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单向人”的诞生:行业剧何以甜宠化?
文汇报 2021-08-25 14:51

“甜宠”从一种故事元素向各种类型的剧集蔓延。其中,颇为引人注意的是甜宠向行业剧蔓延,尤其颇受年轻人追捧的热门行业。

大概从2019年开始,“甜宠”成为相当流行的影视元素。它以浪漫为外衣,以轻喜剧为内核,欢快又充满朝气地为都市青年描绘了一种温暖与欣喜并存的生活状态。在那里,男女主角们爱得充满希望,每一个爱的桥段都顺畅、平滑,自然转入下一场并没有太多起伏的波折之中。很快,“甜宠”从一种故事元素向各种类型的剧集蔓延,“甜宠+”被视为一波风潮,同类剧集频出,一时无两。

其中,颇为引人注意的是甜宠向行业剧蔓延,尤其颇受年轻人追捧的热门行业。《心跳源计划》以医疗为表现对象,《月光变奏曲》聚焦传媒领域,《你的时代,我的时代》和《你微笑时很美》则把电竞行业为故事背景,还有表现军旅的《爱上特种兵》等。男女主均为不同行业的精英,以求彼此之间能够实现平等对话的甜宠剧亦不少见,如《我的小确幸》的男女主角是律师、医生,《你好,火焰蓝》的男女主角是消防员、医生,《你是我的荣耀》的男女主角分别是航天人和女明星,《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则以刑警、医生为搭配,《良辰美景好时光》中歌手与电竞玩家形成CP关联。

作为一种影视现象,“甜宠化”显然是行业剧在近年来逐渐流行之后新出现的元素拓展。这种拓展背后暗含着何种社会情感与结构的变迁?我以为可以从“行业剧”与“甜宠剧”两种都市剧风格的交织中,找到诠释的路径。

行业剧:现代城市的社会象征

进入新世纪头十年之后,行业剧逐渐开始复兴。它代表着当代中国人的城市生活在经过了市场化变革之后,开始慢慢适应由体制内的“单位”转向社会化的“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从《猎场》到《安家》,从《白夜追凶》到《急诊科医生》,行业内部的“职业精神”取代了传统体制内的“职务”或“级别”,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专业化的体现。作为这一社会变迁进程的象征,行业剧从成型到成熟,进而与市井生活相结合,形成更为丰富的后现代形态,亦不过短短三五年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行业表达”以“职业/敬业精神”为核心,体现的是市场化城市的有序感。而进入后现代的行业剧,作为其内涵的“职业精神”依然有所保留,影视仍在试图证明每一个行业都值得尊重的原因,但其外延在扩大。这种扩大有两个逻辑上相互关联的表现:一是电竞、直播、翻译、公关等新型职业在影视剧中得到彰显。它们一改既往职业表达的专业化姿态,对职业与生活进行了模糊化的处理,使得偶像、甜宠等元素得以介入其间。二是以此为基础,“行业”元素被淡化,吸引人的不再是与职业内涵直接相关的情节和桥段,而是人物的情感本身。也就是说,后现代的行业剧中,工作正在淡出,生活正在凸显。这不但与20世纪90年代之前表现某一特定职业人群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的影片,如《今天我休息》(1959)、《女理发师》(1962)、《黄山来的姑娘》(1984)等,在题旨上大异其趣,与21世纪以来表征“专业精神”的行业剧也很不相同。

甜宠化:现代生活的单向情感

把生活作为行业表达的主要内容,大体符合后工业社会中创意阶层与创意性工作普泛出现的社会现实。而作为生活内容的两性关系,也长期是影视创作关注的热门题材。这无可厚非。问题是“行业甜宠剧”的叙事表现,基本以“撒糖”为主,既缺乏对爱情本质的追问,也没有当代社会结构对爱情的左右和扭曲。它不像传统戏剧表现爱情时设有“封建家长”或世俗观念作为障碍,也不像世纪之交的韩剧《蓝色生死恋》(2000)那般叩问命运的安排,甚至比不上《来自星星的你》(2013)有意设置一条“杀人线”以制造悬疑,而只是一味“轻松欢快无泪点”,让众多在辛勤学习、工作之余的年轻人有了彻底放空的“视听享受”。

