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马拉松赛道上有群守护“42.195”的人
中国青年报 2024-06-04 13:36

“42.195公里”是全程马拉松的距离,可在现代马拉松诞生后的20多年间,这并非“共识”。1896年-1924年的奥运会马拉松赛事,8届比赛产生了至少6个不同的距离。

为纪念希腊士兵斐迪庇第斯,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设置了马拉松项目,40公里左右的长跑勾勒了赛事的大致轮廓。1908年伦敦奥运会,一条高度契合英国皇室成员观赛需求的马拉松路线出现,总距离为26英里385码(42.195公里)。这一数字,也在13年后被世界田联(IAAF)确定为全程马拉松赛道的标准长度。

可新的“共识”问题出现了。如何按同样的标准丈量出42.195米?难题没有解决,马拉松比赛便没有世界纪录,只有世界最好成绩。

2004年,世界田联规范了赛道的丈量标准,一群“标准”的执行者以“路跑与竞走丈量员”之名,保证选手所经过的路线距离符合世界田联的规定,马拉松选手才拥有了创造“世界纪录”的可能。

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一

全程马拉松的赛道长度为42.195公里,半程马拉松赛道长度为21.0975公里。如此精确的数字,对丈量员的工作要求十分苛刻,“世界田联要求马拉松赛道的误差不能超过千分之一,也就是每公里要小于1米”。世界田联国际C级丈量员续飞表示,丈量员要关注的不仅是赛道距离,其他指标要求同样严格,“例如,在点到点的赛道上,起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能超过总距离的50%,且起终点之间的海拔下降与赛道总距离的比率不超过千分之一”。

“以统一标准规范赛道,加速推进了世界路跑运动的发展。”世界田联国际B级丈量员赵朴认为,想要让标准落到实处,必须依赖于准确的马拉松道路测量,可想在全世界不同海拔、不同地形、不同路线走向的道路上,测量出符合统一标准的赛道并不容易。

“现在主要采用依靠琼斯计数器丈量公路的方法。”据续飞介绍,琼斯计数器是一个放置在自行车前车轮上的小装置,通过计数器上的数字来确定路程的长度,丈量员需骑着带有该装置的自行车完成整个赛道的测量,再根据公式进行测算,“虽然这个思路很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受到温度、湿度、道路平整度等各种因素影响,十分依靠丈量员的经验判断”。

考虑到交通压力、气温等因素,马拉松赛道的丈量一般都选在夜晚。通常情况下,接受中国田径协会委派的丈量员,会使用琼斯计数器、温度计、计算器、油漆、胶带等辅助工具,骑上老式自行车,穿上反光背心,在警车护航中完成赛道丈量。续飞透露:“从前期熟悉路线到丈量工作结束,通常得走4趟赛道。”

通常情况下,一场全马比赛的丈量可能要连续骑行六七十公里,计算部分会涵盖几十个数据,但丈量结束不代表工作结束,“工作量最大的是撰写几十页的全英文报告,还得把路线图用软件制作出来,向组委会和选手们介绍每个点位的情况”。中国田径协会丈量员工作组组长、世界田联国际A级丈量员闫俊涛表示,“夜猫子”、体能好、懂计算、会制图、懂英语是丈量员的基本素质。

考验丈量员的还有恶劣天气。续飞在张家界马拉松遭遇过大雨、龙口马拉松遇上过冰雹,“雨大时路都看不清,但数据不能停止,所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还得接着测量”。他坦言,每次外出,大家都会携带两套衣服两双鞋“以防万一”。有时,意外很难避免,2018年闫俊涛测量广州马拉松时因路面不平整摔车,至今右肩有伤。

可他们的丈量工作仍在继续。在中学任教的续飞透露自己是“i人(内向型人格)”,钻研丈量技巧能让他感觉生活充满挑战,每到周末,骑着车上了赛道,“觉得特别释放,到一种心流状态”。在闫俊涛看来,“丈量员大部分都是对体育行业、对路跑赛事、对马拉松赛事有情怀的,是想为中国路跑赛事做一些事情的人”。尤其当自己有机会成为“纪录”的一部分。

2023年无锡马拉松,何杰、杨绍辉同时打破16年前任龙云的全国纪录。仅过了一年,还是在无锡马拉松,何杰以2小时06分57秒的成绩完赛,将中国马拉松带入“206时代”。

作为无锡马拉松的丈量员,闫俊涛在先导车上见证了历史时刻。据他透露,以往有些运动员习惯跟着转播车跑,但何杰一直沿着最短路线标识跑,以最科学的路线抵达了终点。

不仅是把丈量员当一把“尺子”

“一条道路要考虑人数规模、参赛水平、城市特点、路线情况,起终点的情况等来设计。”闫俊涛说。不仅是把丈量员当一把“尺子”,更是规范竞赛组织的抓手,帮助路跑赛事更好地运营。

