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史诗级的“进化” 吉利设计正式进入4.0时代
搜狐汽车 2021-09-06 15:00 阅读量:32809

在汽车设计行业里,至少在十年前,国内似乎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抄袭”这个词汇对于国内设计师来说算是敏感词了。老生常谈的东西咱也不多说。其实也不能把责任完全推到设计师身上。因为早期主机厂的设计部门大多被工程部门完全掣肘,甚至由工程师担任设计主管,就很离谱嘛。造成了整个设计团队缺少话语权,缺少资源以及自由度。

在汽车设计这个错综复杂的多部门合作项目中,如果设计团队是短板,那你觉得做出来的产品会是啥样?不是追捧,为什么欧洲设计看起来那么和谐,那么的浑然一体?为什么早期国内的汽车感觉就是东拼西凑,仅仅算是个交通工具而已?恐怕大多数情况下,也不是设计师的错。

在这十年间,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汽车设计明显进步,在国际上的声誉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没有人知道在中国汽车设计这个体制内的设计师们,到底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因为不断有全新的理念在摧残着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了的价值观。让他们摆脱固有的束缚。

“沃尔沃”是吉利设计觉醒的一记良药

吉利汽车作为中国汽车设计发展的主要“当事人”之一,我们就来聊聊吉利。其实收购沃尔沃之前的吉利与之后的吉利,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品牌。放眼十年前,吉利汽车可能才刚刚积累了一定的造车经验,对于汽车,才有了更多的理解。就汽车设计而言,可能还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可能是处于品牌发展的瓶颈期,同时李书福不知被什么东西触动了一下柔软的内心,相信只有这个在大众眼中熟悉又陌生的沃尔沃会带给吉利不一样的机会。众所周知,福特在不断压榨沃尔沃的技术之后,沃尔沃几乎只剩下了这个名字还有其屹立不倒的北欧设计。

收购沃尔沃之后的吉利,抵挡住舆论的质疑,默默的咀嚼着沃尔沃这个“精神食粮”。并且开始疯狂的更新这产品线。直到领克品牌含着金钥匙横空出世。到了这个节点,吉利、沃尔沃、领克三驾马车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补,完成了各自的市场定位。

在这次堪称史诗商业大规模并购重组过程中,挽救了一个濒临死亡的沃尔沃,打造了一个国产一线主机厂,创造了一个可以和诸多合资品牌掰掰手腕的新生品牌。殊不知,吉利在收购沃尔沃的那一刻起,就“谋划”了一盘棋局。也正是那一刻起,吉利就进入了它的3.0时代。

一块格栅开启了吉利设计的3.0“能量时代”

吉利KC概念车

3.0时代的吉利汽车,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于2013年推出的“KC概念车”,这款车型标志着吉利设计一个新的开始。车头环状格栅的灵感起源于一片落叶在湖面上泛起的波纹,由此“能量场”的设计风格便是由此开始了一段不凡的演绎之路。

打断一下,在这里需要说明一点,很多人对于形容产品设计风格的一些“专有名词”感到不屑一顾,认为只是传播的一种噱头,只关心是否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然而,其实这些“专有名词”背后所蕴含的“能量”,才是一个品牌设计发展的核心。

KC概念车的正式落地,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吉利博瑞,“水滴涟漪”式的前脸设计语言正式面向市场。再后来,随着吉利博越的上市,将这一设计语言推向高潮。而当时的消费者正在被迫接受着众泰的无耻洗脑,以及吃着陆风与路虎的官司谁输谁赢的大瓜。

吉利博越

在如此一片狼藉的市场环境下,吉利的这一代表中国风格的原创设计就犹如在中国汽车设计行业平静的水面上扔下一块石头,引起阵阵涟漪。显然消费者对此也十分买账,因此吉利博越自2016年上市至今的5年来,累计销量近130万,也是销量最快突破100万的SUV之一,热销欧、亚、美洲等全球25个国家。

再好的设计,也需要迭代和进化

“水滴涟漪”的成功让吉利尝到了甜头,同时也让国内很多自主品牌相信了汽车设计是可以改变一个品牌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五花八门的汽车设计层出不穷,甚是有一种百花齐放的感觉。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我们也看到了国内汽车设计产业的欣欣向荣。

“宇宙回响”设计语言

吉利并不因此而自满,经过几年的经验积累,客户反馈等,再一次将设计风格过渡到了“宇宙回响”。可能对于消费者而言,“宇宙回响”和“水滴涟漪”在造型上的差别并不是很明显。但对于吉利来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迭代,更是一个全新领域探索的开始。

在这个节点,可以算的上是吉利设计的3.5时代,先后推出的嘉际、缤越以及豪越等等车型,都采用了“宇宙回响”式的设计语言,经过了“水滴涟漪”的沉淀,星河回纹式的前格栅依旧是通过“能量场”的设计风格持续散发着能量。但是,设计依旧还是要进阶!