在行业甜宠剧里,没有人追问“如何获得职业上的成功”,也不过分关怀“职业之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在“高糖叙事”里,主人公往往一出场就已经是颇有地位的职场精英,一见钟情的戏码在“甜甜的恋爱”后续发展中屡试不爽。于是,勤勉、敬业与奉献这类行业剧本应有的“工作”元素淡出了,情感交往可能遭遇的问题、障碍,甚至虐恋分手的结局也消失了,更不要说人伦与情感的“悲剧”了。观众被“规训”得只能接受“甜宠”的单一面向,人对社会的感知变得简单起来。有学者指出,“甜宠剧如同一次大型情感按摩,只能为充满压力而又无处排解的人们提供中产阶级美学的催眠幻术”。而事实上,这种“按摩”的结果远比一般审美幻觉来得更加严重,那就是其情感在文化消费中趋于单一。

观众在对花式开撩的各种“上瘾”“上头”中,在浪漫符码主导的行业职场上,已经很难接受人生的苦难哲学。一种情感意义上的“单向人”就诞生了。“单向人”是马尔库塞所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指人在消费意义上被同化,丧失了想象和创造另一个世界的冲动与可能。如果说马尔库塞主要是在社会商品,进而在意识形态层面来使用这个术语的话,那么,其单向特征在影视文化中已经体现出向情感蔓延的趋势。马尔库塞归纳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没有反对派的社会”,同样,在偏向甜宠和喜剧的影视文化中也不存在“悲剧”的市场和受众地位。

行业剧甜宠化:专业与情感的辨证

现代情感变得单向起来,行业剧是一个观测的风向标。行业类题材的影视创作,从20世纪90年代之前表征为“奉献精神”的行业影片一变而成21世纪头十年表现“专业精神”的行业剧,再一变而成表现都市情感生活的“行业甜宠剧”,它既消解了行业的专业性,也为当代人理解“行业”打开了新的局面。

这种局面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就行业而言,行业剧“甜宠化”说明在当代城市青年的眼中,行业不再只是个体奉献社会的专业“入口”,也不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它变成个体与世界(包括他人)打交道的方式,也是个体获得自我成长的渠道。从《亲爱的,热爱的》开始,甜宠剧就披着励志的外衣。尤其女性,在甜宠化的行业剧里往往有很大成长的空间。《月光变奏曲》中的编辑初礼,业务能力极强,从而赢得了爱情;《你好,火焰蓝》《你是我的城池营垒》中更是把男女双方的职业能力与专业精神,都表现得极为高超。这是其不失“行业剧”内核的表现,也是其建立在当代社会背景下所必然要呈现的基本价值观。

就甜宠而言,“行业剧甜宠化”凸显了伪情感泛滥对专业、理性的社会精神的侵蚀。社会学家梅斯特洛维奇早就指出,文化产业正在“精心制作情感”,社会蔓延的是被操纵而产生的大量“柔和的、机械性的、大量生产的,同时也是压抑的爽感伦理”。而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旧有“行业”及其精神尚未形成普遍的规范与伦理意识,新的行业又在诞生,主打“甜宠”的影视文化在此时对行业赋予了无尽的“正向”想象,人们就会在“甜甜恋爱的电视剧情”与“复杂的现实环境”中体会到某种分裂感,因为现实颠覆了他们从电视剧中得来的想象。

文艺在表征现实的同时,理应适度引导现实,至少要引导观众认清现实,而非一味投其所好地给予他们梦境与幻觉。“撒糖”固然重要,改变情感单向人,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与现实,尤其是情感的复杂与多变,才是行业剧的正途。

文/林玮(作者为浙江大学副教授)

来源/文汇报

编辑/贺梦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