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民航局官网发布,民航局机场司正就《民用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指南》(下简称《指南》)征求意见。未来机场除了满足客货运运输功能,也将可满足广大航空旅游爱好者观赏飞机起降、运行、游览机场和航空特色景观体验的需求,民航局正着手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机场观光平台的成功经验推出新的机场建设指南。
《指南》研究了全球40多个设置有航空观景设施的机场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看到,《指南》由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北京通程泛华建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机场建设指挥部、瑞康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编写,旨在引导和规范机场航空观景设施的规划建设,全面提升机场综合服务体验,促进航空文化和航空知识的普及,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航空需求。
民航局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航空运输市场持续快速增长,民航转向高质量发展,航空由满足单一出行需求转变为提供多元化的综合体验。民众对航空出行的安全、便捷、品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对航空科技、航空文化、民航业发展也予以了更多关注。航空观景作为机场特有的体验形式,一直深受民众的关注和欢迎,成为了展示机场形象和普及航空文化的重要窗口。为了贯彻落实民航新发展理念,推动机场多元化创新发展,引导和规范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特开展《民用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规划建设指南》的编制。
依托较好的航空文化普及程度,国外众多机场为民众设置了航空观景设施,成为了具有机场特色的旅游点乃至航空文化的传播载体。编写组研究了全球40多个设置有航空观景设施的机场,并对其中25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机场航空观景设施的使用现状进行归纳分类、分析总结。通过借鉴相关案例建设及运营经验,结合国内民航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广泛征集行业意见和专家评审后,最终形成本指南。相关案例以附件的形式收录到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资料汇编中。
机场航空观景设施根据其在机场中区域位置分为四类
本指南共分为6章,包括总则、术语和定义、机场航空观景设施分类、建设目标和任务、建设要点、项目实施。附件为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资料汇编。
机场航空观景设施根据其在机场中区域位置,主要分为航站楼航空观景设施、机场陆侧航空观景设施、机场空侧航空观景设施、机场周边航空观景设施等四类。
《指南》提出,航站楼内航空观景设施应结合航站楼功能、旅客流程进行规划,可利用屋面、地上楼层等楼层较高、视野较好、配套设施齐备的区域设置,配置一定的观景桌椅和瞭望设施。
机场航空观景设施可结合航空文化布置公共艺术、展览展示、商业等功能,形成多功能航空观景综合体验区。
陆侧航空观景设施可设置在观景视野较好,面对公众开放的场地或建筑物,如综合交通中心、酒店、公共停车楼(场)、公共绿地或广场。
空侧航空观景设施应结合机场实际运行情况,经充分论证后确定。在确保机场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可采取游览式观景或定制服务等形式,近距离体验机场运行。可配备必要的配套设施设备,例如临时观览围护设施、观光车辆、安检设施等。
机场周边航空观景设施可结合机场周边具有良好观赏视野的绿地、广场、山坡等设置,可根据需要规划建设观景路、观景平台、观景塔等航空观景设施。
航站楼面向空侧的航空观景设施可开设摄影孔
《指南》还特别提出,航站楼及陆侧面向空侧的航空观景设施要设置必要的物理隔离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安保措施,避免未经授权人员进入或向空侧投掷物品。物理隔离设施的设置高度和形式需要经过科学设计论证,并通过机场公安和安防部门同意后实施。
为满足航空爱好者的摄影需求,《指南》特别提出,位于航站楼面向空侧的航空观景设施和单层围界的机场周边航空观景设施,可在物理隔离设施和围界上开设摄影孔,方便摄影爱好者拍摄。摄影孔建议直径小于或等于150毫米,距地面高度控制在1.5-1.6米。
同时公布的还有《民用机场航空观景设施资料汇编》,其中展示国际上25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机场航空观景设施的使用现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蔺丽爽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