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出炉 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南方日报 2024-01-10 08:34

近日,工信部印发《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称《指南》)。到2025年,我国将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明确环境及可靠性、电磁兼容、功能安全及信息安全等基础性要求,制定控制、计算、存储、功率及通信芯片等重点产品与应用技术规范,形成整车及关键系统匹配试验方法,满足汽车芯片产品安全、可靠应用和试点示范的基本需要。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汽车芯片“中国造”迎来进一步发展。业内人士认为,《指南》为可作为芯片供应商和车企协作的桥梁,加速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

打造安全、开放、可持续的

汽车芯片产业生态

汽车芯片是汽车电子系统的核心元器件,是汽车产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基础。与消费类及工业类芯片相比,汽车芯片的应用场景更为特殊,对环境适应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为严苛,需要充分考虑芯片在汽车上应用的实际需求,有效开展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更好满足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

与此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智能化、网联化等技术在汽车领域加速融合应用,我国汽车芯片的技术先进性、产品覆盖度和应用成熟度不断提升,也为开展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指南》基于汽车芯片技术结构及应用场景需求搭建标准体系架构,以汽车技术逻辑结构为基础,提出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内容及标准重点建设方向,充分发挥标准在汽车芯片产业发展中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提供支撑。

根据汽车芯片技术现状、产业应用需要及未来发展趋势,《指南》提出,分阶段建立健全我国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加大力量优先制定基础、共性及重点产品等急需标准,构建汽车芯片设计开发与应用的基础;再根据技术成熟度,逐步推进产品应用和匹配试验标准制定,切实满足市场化应用需求。

通过建立完善的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引导和推动我国汽车芯片技术发展和产品应用,培育我国汽车芯片技术自主创新环境,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打造安全、开放和可持续的汽车芯片产业生态。

到2025年,我国将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到2030年,制定70项以上汽车芯片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及匹配试验的通用性要求,实现对于前瞻性、融合性汽车芯片技术与产品研发的有效支撑,基本完成对汽车芯片典型应用场景及其试验方法的全覆盖,满足构建安全、开放和可持续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需要。

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具体如何搭建?《指南》给出了建设思路,以“汽车芯片应用场景”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包括动力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座舱系统及智驾系统五个方面,向上延伸形成基于应用场景需求的汽车芯片各项技术规范及试验方法。

根据标准内容,《指南》分为基础通用、产品与技术应用和匹配试验三类标准,共同实现不同应用场景下汽车关键芯片从器件—模块—系统—整车的技术标准全覆盖。

其中,基础通用类标准主要涉及汽车芯片的共性要求;产品与技术应用类标准基于汽车芯片产品的基本功能划分为多个部分,并根据技术和产品的成熟度、发展趋势制定相应标准;匹配试验类标准包含系统和整车两个层级的汽车芯片匹配试验验证要求。

推动全产业链

标准应用能力建设

当前,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汽车芯片“中国造”迎来进一步发展。

依靠自主研发,比亚迪在车规级产品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成为国内少有的拥有完整IGBT产业链的车企。去年11月,比亚迪半导体在绍兴的功率器件和传感控制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一期竣工。

积极“上车”的华为,也在汽车芯片方面动作不断。2023年的成都车展上,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的全新MPV瑞风RF8量产版车型首次亮相发布,其搭载的华为最新一代的车规级芯片麒麟9610A,就是华为全资子公司海思半导体研发的新一代车规级芯片,其CPU算力可达200kDMIPS。

汽车芯片领域投融资也呈现出一片火热。比如广汽旗下基金入股锐泰微,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聚焦新能源汽车、储能及工业控制等市场领域的国产化芯片发展。

布局汽车芯片产业链,汽车大省广东也早有行动。

早在2022年9月,《广东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强链工程”实施方案》中就提出,开展汽车芯片应用推广示范,加快提升汽车芯片供给能力,探索建立汽车芯片金融保险保障机制,突破汽车芯片设计、制造、封装等关键环节,提高自主芯片应用水平。

具体到各地市,去年11月,深圳发布《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采用“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高端微控制器(MCU)、功率器件、电源控制模拟芯片、车内/车间通信芯片、高算力主控芯片、计算芯片、系统级芯片(SOC)等汽车芯片实现自主突破。

广州在《关于支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的若干措施》中则提出,发挥好300亿元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产业发展基金作用,近地化构建“432”汽车产业园区,提升车规级芯片、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近地化率。

汽车芯片作为智能汽车发展的核心力量,市场空间广阔。业内人士认为,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将推动整个产业价值链的升级,《指南》促进了芯片供应商和车企的协作,推动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发展。

为保障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构建跨行业、跨领域、跨部门协同发展、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整合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优势资源力量,发挥好全国汽车、集成电路、半导体器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组织作用,加强与通信、信息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等相关标委会的工作协同,统筹合力推进汽车芯片标准化工作。

在行业标准方面,以汽车行业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应用能力建设,提升标准在汽车芯片研发、测试和应用等各环节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建立健全汽车芯片测试评价体系,支持第三方检测能力建设,有力促进汽车芯片搭载应用,为行业管理提供支撑保障。

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指南》提出,加强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跟踪研究,深化与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WP.29)、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推动与其他国家汽车芯片标准化机构建立技术交流机制。

文/昌道励 许宁宁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日媒:车载芯片9成靠进口,中国加大研发解决汽车芯片“软肋”
观察者网 2024-02-06
工信部: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24-01-08
铸造村社区开展“巧手织围巾 温暖你我心”助力特殊群体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8
国家层面首个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出炉
中国证券报 2023-08-09
工信部:将发布新版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指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