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X疾病”究竟是什么?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
南方都市报 2024-03-18 11:06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官网消息,近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X疾病”暴发的可能性发出公开警告,称下一次大流行病暴发“并非是否会发生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发生的问题”,呼吁为应对“X疾病”做好准备。

3月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举行。针对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言“‘X疾病’的暴发只是时间问题”这一说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在记者会上进行了回应。

王贺胜解释说,“X疾病”并不代表某种具体疾病,是由未知病原体引发可能导致全球大流行的传染病,其发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来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王贺胜说。

“X疾病”为何让世卫组织警惕?其暴发是不是必然?我们可以做哪些准备?

一种假设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名称

在世界经济论坛(WEF)上,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警告,称未知病原体可能会使世界面临比新冠病毒严重20倍的大流行。世卫组织呼吁全球为此做好准备。

世卫组织称这种未知病原体导致的疾病为“X疾病”,并呼吁世界领导人共同努力制定预防或管理未来“X疾病”大流行的策略。

不过科学家表示,“X疾病”的概念并不是新的,这是一种假设的病原体导致的疾病名称,事实上尚不存在。早在新冠之前,2018年世卫组织就曾提出“X疾病”的概念用于帮助规划未来的健康危机。

根据世卫组织在网站上对“X疾病”的阐述,“X疾病”代表了一种认知,即一种严重的国际流行病可能是由目前未知的导致人类疾病的病原体引起的。

新冠病毒已导致全球超过700万人死亡。针对世卫组织宣称的“X疾病”会比新冠致命20倍的说法,多位病毒学家和公共卫生领域专家都表示,并不确定“20倍”的数据是如何测算得来的。他们认为,世卫组织是希望通过这一比较来引起人们对全球公共危机的重视。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一位病毒学家对记者记者表示:“X疾病并不新,这是一种未知的疾病,但我也想知道世卫组织是如何得出X疾病会比新冠严重20倍的说法,或者这只是一种假设。”

“首先不要恐慌,因为X疾病还没有到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对记者表示,“我认为世卫组织称X疾病会比新冠致命20倍是一种假设,希望引起各界对公共卫生领域更多的关注,携手应对下一次公共卫生危机。”

他还表示,近几十年的流行病史提示人们,能够导致严重疾病和死亡的病原体暴发正变得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大流行应受到充分的重视。

呼吸道病毒是最大可能的病原体

尽管科学家们并不能预测下一个导致“X疾病”的病原体可能是什么,但和新冠大流行一样,科学家们认为,最有可能引发“X疾病”的病原体可能是一种呼吸道病毒,尤其是已经在动物中流行,但尚未感染人类的病毒。

2022年,世卫组织更新的最具大流行潜力的病原体清单中就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拉沙热、SARS、MERS、尼帕病毒、裂谷热、寨卡病毒和新冠病毒。

在新冠疫情之后,世卫组织已经开始采取一些举措来预防未来的大流行,包括努力支持技术共享和加强国家之间的疾病监测。

科学家们相信,全球在拥有了应对新冠疫情的经验后,将会极大地刺激新型疫苗的设计开发,包括快速调整针对新病原体的疫苗设计。其中一个重要的新兴生物技术平台就是mRNA。通过简单地重写mRNA序列,疫苗就可以进行更新,使细胞产生针对不同病原体的蛋白质。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各国需要针对新疾病建立更好的预警系统,公共卫生服务部门也需要增强应对医疗需求意外激增的能力。谭德塞表示,为了防止“X疾病”暴发时发生新冠疫情同样的医疗挤兑情况,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必须要建立起能够按需扩大服务的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列席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分组会议时也提到,公共卫生体系是打造韧性城市中的重要一环,基层医疗机构的处置能力有待提高,分级诊疗体系仍需完善。

发生很难避免,大流行可防范应对

3月9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王贺胜回答了关于“X疾病”的有关问题。王贺胜表示,虽然“X疾病”的发生很难避免,但由此引发的大流行是可以防范和应对的。王贺胜说,中国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多渠道监测预警体系、应急预案体系、科学防控体系、群防群控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赵卫认为,“X疾病”的病原体具有未知性,增加了预防和治疗的难度。因此,疾控机构首先需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检测技术,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监测预警网络,储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其次,提升医务人员的临床救治水平和服务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的医疗需求激增的情况;最后,提升新疫苗的研发技术和生产能力,能够在“X疾病”暴发后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

蓝柯则建议,在公共卫生方面,要实施广泛的公共卫生教育,提高人们对“X疾病”的认识;强化个人和社区的预防措施,在疫情暴发时,采取相应的社交距离和隔离策略,以减缓疾病传播速度;确保信息传播透明度,及时向公众传递疫情信息,避免谣言和恐慌;政府可制定应对“X疾病”的预案,协调各部门合作,确保全面有效的疫情防控。

据了解,我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5天缩短到了4个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所有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都具备了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的能力。这个系统可以使传染病监测预警更加灵敏,相关数据上报得更及时,实现传染病防控的早发现、早控制,降低传染病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X疾病”公众如何应对? 提高免疫力,减少接触野生动物

赵卫强调,公众无需担心“X疾病”。但是,由于“X疾病”具有未知性,流行初期可能存在传染源或传播途径成谜的情况,第一时间就确定最适当的个人防护方法是相对困难的。

作为公众,可以及时关注疾控部门的公告,一旦发生“X疾病”,按照相关指引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早期感染;除了养成关注疾控机构公告的习惯外,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尽可能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作息,饮食规律,适当运动,尽量减少接触野生动物等。

更多社会力量的加入也有助于全球应对下一次大流行的到来。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日前宣布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年度预算。盖茨认为,目前全球卫生预算呈下降趋势,这不利于推动全球健康创新。为此,盖茨基金会2024年度预算增加至86亿美元,较去年增加4%,比2021年增加20亿美元。盖茨基金会此前还承诺,到2026年将年度支出增加到90亿美元。

文/董晓妍 许乐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疾控体系建设实现五个“更加” 中国筑牢织密公卫防护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3-13
国家疾控局局长谈X疾病:以准备工作的确定性应对传染病大流行的不确定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世卫组织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种什么病?
中国新闻网 2024-02-25
世卫多次警告的“X疾病”,是什么病?其暴发是否是必然?
中国新闻网 2024-02-22
Qnews|我国当前呼吸道疾病病原体以流感病毒为主 多数省份已到达流感流行高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