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北京市委社工委市民政局发布消息,就“十三五”期间本市社会建设和民政事业中的全市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出台《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构建“六办一队三中心”的街道内设机构、社区盖章证明事项减少到3项、累计建成1772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在“十三五”期间,本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区治理体系日益优化完善。
一、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构建“六办一队三中心”的街道内设机构
高位统筹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实现服务管理重心下移。出台《关于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关于党建引领街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实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实施方案》等,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服务基层。时隔23年后再次召开北京市街道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
出台《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固化“吹哨报到”、12345市民热线接诉即办等经验做法,规范和保障街道办事处依法履职,向街道赋权增能,赋予街道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权、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考核评价等七项权力,调整构建“六办一队三中心”的街道内设机构。整合下沉城市协管员队伍归街道统筹管理使用,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以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名义联合出台《北京市街道办事处设立标准(试行)》,明确新的街道设立标准,体现区域化差异。
二、社区治理体系优化完善:规定社区规模一般在2000户6000人
为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本市制定了多项文件。制定《北京市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基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和乡镇服务,明确基层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思路,推进城乡社区实现精治、共治、法治、德治的目标任务;
印发《关于推进“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向社区治理深化的实施方案》,落实颁布村居统一信用代码证书,完成全国首部《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地方性标准;
印发《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北京市社区议事厅工作指导规程》,推广“参与型”社区治理模式,全市所有城市社区全部建立社区议事厅,农村超过80%的村建立议事厅;
出台《北京市社区居委会设立标准》,从新时代社区特点出发,统筹考虑地域、户数、人口、治理主体、设施、人员、经费和各级政府保障力度,规定社区规模一般在2000户6000人,不超过3000户9000人。
三、社区居民自治更加充分:全市共划分居民小组56447个
首次实现村居同步换届选举,严把候选人“五好、十不能”标准,全市3871个村、3127个社区党组织和3640个村委会、3134个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一次成功率达100%,社区居民委员会委员直接选举和户代表选举比例达到67.6%。推进社区自治网络向楼门院延伸,目前全市共划分居民小组56447个、村民小组25954个。
印发《北京市居(村)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工作指导规范》,明确本市居(村)民委员会设立共建共治、治安和调解、公共卫生、社会福利(老龄)、文体教育、物业管理等下属委员会,完善社区组织体系。持续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市级部门下派到社区的填报表格精简为7个部门的7项,社区盖章证明事项减少到3项。
制订了《北京市社区工作准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社区职责清单。
四、社区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累计建成1772个“一刻钟社区服务圈”
推进“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建设,累计建成1772个,基本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构建四级社区服务组织和设施体系,统一全市社区服务中心机构性质,明确职能和服务事项,根据服务人口、服务规模等确定人员编制,推进各级社区服务中心从提供服务向组织服务、从行政性运营向社会化运营转型升级。
聚焦“回天地区”治理,实施“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打造特大城市大型居住区治理的“新样本”。健全驻地单位共建共享机制,完成608个“社区之家”示范点建设,推动驻区单位开放内部设施、服务社区居民。连续举办两届北京市“社区邻里节”活动,带动600多万人次参与,全市累计组织开展活动20000多项。
五、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稳步推进:重点整顿225个软弱涣散村
加强村务公开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推行“四议一审两公开”等经验做法,明确村务公开流程标准和模板,深入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推动解决村居混杂地区管理交叉、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制定《关于开展撤村建居工作的指导意见》,从土地、集体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调整原来过严条款,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确定225个软弱涣散村作为重点整顿对象,开展“软弱涣散村党组织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进行梳理排查、分类处理。
六、基础保障更加牢固坚实: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人均10万元
狠抓社区用房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租赁等方式,分三批支持1022个项目,全市96%的社区用房达到350平方米建设标准。提高社区工作者整体素质。大幅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按照不低于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标准进行动态调整,人均达到10万元。全市3.86万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9.3岁,90%以上达到大专以上学历,1.8万人获得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
七、社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检查2627个“三无”小区封闭式管理情况
在组织开展上,先后下发了《关于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做好疫情防控的通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通知和措施。重点对全市2627个“三无”小区封闭式管理情况,进行了三轮全覆盖、地毯式检查,有力地堵塞了防控的漏洞。在服务保障上,为社区协调解决医用酒精、口罩、帐篷、手套等物资短缺问题。分两批向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发放疫情补助5.2亿多元、消费券6万多张,为全市6.3万余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免费提供专属保险。在鄂北京人员接转安置上,抽调委局57名优秀干部,组建西站专班,实行“点对点、手递手”“7×24”全流程闭环转运分流,历时80天,累计接收高铁180批次、航班4架次,共接转分流89257人。整个过程安全有序无差错,实现了无一病例、零感染。在核酸检测上,全市累计检测1200余万人次,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的渠道和途径。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