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特斯拉杀手”Lucid:正在尝试进入中国市场
观察者网 2023-09-07 19:47

据CNBC报道,美国电动车制造商Lucid正在考虑在中国市场销售汽车。

在一周前开幕的慕尼黑车展上,Lucid首席工程师埃里克·巴赫(Eric Bac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每家汽车制造商都必须深入研究中国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它将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快接受电动汽车的市场。”

针对中国市场,巴赫表示,“Lucid正在进行进入中国市场探索的尝试,但还没有确定具体进入的日期。”巴赫认为,如果以错误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团队或许会犯错导致被市场排斥。

“Lucid在中国设有一个团队,而公司需要明确将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定价和制造将采用何种策略,Lucid正在将自己视为一家新兴汽车制造商来尝试做最正确的事。”巴赫补充到。

对于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而言,Lucid的名字或许并不陌生,虽然在国内没见过实车,但2016年当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品牌首次宣布正式进新能源汽车行业时,它曾一度被包装成“特斯拉杀手”而名声大噪。

当然,该称呼并非意味着其对特斯拉潜在的市场冲击,而是在于两家公司的“恩怨”。

Lucid创始人谢家鹏(Bernard Tse)原本是特斯拉的副总裁,并负责电池研发工作,但因为与马斯克理念不和,被“踢”出了特斯拉,随后在2007年创办了Lucid前身的前身Atieva公司。

此后,该公司还吸引了大量因与马斯克理念不和的特斯拉前员工,其中,Lucid的总工程师兼产品高级副总、生产制造副总、供应链副总、全球质量副总、销售负责人等众多高管都有过特斯拉的从业背景。

只不过,起初Atieva的定位是电池与电池管理技术供应商,直到2016年,获得了众多特斯拉人才的公司,正式更名为Lucid,并选择定位于比奔驰、宝马更高端的豪华电动汽车品牌。

在宣布改名的同年,Lucid便推出了中大型轿车Lucid Air,不过受制于资金问题,Lucid的首个工厂直到2019年年底才完成工厂建设。公司更是到2021年7月才完成在纳斯达克的上市。

2022年全年,Lucid一共生产了7180台Lucid Air,交付则仅有4369台。

尽管上市初期Lucid的总市值曾一度超过400亿美元,但在低迷的销量下,目前其公司市值已经跌至140亿美元。

在此期间,特斯拉已经凭借其在中国工厂的降本与扩产,实现了全球百万年销量的突破,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特斯拉全球销量131.43万辆,其中约1/3均来自中国市场的贡献。

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与市场占有率,无疑也展现了充足的吸引力。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达到442.4万辆,同比增长36%,市场渗透率达到33.5%。

所以,作为“剑指”特斯拉的Lucid,如今期望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自然不难解释。

事实上,Lucid进入中国市场的意图在去年年底便有所展露。近乎Lucid开设欧洲首批零售和服务中心的同一时间,这家高端豪华电动汽车制造商也同步开启了在中国的招聘流程。

去年12月,Lucid在中国开启了多达14个岗位的招聘,其中涉及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多个领域。从岗位设置可以看出,Lucid前期着重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服务、充电设施布局以及供应链管理。

今年6月,前集度汽车负责用户发展与运营的副总裁朱江被曝正式加入Lucid并负责中国业务,在此之前,朱江曾在蔚来、福特高层就职。

至此,Lucid通过近一年时间完成了对进入中国市场市场前的人事铺垫。

但正如巴赫自身所言,尽管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进程尤为迅猛,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一家新兴电动车厂商能够从该市场分得一杯羹。

目前来看,Lucid想要在中国市场复刻特斯拉的成果,面临的阻力仍十分巨大。

在产品端,Lucid与特斯拉早期发展路径一样,首款量产车型Lucid Air起售价达到7.7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7万元),进入中国市场后,显然只能与Model S等车型对标。

想要与特斯拉一样在中国扎根,其首要面临的难题便是仿照特斯拉Model 3,推出一款能够在本土规模化量产的车型。同时,对比特斯拉在智驾领域的技术破圈,Lucid引以为傲的电动动力总成和电池系统,也同样在中国市场面临着巨大挑战。

现阶段与阿斯顿·马丁的合作,尽管能够赋予Lucid一定的技术溢价,但在“技术平权”的中国市场,如何降低成本,其实更是Lucid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外媒眼中,如果Lucid能够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其产品将与包含比亚迪、蔚来、特斯拉在内的车企进行激烈竞争。但事实上,上述三家车企在华的主销产品定位层次分明,其各自也展现了在不同价位段,中国消费者购车需求的变化。

不同于特斯拉初入中国时的竞争环境,如今国内造车新势力格局已经初步稳定,传统汽车招商的新能源品牌也正在发力,电池、电机、电控构成的新能源核心“三电”,无论在技术领先性还是供应链层面,中国都牢牢占据着先发优势。

当特斯拉需要不断通过压缩成本来提高性价比;众多海外传统车企纷纷在慕尼黑车展上喊出“警惕中国电动车的入侵”时,Lucid仅有的一款高价车型在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红海竞争中注定无法掀起风浪。

另一方面,制约Lucid进一步扩张的还有产能因素,目前仅在美国市场,Lucid便已经难以保障准时交付。去年第三季度数据显示,Lucid产量为2282辆,仍有接近千辆新车交付滞后。

这样的前提下,想要通过提升销量来展现规模效应,从而实现扩宽影响力与降低成本自然无从谈起。

2021年11月,Lucid首席执行官彼得·罗林森(Peter Rawlinson)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下个十年中期,Lucid计划在中国建厂。”这被看做是Lucid希望效仿特斯拉入华的前兆,但两年之后,巴赫口中进入中国市场的节奏与步调显然变得更为保守和谨慎。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内,20万左右的区间是主要的消费市场,也是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产品没有足够的实力,恐怕很难在其中分一杯羹,更不要说是‘新面孔’的Lucid了,压力只会加倍”。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10年 车主数量从15人增至170多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2
争做“特斯拉第二” 美国“新势力”集体来华淘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12
中国市场贡献三成销量!特斯拉一季度在华营收近49亿美元,增超5%
澎湃新闻 2023-04-25
特斯拉新款Model S/X开启中国市场交付
上海证券报 2023-03-29
Model Y交付45万辆,特斯拉登顶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