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打通技能人才成长“新赛道” 北京超28万人通过自主或社会评价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4 12:08

前不久,北燃实业集团所属北燃绿谷公司外网维修工宋志佳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考评,拿到了热力管网运行(初级工)证书,而这是由北燃实业集团自主进行评价的。“职业上升通道打通了,以后我还能考中级工、高级工……”跟宋志佳一样,同批拿到技能等级认定证书的还有84人。据悉,自2020年起,北京按照国家对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率先在全国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技能人才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截至2024年3月底,央企在京分支机构、市属企业、辖区企业共235家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备案,覆盖130万职工和382个职业(工种)。目前,这些企业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已为33.93万余人完成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其中28.22万余人通过认定取得了技能等级证书。

自主认定  从“零”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评价标准

开展自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是北燃实业集团近两年的“新业务”。“过去由国家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消后,锅炉操作工、热力管网运行工、瓶装气客服员等集团核心业务的部分工种在社会上没有了公开认定的渠道。”北燃实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蔡德强当时很焦虑,“作为一家清洁能源服务集团,我们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很大,如果没有了认定,怎么来评价自己的员工呢?” 

从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按照政策,取消职业资格并不是取消职业岗位和标准要求,而是改由企业、行业组织按照岗位条件和职业标准进行管理,自主实施评价。“于是,我们决定自主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为了取得技能等级认定资质,2022年5月,该集团召开技能认定资质申报启动会,开展资质申报工作。然而在资质申报初期便遇到了一个难题——“热力管网运行工”工种在《国家职业大典》中无明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在缺少参考资料的情况下,意味着此工种相关的一切工作要从零开始。怎么办?那就自主探索、开发一套具有企业特色的评价标准。

有了评价体系,企业内部认定场地也是关键。在供热、液化气板块等单位协助下,对现有6处实操考评场地及认定设备设施进行梳理,形成认定场地清单。

一系列准备工作就绪后,北燃实业于2022年9月完成全部认定申报资料的制备工作,共整理汇总3个认定工种、14个等级的职业评定标准,另有包含锅炉操作工、热力管网运行工、瓶装气客服员三个工种约43万字的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同时,还编撰各工种认定所需的理论和实操试卷160余套。当年11月,北燃实业在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管理中心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自认定资质备案。

获得自主认定资质后,去年3月,集团启动了首批热力管网运行工、锅炉操作工、瓶装气客服员三个工种的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工作。“自主认定的好处是,我们可以紧密围绕生产一线的实际需求,系统的理论学习加标准化的实操,为员工迅速提升素质能力提供了助力。”蔡德强强调说。最终,包括宋志佳在内的共85人成绩达到标准,整体通过率为70.2%。

京津组织社会化技能等级认定

同样,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也在忙碌。像今年3月份,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在京开考。这是京津地区第一批社会考生参与的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认定考试,来自北京、天津的50名考生参加。

作为此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组织机构,北京新广视通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致力于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办事员技能培训及等级认定工作,参与制定了该职业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为政务服务行业输送2000余名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窗口服务人才。

新广视通科技集团认定中心负责人卢兴会告诉记者,“此次社评工作的开展,为社会中有意向从事政务服务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了专业的职业技能认定及畅通的职业发展渠道。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高,可在人社部指定官网查验。”

全面实施特级技师评聘工作 已评出30名特级技师

加强职业技能评价对于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激励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自2020年起,北京按照国家对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要求,率先在全国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将技能人才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接受市场和社会认可与检验。

截至2024年3月底,央企在京分支机构、市属企业、辖区企业共235家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备案,覆盖130万职工和382个职业(工种),其中,“专精特新”企业16家。另外,还有69家社会培训评价组织通过技能等级认定备案,可以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开展77个职业的技能等级认定。目前,这些企业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已为33.93万余人完成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其中28.22万余人通过认定取得了技能等级证书。

同时,去年,北京全面实施特级技师评聘工作,已经有13家企业已完成特级技师备案工作,30名特级技师脱颖而出。在已评出的30名特级技师中,既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赵郁、杨才胜,也有30出头的全国技术能手王少华;平均年龄48岁,其中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34岁;涵盖职业涉及汽车维修工、道路运输调度员等7个,充分体现出北京近年来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涌现出一批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一批优秀的年轻技能人才已崭露头角。

通讯员/代静然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解丽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建好高技能人才蓄水池
经济日报 2024-06-24
广东出台全国首部关于技能人才发展的地方性法规 推动职校高校毕业生待遇同等
广州日报 2024-05-31
湖北加快实施 “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科技日报 2024-05-20
北京最高规格职业技能大赛今起报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5
代表委员建议打通“新八级工”制度落地“最后一公里”
工人日报 2024-03-1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