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来看,尽管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形势,深市公司依然交出一份亮丽答卷,复苏趋势清晰明朗,展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营收稳步提高 盈利大幅攀升
2020年深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8万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六成公司收入正增长,近四成公司收入连续三年正增长。
深市公司全年实现净利润8678.2亿元,扣非后净利润6568.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8.6%和30.6%。其中,六成公司利润正增长,近四成公司利润增长30%以上,436家公司翻番式增长。生物医药行业在利润增长中贡献最大,2020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一倍,利润率明显改善。
分季度看,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深市公司业绩有所下滑。二三四季度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分别为9.5%、13.5%和14.8%,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9.4%、26.4%和275.7%,增幅逐季扩大。其中,营业总收入在二季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净利润在三季度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相较境外公司而言,深市公司业绩恢复速度较快。2020年上半年,境外主要经济体指数成份股公司净利润同比普遍下滑50%以上,下半年开始恢复,三季度净利润降幅收窄,四季度多数实现正增长,但全年净利润大部分仍然下滑30%以上。
主板蓝筹稳健 创业板高增长
2020年以来,深交所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先后平稳落地,形成以主板、创业板为主体的市场格局,结构更简洁、特色更鲜明、定位更清晰。
两板合并后,深市主板公司超过1470家,总市值超过23万亿元,工业体系完整,产业配套健全,聚焦支持相对成熟的企业融资发展、做优做强。
2020年,主板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2.8万亿元,净利润7403.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2%和37.9%。其中,比亚迪等18家公司收入超千亿元;海康威视等15家公司利润超百亿元。一批主板公司成长为优质蓝筹和细分行业冠军,发挥着国民经济“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创业板经过十余年发展,成长为创新创业企业集聚地,超过九成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八成拥有自主研发核心能力,超过六成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聚集效应明显。
创业板公司拥有与主业相关的核心专利技术11万余项,近六成公司实现进口替代,解决了一批“卡脖子”技术难题。成绩背后,是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2020年的研发金额同比增长12.8%,18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过10%,46家超过20%。在创新驱动下,发展动能得到充分释放,2020年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43%,创2010年以来的最高增速。260家公司净利润增幅超过50%,149家公司翻番。
改革释放活力 高质量发展特征凸显
报告指出,2020年,深市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抓住注册制改革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给市场注入新活力,目前已有118家公司成功上市,首发募集资金合计1052.5亿元,其中76.3%投向主营业务的扩大再生产,10.5%用于研发或技术升级。
在改革助力下,深市资本市场功能显著提升。2020年深市实施重大资产重组78单,交易金额3483亿元,帮助上市公司进行产业链整合,做大做强。同时,全年共实施完成再融资260家次,募集资金3913.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倍和2.4倍。
2020年,资本市场启动新一轮退市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全年共有13家深市公司退市,为深市历史最高纪录。随着退市新规有效实施,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资本市场“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报告指出,回首极不平凡的2020年,深市公司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展望2021年,深市上市公司群体将继续发挥创新“领跑者”和产业“排头兵”作用,更有效引导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更积极畅通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的高水平循环,更好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国证券报记者黄灵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