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冷链食品从业者每周至少一次核酸检测、环境和物品至少每两周采样一次、所有进口冷链食品必须有“三证一码”……当前,疫情形势严峻复杂,防控压力持续增大,对进口冷链食品的监管一直是本市防疫工作的重点。近日,丰台区市场监管局走进北京大红门京深海鲜批发市场和辖区内的大型冷库进行专项检查,用“最严标准”要求商户将防控举措落实落细。
货物和人员进入京深均可追溯
确保问题产品不进场
近日,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跟随丰台区市场监管局石榴庄街道所执法人员来到京深海鲜批发市场。在市场西门,所有人员和车辆进入市场前必须要100%测温、验码。对于进入市场的货车,驾驶员必须持有“京深e家”防疫管理系统发出的预约二维码,经管理员扫码通过后才可以进入市场。据了解,去年复工复产后,京深海鲜批发市场自行开发了“京深e家”防疫管理系统,所有货物和人员的进入都能够做到可追溯,问题产品不进场。
“我们这个二维码里的内容特别丰富,包含了货车司机的健康信息、车内运输货品的详细登记情况。如果是进口冷链食品,核酸检验证明、进口检疫证明等都要有。所有这些内容需要商家提前一天向市场报备、上传证明材料,全部审核通过后,才能得到这个进入市场的二维码。” 京深海鲜批发市场经理刘翠苗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
在冻品交易区的“良之隆”店,展示着部分进口冷链食品,每一盒的展示品上都贴有“北京冷链”的电子追溯码。执法人员现场抽查,扫描了其中一盒冷冻黑虎虾上的“北京冷链”电子追溯码。信息显示该产品为6月18日从泰国入境,核酸检测报告、检验检疫证明文件齐全。该店负责人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店主要是做批发业务,发货时会在整个包装箱外统一贴上“北京冷链”电子追溯码,方便顾客查验。
除了检查电子追溯码,执法人员对于店内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也特别的细致,每个人的健康码、疫苗接种信息、7日内核酸检测证明、店内的消杀记录等都一一进行查看。石榴庄街道所所长高建立表示,目前京深海鲜批发市场进口冷链区域的从业人员有400余人,按照要求每周至少要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环境样本采样每周检测350余个点位,货物样本采样检测每周进行150个到300个。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市场内所有核酸检测均为阴性。
冷库要设专区贮存进口冷链食品
产品进入市场须有“三证一码”
随后,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跟随执法人员走进位于丰台区玉泉营的一处中大型食品专业冷库。检查中,执法人员查看冷库消毒记录、从业人员日常防护情况;现场检查冷库经营者承租户台账,并对台账中的信息进行核实;检查进口冷链食品台账,核对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北京冷链”追溯信息;进入冷库查看进口冷链食品专区贮存落实情况,并对疫情期间是否囤积过期的、未经检疫或来源不明、质量不合格、证件不齐的畜禽产品入库销售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查。
丰台区市场监管局食品市场科副科长王昆告诉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丰台区有大型冷库10个,冷库从业人员3800余名。在疫情防控压力不断增大的当下,作为市场监管执法部门更加大了对本市进口冷链食品市场准入的监管。进口冷链食品进入市场必须有检验检疫证明、消杀证明、核酸检测证明和“北京冷链”电子追溯码,“三证一码”缺一不可。这也是执法人员检查的重点,决不能有漏网之鱼。
根据冷链食品贮运环节仓储量大、货品流转快的特点,市场监管部门要求冷库主办方严格按照所贮存的食品规模合理有效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在加大检测频次的同时,增加检测点位选取密度,力求达到对贮存商品疫情监测动态覆盖,确保早发现、早预警。同时认真做好人员疫情防控,严格落实戴口罩、测体温、扫码登记、环境消杀等防护措施,并加强日常健康防护宣传引导工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郝羿
编辑/谭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