的罚单就有62张。受罚主体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多家机构。

例如,1月28日,国家开发银行曾因违规进行信贷资产拆分转让、隐匿信贷资产质量等24项违规事由被银保监会处罚4880万元。3月26日,乐清农商银行则因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房地产市场等收到125万元罚单。8月3日,云南红塔银行因“贷款支付管理与控制不到位,信贷资金直接流入限制性领域或转为本行通知存款”等多项问题被监管处罚210万元。9月14日,天津津南村镇银行因违规发放区域外贷款、贷款“三查”执行不到位等被罚280万元。

谈及严监管的背景下信贷业务违规问题仍屡禁不止的原因,陶金表示,从宏观上看,今年以来经历了信贷收缩、见底、开始扩张的阶段,波动较大,在信贷监管持续严格的情况下,就容易出现违规行为的增加,近期监管机构也多次提及加强对信贷的指引。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最为集中的银行业务风险,部分银行风险工作不够勤勉,风险总体策略失当,是长期积弊。

而针对信贷违规问题,监管也在近日一再强调不得挪用。10月5日银保监发布的《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挪用套取信贷资金或绕道理财、信托等方式,违规参与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投机炒作、牟取暴利。严禁挪用各种贷款包括经营贷、消费贷投机炒作茅台酒、名贵普洱茶等高端消费品,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违规输血楼市缘何难禁

在多项贷款业务处罚中,涉房性贷款罚单也屡见不鲜。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因违规“输血”房地产被罚,涉及事由多为信用贷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违规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房地产等。

例如,5月31日,河南鹿邑农商行因以流动资金贷款名义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发放贷款且未计入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等收到135万元罚单。7月9日,广西上思农商行也因贷款“三查”失职导致质押物灭失、信贷资金绕道进入房地产等违规事实“吃”120万元罚单。

7月12日,上海银保监局对上海银行开具一笔460万元大额罚单,该行存在2018年12月某笔同业投资房地产企业合规审查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2019年2月至4月部分个人贷款违规用于购房等多项问题。

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监管仍在加强对金融机构的控制,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楼市。9月29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金融部门要准确把握和执行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持续落实好房地产长效机制,加快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

在周毅钦看来,过去数十年,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也是支柱性产业。房地产行业对于信贷资金的吸引力比较大,是因为一方面既有较好的贷款收益回报,另一方面大部分有完善可处置的抵押物。同时,房地产行业利润丰厚,其和银行信贷之间相互纠葛,是滋生金融贪腐的“重灾区”。所以这也导致了不少银行和相关高管想法设法进行监管套利,罔顾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金融监管规定,通过各种擦边球的方式向房地产行业输血。

陶金进一步指出,房地产信贷市场供需两端的因素对资金违规入市的刺激长期存在。从信贷端看,银行对经营贷的审查力度和动力不足,近年来实体经济增速下行,实体项目收益前景不如房地产,经营贷资金进入楼市,银行反而不担心用户后续还款能力,这是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从信贷需求端看,房地产市场前景仍然相对不错,投资楼市的动力不减,加之利率套利等原因,用户拿到经营贷资金后有动力继续投资房地产。不过,随着监管决心的加强,后续此类现象可能会有所减少,但由于单纯的政策监管并未解决背后的银行能力意愿和房地产市场运行的问题,一旦政策有放松迹象,这种现象比较容易死灰复燃。”陶金说道。

理财、数据业务违规不容忽视

梳理2021年前三季度的罚单可以发现,除了较为常规的信贷业务违规、内控三查不严之外,理财业务违规、数据安全治理也越来越受到监管的重视。

仅9月开具的罚单中,就有多家银行因理财业务违规被罚,例如,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存在“理财业务投资运作管理不规范”、广东华兴银行则因“未及时准确向投资者披露理财产品投资情况”被罚。

在陶金看来,6月27日起《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已经施行,办法明确“禁止单独或突出使用绝对数值、区间数值展示业绩比较基准,防止变相宣传预期收益率”,文件从根本上规范了未来理财市场中的销售、管理、信息披露等环节。未来随着“资管新规”理财机制改革持续,银行存在理财市场运行的规范问题将进一步暴露,相关处罚力度也会进一步加强。

在数据安全治理方面,8月3日,云南银保监局对云南红塔银行开具了一张210万元的大额罚单,在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中,该行存在“监管数据报送不准确 ”这一问题。同样,9月7日,上海农商行也因“2019年未按规定报送监管数据”等多项缘由被上海银保监局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115万元。

未来,银行合规数据报送、数据治理将是监管工作的重点。9月22日,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结合当前银行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对评级要素作了三项优化,其中就增加了“数据治理”要素,把数据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作为评判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基础性因素。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指出,当前银行引入了一些金融科技技术、大数据的管理,但很多银行并没有一套严格系统管理的规章制度,存在业务先行、规章滞后的普遍现象,这也就导致了一些违规问题存在,从而加速了风险暴露。对监管来说,应对创新业务模式制定更加细化的监管政策和措施,才能使银行在目前比较复杂的经济背景下做到有法可依。(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宋亦桐 李海颜)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巨额罚单密集落地!多家银行被罚数千万,涉房贷款成违规重灾区
券商中国 2023-06-23
工行、光大、大连银行等多家银行收百万级大罚单 贷款业务仍为处罚的“重灾区”
中国基金报 2022-07-09
年内银行千万元级大额罚单频现 银行违规“输血”楼市仍是监管重点
证券日报 2021-10-13
多家银行收大罚单!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 监管力度再升级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1-08-09
2021上半年银行罚单梳理:农村中小银行管理层成重灾区 追责到人成常态
财经网 2021-07-10
严查资金违规输血楼市 银行千万级罚单八成涉房 房地产金融强监管态势延续
经济参考报 2021-05-25
25张百万元级罚单落地 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楼市成重灾区
中国证券报 2021-05-24
6581张罚单 罚没22.75亿!银保监会铁腕整治乱象 理财业务是重灾区
券商中国 2021-05-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