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怡:让福州曲艺“姐妹花”焕发新彩
中国新闻网 2021-08-01 07:38

福州伬艺和福州评话被称为福州曲艺界的两朵“姐妹花”,二者源于古老的唐宋说唱艺术,以雅俗共赏的方式将正能量传递给观众,很受福州人喜欢。

尽管时至今日仍散发经典的魅力,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方言传承乏力等原因,福州伬艺和评话的发展多年来面临停滞的困境。

2006年,福州伬艺和评话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唯一的传承保护单位,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始终致力于保护好、传承好福州曲艺两朵奇葩。41岁的福州伬唱省级非遗传承人郑怡,是如今传习所的中坚力量。近年来,以她为代表的曲艺人,正携手用一场场演出,将福州伬艺和评话带回福州人的视野,让曲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郑怡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福州人,作为一名传承人,她有责任和义务,让更多福州人、外地人了解福州伬艺和评话,“它们不仅仅是剧种,更是福州文化的积淀和传承”。

“半路出家”获奖不断

2003年,“半路出家”的郑怡开始跟着福州评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如燕系统地学习评话。3年的评话专业训练,郑怡学到了全本对口评话《奇女姻缘》《施三德》。

福州评话是以福州方言讲述,并由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在中国曲艺界素有“活化石”之称。

醒木一拍,铙钹一响,悠长声响的间隙,多个角色随着演员声调的变换轮番登场……与其它评书评话表演不同,福州评话除了折扇、斑指、醒木、丝帕、竹箸,还会用上一片铙钹,演员更要独自扮演多个角色。

“比如从小姑娘变大叔,要做到变声变色,气息的运用要做到四两拨千斤。”郑怡如今常指点后辈,评话表演中一人扮多种角色,对学伬唱很有帮助。

2006年,郑怡通过了福州市曲艺团(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前身)的录用考试,跟着福州伬唱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强淑如学习伬唱。次年,她开始登台表演伬唱,陆续将福建省第三届文艺出新人大赛曲艺新人一等奖、福建省第三届曲艺节比赛演出金奖和演员金奖等含金量十足的奖项收入囊中。2012年,她的伬艺《秦楼月·春回坊巷》获全国曲艺非遗保护成果学术交流展演银奖,伬唱《祥林嫂》获福建省第四届曲艺表演一等奖。

盛景成追忆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郑怡听团里的老前辈说过,福州伬艺是按照当地古老的工尺谱所记载来唱的。经年累月,福州人在尺字旁加上人,创造了专属福州曲艺人的“伬”字。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字典里寻不到它的踪迹。

郑怡记得,大概七八年前,团里的领导偶然发现,这一根据福州特色曲艺造出的新生字,可以在电脑上打出来,大家有些感慨,“终于有这个字了”“承认了我们”。

这几句话多少道出福州伬艺尴尬的发展境况。

从最早出入宫廷及达官贵胄的宅院,再到后来兴盛于寻常百姓家,最红火时,福州老曲艺人常常一天演出三场,这边演伬唱,隔壁就在讲评话。

上世纪80年代末,福州伬唱发展出现停滞。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的发展,福州不少听伬唱的观众因搬迁被分散了。流行歌曲的发展以及娱乐方式的愈加丰富,让曾经每场至少几百人的听众,一度只剩几十人。曲艺演员们眼见台下的人年纪越来越大,受众面越来越小。

福州评话也面临着类似的危机。福州话继承了汉语中的古音古字,是座独特的地方文化富矿。“现在的年轻人连福州话都不会说,别说听懂评话里的包袱。”郑怡有些无奈。

曲艺演员青黄不接的问题同样棘手。郑怡以自身为例:2003年进艺校学戏曲时,同一批师兄妹有22个,如今只有三四个还在行内坚持。如今,传习所还面临着曲艺从业人员“老龄化”的尴尬,新鲜血液的注入迫在眉睫。

“只要有人愿意学,我们就教。”传习所内,“将评话和伬唱传承下去”成为郑怡在内的曲艺人心中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为此,曲艺演员多年来坚持进社区、学校,用一场场演出与一个个作品,将“虾油味”十足的曲艺融入福州人的寻常生活。

将传统曲艺融入寻常生活

早在2012年,传习所时任负责人先人一步,号召全体职员,只要手上有技艺的,都要迈出单位,到社区、学校无偿演出,进行公益性推广。郑怡也跟着老师傅“风里来雨里去”地奔波。

郑怡那时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我的老师在坚持这些东西”。

去的次数多了,街边的依伯、依姆(福州话,意为老年男子、老年妇女)都认识她们,见到面,还会侃一句,“又来唱了”。

“一年年,时间长了,我们都有感情。通过音乐旋律和表演将大家维系在一起,只要你一开嗓,铙钹一响,大家情绪就上来了。”如今,带着郑怡的师傅退休了,认识的依伯、依姆有些也已离开,但郑怡感觉,“乡情的维系依然存在”。

最近,为迎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福州评话伬艺传习所启动多场“迎世遗”专场演出。郑怡不得不像陀螺一样忙不停,除了专场演出,还需进行演出与教学,奔波多地配合曲艺推广工作。

“长长的石凳,小小的亭台楼阁,依伯依姆坐在椅子上听戏,一手拿着茉莉花茶,一手握蒲扇,扇啊扇。”在几天前参加的一场电台直播中,郑怡和听友分享了进社区演出时瞥见的一幕。

郑怡缓缓地讲述,因中暑而嘶哑的声音里满是笑意,“这就是福州的古早味”。

文/中新网记者 彭莉芳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爱的回眸”曲艺新创作品专场在京演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曲艺嫁接AI:要借东风,也要中国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6
西城曲艺传习社:曲艺爱好者的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2
曲艺票房重回天桥 西城曲艺传习社正式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7
密云文联曲艺专场演出登上老舍剧场舞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5
“京津冀民歌传习所”揭牌 歌唱家单秀荣怡海中学开讲第一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01
福州“拗九节”敬老孝亲:巾帼志愿者进社区送粥送福
中国新闻网 2023-02-18
第十二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揭晓,李寅飞叶蓬相声《我帮你火》上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9-1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