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等团队研究:新冠患者早期通过呼吸排放大量新冠病毒
澎湃新闻 2020-10-10 07:52

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蔓延,而疫情防控措施背后的重要参考依据是病毒的传播途径。疫情期间的一些研究已经证明,在空气、通风设施和医疗环境中均能检测到新冠病毒(SARS-CoV-2);键盘、手机和病人手部的表面拭子检测也呈阳性。其他研究也表明,病毒不仅能在各种表面上持续存活一段时间,还能在空气中存活长达3小时。

然而,尽管诸如这些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但在不同学科领域与专家学者之间仍然存在很大争议。此前的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也相应地对指南进行了修改,指出不排除在拥挤和封闭环境下的空气传播可能。

截至目前,关于新冠病毒是如何排放到空气中的直接证据非常稀少。近日,美国传染病学会旗舰期刊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IF:9.055)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朝阳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等团队联合完成的一项研究,题为“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Patients in Earlier Stages Exhaled Millions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Per Hour”。研究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要茂盛教授,北京市朝阳区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马建新副主任医师为第一作者。

研究团队招募了近60名新冠患者(境外输送的和北京本土病例),15名健康人群以及部分非新冠呼吸系统感染人群,利用北大团队此前发明的呼出气采集方法,收集了这些人群的呼出气冷凝液(Exhaled Breath Condensate)。

研究团队进一步利用RT-PCR(核酸扩增)发现新冠患者早期通过呼吸排放大量新冠病毒,每小时排放高达几百万个。研究发现新冠患者呼出气的新冠病毒阳性率高达26.9%(总样本量n=52),而新冠患者所处环境相关物表的阳性率只有5.4%(总样本量n=242)。

此外,研究团队对医疗环境、隔离酒店环境空气中的新冠病毒也做了检测,在部分样品如卫生间空气也发现了新冠病毒,浓度高达6000个病毒每立方米,但由于医院通风等措施,导致空气中新冠病毒浓度偏低,低于RT-PCR检测限。

根据北京大学官网新闻稿,北大团队过去利用同样的方法,采集并检测到了流感患者呼出气中的流感病毒。此次项研究则首次证实人体呼吸本身就是非常重要的新冠病毒排放传播的方式,而呼出气中大部分颗粒都小于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从而进一步揭示气溶胶传播扩散新冠病毒的事实,为未来更好阻断空气传播、防控新冠病毒感染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研究团队认为,该研究同时也为通过利用呼出气结合生物传感开展现场无创快速新冠肺炎患者筛查包括处于潜伏期的和无症状感染者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编辑/董振杰

相关阅读
呼吸功能锻炼,慢阻肺患者必备的技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08
北大利用大鼠实时监测空气污染,已在北京等城市试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3-04
远离“会呼吸的痛”,专家支招哮喘患者安然过冬
新华社 2024-01-20
科普:“呼气”测新冠靠谱吗
新华社 2022-04-24
美国FDA首次批准用呼吸样本进行新冠检测,三分钟内出结果
澎湃新闻 2022-04-15
意大利一研究团队发表论文:肥胖的新冠肺炎患者更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2-07
壹现场丨吹口气10分钟出检测结果?这项新冠快检技术正征集试用人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0-24
不用再“捅喉咙、戳鼻孔” 中国科学家研发出吹气测新冠技术
科技日报 2021-10-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