吉利4.0时空变奏曲—序章

设计的进阶,便是从吉利3.0时代设计的再进阶,PREFACE,寓意着“序章、前序”等涵义,也将代表着吉利全新设计风格的开展。吉利推出的PREFACE车型,也就是后来的星瑞,从产品角度上来说,星瑞算是博瑞的换代产品了,从设计角度上讲,星瑞也正式拉开了吉利设计的4.0时代的序幕。

星瑞的前脸盾型外轮廓设计我们并不陌生,官方表示灵感源自不断延展的宇宙星空,是不是跟上文提到的“宇宙回响”很巧妙的接上了?竖格栅的造型设计,吉利设计师赋予了它一个新的概念——“能量音弦”。从前标传到外圈,如震动的音弦,传递韵律美感。(也是官方说的)

官方说了那么多,我们也从专业的角度说一说,刚才我们提到,星瑞算是博瑞的换代,从产品上,它算是一个节点的结束。但从“PREFACE”的寓意中可以了解到,星瑞只是一个开始。随着星越L、第四代帝豪等车型的相继亮相,我们也能从它们的产品设计上看出,新的设计语言以及细节处大胆的设计都有着实质的提升。它们对于吉利而言,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传承“能量场”设计核心,“能量风暴”来袭

一直以来,吉利的产品设计风格都围绕“能量”进行延展,通过对“能量”形态的风格化演绎,打造具有品牌辨识度的设计风格。从“水滴涟漪”开始,吉利的家族化设计风格就以“能量场”为设计核心,基于“宇宙回想”进行延展,呈现出一个能量场的传承与迭代。

“能量风暴”同样是基于“宇宙回想”而进阶,直瀑式“能量音弦”和风暴状“能量风暴”两种设计风格,分别代表“宇宙能量爆发”的两种不同形态。这两种设计风格根据用户需求,将并存于市场。

在今年6月份,吉利发布了集成全新设计语言的一个示意产品——Vision Starburst。虽然它看起来是一款概念车,但是吉利表示它只是承载了吉利对造型设计、自动驾驶以及车内座舱的未来展望。因此这款概念车并不会量产,或许说它是一个“载体”更为贴切。

这个“载体”所承载的“能量风暴”设计语言最终在今年的成都车展有了新的传承者—博越X,作为作为吉利汽车新设计风格“能量风暴”首款SUV,也是热销车型博越的换代产品。博越X承担了吉利品牌更多的使命。

从外观上我们可以直观的看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参数化的前格栅设计,在“能量风暴”新设计风格的基础上,汲取中国古代战甲设计灵感,在结构上优化突破并加以创新,体现由内向外迸发的力量感。

另外,博越X的燃动橙套件、亮黑战戟轮毂、刀锋引擎盖锋线、战眸晶钻LED灯、战弓流线车尾等部位的细节造型,也无不释放着中国风和年轻时尚的巧妙碰撞,实现功能性和设计美学的完美结合。

从设计手法的专业角度上讲,“能量风暴”设计风格不仅应用在外部造型,同时也呈现在整车造型风格上。它可以通过参数化设计,将曲面相互旋转、拉伸,以及线条的交错,线面的交叠,创造出丰富的型面组合。

并且,能量风暴设计风格还能根据车型定位、用户需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延展。在车身线条、内饰细节等方面,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设计风格特征。我相信吉利在未来能将“能量风暴”发挥的淋漓尽致。

设计需要靠消费者的意愿来实施吗?

今年6月,随着Vision Starburst的发布,吉利汽车发布了用户品牌“我们”,宣称是“以用户为中心”、“开门造车”理念的践行,也是吉利构建“平台开放、用户共创”全新生态的开端。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吉利“设计扩张”的下一步战略。

“全民参与设计”是我对“我们”这个品牌最直观的理解,吉利的汽车设计不再全程依靠设计师的手段来完成产品设计,而是通过所有用户,通过采纳用户的建议,用户的消费体验,以及无数用户的集思广益等等大数据,来帮助吉利汽车“设计”消费者认可的产品。

当然,汽车设计师并不会失业,因为用户所带来的这些数据,是需要通过设计师的来实现落地的。

对于吉利发布“我们”用户品牌这波操作,以及我试图解读其背后真正用意的结果,我持保留意见!因为,我认为汽车设计师是一个特别神圣的职业。我一直认为不论是任何行业的设计师,他们都是被“上帝”所宠信的人。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为这个世界带来各种有趣的作品。

所以,是汽车设计师在设计车,还是消费者在帮助设计师设计车?汽车设计师应该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见解,用自己的生活感悟、阅历、知识结构,结合消费者的一些生活方式、习惯等再进行解读和二度创作。而非是通过用户提供的大数据,去拼凑一款认为消费者应该会喜欢的车。前者是“设计师影响”,后者是“消费者至上”,对于后者而言,我认为汽车设计师失去了其本应该存在的神圣价值。

当然,这也需要吉利去把控设计师以及消费者对于产品设计参与比重的问题,如果消费者过多的参与产品设计,会导致设计的同质化现象发生。设计师还是应该在产品设计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用户意见只是参考罢了。

吉利的这一举措短时间之内并不能证明其对错,我也无法证明我的理解是完全正确。或许这是吉利在当前“信息平权”时代作出的最好选择,也或许是我对汽车设计的理解还不够透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和吉利都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编辑/陈正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