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抢滩被动投资!外资公募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4-01-14 16:46

近年来,指数投资持续受到市场热捧,ETF赛道更是成为公募必争之地。记者注意到,不仅本土公募机构,外资公募机构也吹响指数投资号角,积极加码布局国内被动投资市场。开年伊始,10家公募机构集体上报中证A50ETF,其中,摩根资产管理作为唯一的外资独资公募机构,引起市场关注。此外,多家外资公募机构之前还上报了多只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外资公募作为中国市场的新加入者,更多考虑错位竞争,产品力求差异化布局,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投资工具。

将全球智慧和本土经验相结合

外资公募差异化布局被动投资市场

2024年刚开年,易方达、富国、华泰柏瑞、平安、华宝、银华、大成、嘉实、工银瑞信、摩根资产管理等10家基金公司集体上报中证A50ETF。作为其中唯一一家外资独资公募机构,摩根资产管理的参与,预示着外资公募正加码布局国内被动投资市场。

2023年以来,外资公募机构已开始逐步加大对指数基金产品的布局力度。记者注意到,不同于本土公募扎推股票指数化产品,整体来看,外资公募机构上报的产品类型以被动指数型债券基金为主,比如贝莱德中债0-3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宏利中债-绿色普惠主题金融债券优选指数基金、富达中债0-2年政策性金融债指数基金等等。此外,摩根资产管理还上报了多只被动指数型股票基金,例如摩根标普500ETF(QDII)、摩根标普港股通低波红利ETF、摩根纳斯达克100指数(QDII)等。

摩根资产管理表示,近20年来,全球 ETF 产品的资产规模仅在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22 年出现缩水,其他年份均保持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ETF市场的发展也呈现同样的趋势,增长强劲,特别是在不利市场环境下,ETF市场仍出现了逆势增长。随着国内市场有效性和投资者认知度的进一步提升,并参考海外市场的发展经验,我们预期,国内ETF市场或将迎来长期持续增长。因此,对于拥有相应资源禀赋的基金公司而言,积极参与ETF市场竞争,可以较好的分享ETF市场的长期增长机会,同时亦能为投资者提供有效的资产配置、行业配置工具。

“对标海外市场,国内公募指数产品市场仍在蓬勃成长的周期中。但指数业务存在一定的先发优势,由于同样指数标的产品区分度不够高,投资者可能会优先考虑规模效应或品牌效应占优的产品。”宏利基金策略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刘洋表示,外资公募机构作为中国市场的新加入者,在产品布局时的差异化选择更多出于错位竞争的考虑,同时也为投资者的多样化选择空间作出了贡献。

在指数化产品布局策略上,外资公募正在充分发挥现有的资源禀赋优势,将全球视野和本土经验相结合。记者了解到,借鉴公司全球丰富的投资策略,摩根资产管理致力于成为兼具前瞻性和开拓性的跨境ETF工具提供者,帮助投资者以便捷、低成本的方式配置全球。摩根资产管理表示,未来,还将积极拥抱中国的ETF浪潮。将全球智慧和本土经验相结合,不断丰富我们的ETF产品谱系,包括跨境ETF、主动ETF、策略主题ETF等。一方面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ETF投资解决方案,一方面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的便捷工具。

刘洋表示,公司指数基金布局计划中主要考虑因素是将产品定位为具有长期配置与定投价值的工具型标的,适合养老投资、FOF、保险、理财、个人投资者等长线资金,并致力于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持有体验。

“未来,宏利基金计划继续在指数增强与特色策略指数上进行探索,为投资者带来更全面的指数产品线。指数布局中,公司会与宏利金融集团中海外团队进行观点交流,从指数的辨识度、可投资性、长期价值等方面发掘联动的可能性。”刘洋谈道。

本土ETF市场“大有可为”

外资公募看好主题型ETF、跨境ETF、债券ETF等

随着ETF的接受度的逐步提升和影响力的逐步扩大,个人投资者对于ETF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根据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个人投资者持有ETF的规模占比达51.10%,较2022年年底提升1.02个百分点;其中跨境股票、境内股票ETF的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分别达到61.64%和56.76%。多位外资公募人士表示,未来随着股票ETF市场的不断扩容,ETF的配置和交易价值预期将进一步获得认可,从而推动投资者参与度的进一步提高。相较海外ETF基金市场,本土ETF市场更“大有可为”。

刘洋表示,国内指数基金相比海外市场来说仍有不小的空间,美国市场ETF基金规模占公募基金整体约30%,国内市场此数据不到10%。具体从类别来看,国内ETF仍处于高速发展期,当前以宽基指数或行业主题性指数为主,策略指数与主动管理指数产品规模较小但增速可观,潜力有待发掘。随着国内投资者视野的开阔,且近年来国际市场相关指数收益颇丰,国内资金对于QDII指数产品的需求也日渐提升。另外基于指数基金与ETF的FOF产品与投顾业务也是值得开拓的新领域。随着衍生品工具的逐渐丰富,在未来也可能会探索指数基金与衍生品的相关创新。

“从海外ETF的发展历程来看,在每个市场初始发展阶段,通常都是从被动权益开始的,然后逐步发展为Smart Beta产品,最终演变为主动管理产品。”摩根资产管理认为,中国的ETF市场仍处于相对早期的发展阶段,在过去的五年里,发展较为迅猛的领域是主题型ETF以及跨境ETF(QDII),未来仍看好主题型ETF、跨境ETF的发展,同时主动管理型ETF也有潜力。

北京一位证券公司基金研究人员表示,虽然被动化投资趋势不断加深,但对标美国公募市场,我国行业主题类股票ETF占比较高,特别在2019年之后大幅度提升,主要受到了结构性行情的催化,债券ETF占比较低,且海外ETF规模也有待增长。目前,我国ETF产品规模占比明显偏低。预计ETF在市场规模、产品丰富度上仍有较大发展空间。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策略主题ETF是重要的因子化投资载体,未来发展可期。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25万亿规模的理财被公募反超 被动投资是大趋势
第一财经 2023-08-14
外资公募密集“上新” 海外资管巨头角逐中国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3-03-26
外资公募密集“上新”海外资管巨头角逐中国市场
上海证券报 2023-03-25
首只产品陆续获批 外资公募推进在华展业 全球资管机构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经济参考报 2023-02-27
外资公募跑步入场,7家外资系公募年内均已上报新品,多家首只产品已获批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