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盗墓题材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大热,很多人对“盗墓”有着不切实际的想象。近日,警方摧毁一特大盗窃文物团伙,抓获21名犯罪嫌疑人,其中包括2名公安部A级逃犯,缴获1万余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砖。
小小盗洞牵出大案
今年1月17日深夜,一群鬼鬼祟祟的身影出现在绍兴市柯桥区杨汛桥街道江桃村山上一处果园里,挖坑刨土。
“民警同志,今早我在承包的果园里巡逻,发现地被人挖了,周边还散落着一些碎砖块和黑色编织袋。”第二天一早,杨汛桥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报警人怀疑这里是一处古墓,而深夜的不速之客可能是盗墓者。
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赶到果园实地勘查,发现上山的路只有一条,而在山下就安装有视频监控。民警调取路面监控,很快锁定了一辆小轿车。“这辆车在江桃村附近有多次出入记录。他们昼伏夜出,生怕自己的行迹败露。”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结合现场勘查结果,副所长王惠刚推测,车内的人极可能是盗墓分子。
与此同时,派出所还请来柯桥区文保专家,对江桃村被盗疑似古墓进行鉴定。初步鉴定意见显示:该墓葬为三国时期券顶砖室墓,是国家法律明文规定的严禁盗掘的古墓葬。2月24日,警方正式立案调查。
随着走访调查的深入,调查人员发现不仅杨汛桥,在兰亭、王坛、福全等地也存在大量盗洞。今年3月,柯桥区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通过串联并案,对大量涉案线索的调查取证、信息比对,发现这是一个盘踞在余姚的以盗、掘、收赃、销售文物为一体的犯罪团伙。
犯罪团伙浮出水面
4年前就妄想通过盗掘古墓葬致富的余姚人方某,曾因盗掘古墓葬被绍兴市上虞区法院判刑。然而,古墓仍然是他眼里的“黄金窝”。2019年开始,深谙地理地形的方某找到同乡徐某,鼓吹“盗墓干几天顶上辛勤工作几年”。二人一拍即合,准备大干一场。随后,他们结识了一批贵州籍务工人员,组建了一支“摸金校尉”,专门盗窃浙江一带的古墓葬,目标则是古墓里的古砖。
白天,这群“摸金校尉”化身观光客,以钓鱼、爬山为借口踩点,到了深夜便开始挖洞盗墓,进墓撬砖、运砖出墓。
方某是这一团伙的主要负责人。最初,他带着铁锹、钢管、绳索、洛阳铲等工具,和成员们一起找古墓、下墓“摸金”,待他们“学有所成”后,方某与徐某便开始收购这些盗窃而来的古砖,改造加工成砚台在网上贩卖。也就是说,出人、出技术、出货,他们都有,形成了一个非法的地下产业链。
虽然风险很大,但获利也十分可观。在2020年5月底之前,该团伙已对省内40余座古墓葬下手,作案26起,仅在今年疫情期间“停工”过。
古砖“完璧归赵”
5月29日深夜,绍兴警方快速出击、统一收网,在余姚、上虞等地对这一特大盗窃文物团伙一窝端,19名犯罪嫌疑人被当场抓获。随后,警方又在外省抓获2名涉案人员。截至被抓获,这伙人已贩卖古砖获利近百万元。
“整整3间房,全部摆满了古砖,经清点有1万多块。”柯桥区公安分局刑侦大队湖塘打击队队长张均健回忆说,犯罪嫌疑人方某住处围墙内摆满了古砖,此外还特意租了两间房用来摆放古砖和砚台加工机器。
1万多块古砖,要从余姚运回柯桥,工程量之大、难度之高可想而知。10余名干警用了整整3天才把这些珍贵的古物完好地运回柯桥。
大部分古砖上都有精细的雕刻纹饰:龙纹、兽面纹、菱纹、钱纹……此外还不乏一些文字古砖。每一块古砖、每一道花纹、每一段铭文,仿佛都在静静地诉说着一段尘封的历史。
文保专家鉴定称:“这些基本都属于魏晋南北朝时间的古砖,是祖先遗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它们对于研究当时绍兴的丧葬习俗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今年9月初,本案中的17人因涉嫌盗掘古墓葬罪被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
编辑/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