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清晨,天还没亮,天安门广场上的气温在冰点之下,但寒冷的天气丝毫没有影响人们观看升旗的热情。不到7时,广场周围已经聚集了不少游客,在观旗的队伍中,有9位选拔自北京青年报教育圆桌(微信号:jiaoyuyuanzhuo)的小记者,新年伊始,他们观看了一场庄严的升旗仪式。
摄影/袁林毅
7时27分许,由66名国旗护卫队队员组成的护旗方阵整齐地向人们走来。战士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出拱形城门,沿着中轴线,踏过金水桥,气宇轩昂地走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台前。人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时刻。7时33分,护卫队员们向国旗敬礼,升旗手有力地挥出手中的国旗,在国歌声中,升旗仪式正式开始。
广场上,人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徐徐升起的国旗,齐声唱响国歌。小记者们胸前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面向国旗行注目礼和敬少先队礼。升旗仪式过后,小记者们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放眼四望,天安门广场犹如一部打开的历史画卷,展现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辉煌历史。随后,小记者们采访了亲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活动的武警战士。
摄影/袁林毅
国庆70周年大阅兵活动壮观威武、气势恢宏,方阵中每一个战士的步伐都铿锵有力、整齐划一,他们的步伐是怎样“炼成”的?站在武警徒步方队第一排的“基准兵”、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一支队执勤一中队排长齐晓光为小记者们讲述了阅兵训练的故事。
齐晓光说,光是武警部队方队的选拔就非常严格:他们从武警北京总队4万人中抽组而成,4万人中,再按照一系列标准,遴选出970人参训,这970人里,又再次“精中选精”,最终组成分14个排面、每排25人的方队,齐晓光就是整个方队的“定盘星”,要靠他先带动其他排面的基准兵,然后整个方队才能走准、走齐。
摄影/袁林毅
“方队在行进过程中,要求本来就极为严苛。”齐晓光回忆说,需要每个队员在确保上体稳定的基础上,踢出30厘米的高度;步幅之间的距离,要求在75厘米之间;摆头的位置要达到45度;步速定时,每分钟112步。这样下来,队员们才能在96米的距离,刚好踢出128步正步。
这对于“基准兵”齐晓光来说,难度就更大了,他需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精准的方向、准确的步幅。于是,教练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训练方法:蒙眼踢正步。“蒙上眼睛一片黑,我感觉走的是直线,但拿下眼罩一看,已经完全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回忆起刚开始训练的日子,齐晓光也觉得很不容易。但经过千百次训练形成肌肉记忆,最后,他闭着眼睛都能走成一条直线。
“看升旗”“听国庆阅兵故事”,小记者们的爱国主义课程“搬”到了天安门,为这个寒假开启了一个有意义的序幕。
摄影/袁林毅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婧
编辑/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