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出走”的子宫内膜,带给女性多么“痛”的领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5 17:30

子宫内膜位于子宫最内层,软绵绵地覆盖于宫腔表面,受女性雌、孕激素影响产生周期性变化,定期脱落形成月经血的一部分。一旦受孕,子宫内膜则形成肥厚滋润的“土壤”,为“种子”的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子宫内膜就像“大家闺秀”,本分地待字闺中,一旦跑出子宫以外,那就麻烦了,医学上称之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出走的子宫内膜可以全身各处“流浪”,不仅近处的卵巢、输尿管、肠管会遭殃,甚至会跑到肺、会阴、鼻腔和脑袋里,中医称之为“倒流经”。不安分的子宫内膜在子宫以外的部位“安营扎寨”,肆意浸润生长,反复出血,形成结节、粘连、包块,久而久之引发疼痛,甚至不孕。

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个疾病吧。

一、概述

全世界约1.76亿妇女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约10% 的育龄女性深受其害,我国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高达3000万。内异症患者的不孕率达40%-50%。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慢性病、炎性疾病,女性各个年龄阶段均可发病,可以认为是“陪伴”女性一生的疾病,主要危害是引起疼痛,影响生育力,盆腔形成包块。疼痛是最突出的表现,也是所有患病女性的共性问题。疼痛不仅带来身体损害,还会影响精神心理及性功能,权威研究显示,受慢性疼痛折磨,高达87%的患者曾出现焦虑,约33%的患者有过严重抑郁。

这种让人痛到“怀疑人生”的疾病,其发病机制、表现形式非常复杂,其“不羁”的“性格”让古今中外医者“摸不清、看不穿”,前赴后继地耕耘在探索之路上。

二、历史

回顾历史,最早在古埃及至罗马时代,已经出现了关于女性痛经、慢性盆腔痛的记载。“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进行骨盆仔细检查时发现了阴道后穹窿子宫内膜异位症结节和压痛的卵巢囊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大概18世纪,来自爱丁堡的William Smellie描述这一疾病为“一个遍布女性系统的痛苦疾病……”。1885年,德国病理学家Friedrich von Recklinghausen第一次将这种疾病命名为子宫内膜异位症。1921年,纽约的Sampson博士报告了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随后提出经血逆流理论,推测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从输卵管伞端逆流进入腹腔并种植其中,这一似乎可以解释疾病起源的理论为以后的研究发展奠定了里程碑。随着手术及病理学的进步,特别是近1个多世纪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已成金标准。

三、关于疼痛

时代在发展,子宫内膜异位症(以下简称内异症)引起的疼痛却从未改变,其“痛法”千姿百态,五花八门,让美好的生活大打折扣。

1.痛经是内异症最典型的表现。痛经女性中内异症的发病率为40%-60%,80%的患者月经初潮时就出现了严重的痛经。内异症也是青少年痛经最常见的原因。根据有无盆腔病变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由病变引起),目前认为由于子宫过强的收缩引起子宫一过性缺血而引起,也就是缺血性疼痛,具体机制不详。内异症相关的痛经多逐渐加重,随着月经周期开始和结束,病人描述为小腹的坠胀痛、隐痛,常合并腰骶疼痛及肛门坠胀感,严重的甚至放射至大腿,引起活动受限,临床上可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除了疼痛,有些人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

2. 慢性盆腔痛患者中高达71%~87%为内异症病人。其病程多在半年以上,可慢性持续、间歇性或周期性存在,长期疼痛的折磨更易引起情绪改变,如抑郁。因内异症病灶可存在于盆腔各处,如腹膜、肌肉、关节、脏器等,所以疼痛表现形式更多样,难以定位,如锐痛、刺痛或隐痛、痉挛性疼痛等。

3. 内异症患者中约30%出现性交痛,或者说是深部插入性疼痛。这类疼痛病灶在临床上多定位于直肠阴道隔、子宫与直肠间的凹陷处,或者子宫骶韧带。由于病灶的压迫、组织挛缩,神经纤维增多,以及粘连导致了疼痛的发生。性交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两性关系及生育。

4. 如果内异症病灶浸润肠管,则会引起排便疼痛、肛门坠胀痛,同时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可伴随便血。若病灶较大引起肠管梗阻,则会引起排便困难,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变肠段。

5.若内异症侵及泌尿系统,如膀胱、输尿管、肾脏,则会出现排尿痛、尿急、尿频、血尿,梗阻时会出现输尿管扩张、肾积水。

6.其他少见的疼痛具有同月经一致的周期性。如剖宫产切口及顺产会阴切口的内异症结节,月经期出现明显的疼痛及肿大;内异症累及横隔、肺部会引起周期性胸痛、右肩痛、咳血;累及鼻腔会出现经期流鼻血;累及大小脑则引起周期性头痛、癫痫。

四、诊断

看了这么多类型的疼痛,是否满足了你对疼痛的所有想象,是否出现上述各种疼痛就意味着患了内异症呢。事实上,诊断并不容易。根据手术病理,目前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以下四种: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他部位的内异症。不同部位内异症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并存,疼痛表现多样;除了疼痛,还会伴随非特异症状;虽然腹腔镜诊断是金标准,但不是每个患者起病就做手术,而且术中并不一定取得明确内异症病灶;此外,关于子宫内膜为何会“出走、流浪”,机制尚未明确,除了经典的Sampson经血逆流理论,还有化生、激素、炎症、基因、干细胞等。综上,基于对内异症的认识有限,最终明确诊断平均需要7-11年,很多患者明确诊断前辗转了4-10位医生。诊断延迟,增加了治疗难度,治疗有效性降低。所以,基于临床症状的早诊断,医生需要了解详细的病史,包括疼痛的细节、生育及遗传史等。通过妇科查体初步判定有无异常包块、结节。此外,妇科彩超及MRI能够更直观了解病灶,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升高对于重度内异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等有一定帮助。

五、治疗

这种让人“痛罢不能”的疾病,治疗策略主要为药物、手术,需要充分评估。药物是内异症相关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案。非甾体抗炎药、复方口服避孕药、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中药均是临床医生常用的法宝,对于不同类型内异症、不同年龄阶段女性,需充分考虑治疗重点、药效及利弊、性价比等,最大限度发挥止痛效用。达到手术指征的内异症会根据个体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开腹、腹腔镜、机器人等。物理治疗及心理干预对于疼痛带来的睡眠障碍、精神改变非常有帮助。此外,通过生活方式、饮食、运动的早期干预,有助于内异症的控制。内异症易复发,存在小概率癌变机会,其原因很多,机制不清,所以,个体化治疗、长期管理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原则。

每年3月是国际内异症认知月,3月第4个周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日。借此契机,希望大众能够了解、提高对内异症的认知,早期发现并得到最大化治疗。医患双向奔赴,让内膜不再“流浪”,让“迷”一样的内异症得到更好的治疗,做到让广大患者都不疼,能生育,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

文/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中心妇二科  孙见微

相关阅读
新知|她们在和一种看不见的疾病抗争,默默忍受疼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1
新知|妇科专家徐冰重磅作品《她的荆棘:从痛经到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京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1
痛经越来越严重?千万别轻视,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
人卫健康 2024-05-10
痛经的人,更不容易怀孕?医生解答:真相是……
科普中国 2023-11-05
姨妈期的你还在为痛经苦恼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