无锡马拉松能两次“见证”全国纪录和当地政府、赛事公司的全力配合密切相关。闫俊涛透露,赛事开始前,他就与运动员教练、赛事专家等多次前往无锡提前考察赛道,细化竞赛组织方案。从赛道的坡度、平整度到弯道、直道的设计,再到部分路段的风向、阳光照射角度,“市政、环卫、交通、安保等部门都能积极配合,大家合力才能选择出一条好的路线”。

对于丈量员而言,测准“42.195”的数字只是丈量的基本任务,结合经验为赛道把关、升级则是更重要的事。

赵朴是我国第一位获得国际B级认证的丈量员,2008年以实习生的身份参与北京奥运会马拉松路线的丈量工作,“当时国际上最权威的丈量员都来了,我像站在巨人肩膀上”。高起点为赵朴带来了大量参与路跑工作的机会,可在丈量一线工作多年后,他猛然发现,“我一直是骑车丈量赛道,从来没有体会过跑者的感觉”。

为了体验补给站的间隔、饮料桌的摆放、赛道发枪的时间、起终点的拥挤程度,2015年10月16日敦煌丝绸之路国际友好马拉松赛,从事丈量工作已经7年的赵朴“咬咬牙参赛了”,他第一次以跑者身份踏上马拉松赛道,便体会到“跑者思维”带来的冲击。

这条赛道从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起一路延伸到莫高窟九层楼,赛事海拔要爬升超200米,道路两侧还有侧风。“测量时骑自行车感受不到有这么大的侧风,海拔爬升过程中还得奔跑,越跑越难受。”赵朴说,“当时就在想,为什么不反过来设计,从莫高窟出发到敦煌县城,缓慢下坡能给选手更好的参赛体验。”

此后,赵朴把跑马变成习惯,目前已经累计完成上百场赛事,而参赛经验也让他对丈量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丈量员不能只关注42.195这个数字”。他坦言,早期的丈量工作聚焦于精确性,服务对象主要是专业运动员,但随着马拉松赛事发展,服务对象除了大众选手还包括轮椅竞速等各类特殊选手,因此,“丈量准确性的变化不大,但丈量工作的思路会更多元,得更多考虑普通跑者的需求”。

井喷的赛事和“稀有”的丈量员

中国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姿态有目共睹,从2011年的22场急剧增长为2019年的1828场,其后,虽受新冠疫情影响暂时停摆,但2023年逐渐恢复,全国范围内共举办路跑赛事699场,总参赛人次为605.19万人次。

发展的速度,丈量员体会深刻。刚刚过去的“六一”国际儿童节,续飞无法在家陪伴孩子,而要奔赴嘉峪关,完成丈量工作。今年清明节假期,续飞“连轴转”丈量了江苏省的4个马拉松赛道。两周后的4月21日,这一天全国举行了53场赛事,近47万人参与其中。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内丈量员的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路跑赛事发展。“一位丈量员从接受培训到接受世界田联认证,几年时间是正常的。”闫俊涛介绍,目前国内经过国际认证的丈量员只有8位,包括1位A级丈量员,5位B级丈量员和两位C级丈量员,“我们的专业人才数量和国际上还有很大差距,但中国丈量员的表现,越来越为国际所认可”。

40岁出头的闫俊涛在2023年11月被世界田联晋升为国际A级丈量员,打破了此前中国内地没有世界田联国际A级丈量员的局面。今年年初,他又被任命为世界田联路跑及竞走赛道认证大区管理员,这是中国人首次担任此岗位。

但在闫俊涛看来,增加丈量员人才积累、提升丈量员社会知晓度是当务之急。“2023年,全球一共有220名B级以上丈量员,中国只有6名。”为此,中国田协也多次开展了丈量员培训,“一共培训了160名后备力量,来源范围从国家级裁判和高校教师扩展到路跑赛事管理者,未来还想进一步吸纳更多的人成为丈量员”。

在赵朴看来,跟随马拉松的脚步,丈量员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推动中国田径大众化发展的参与者。每次带着装备去到不同的城市,他总会被夜色中新添的霓虹触动,“很多城市连续去了几年,发现夜色越来越明亮,以前丈量没什么人的地方,短短几年变得灯火辉煌”,他发现,“有些赛事我们第一年去是普通的全国赛事,第二年再去就升级,逐渐发展成世界田联的铜标、银标、金标赛事”。

赛事升级也给赛道带来了新的变化。近些年,SPR(最短路线)标识陆续出现在上海马拉松、无锡马拉松等多个赛道,沿着“最短路线”奔跑,选手便不必在额外的距离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此时,丈量员就需要遵循最短距离丈量原则,要走直线和切线,像F1方程式赛车中领航员为“车手”找到最佳路线。

在跑马过程中,赵朴脑子里自带最短路线的“标尺”,当别人在树荫下跑,他会习惯性地沿着路中间斜着跑,他偶尔透露给其他跑者“这样你能少跑很多路”。可回想起来,他也在反思,“最短的路线就是最好的路线吗?”

闫俊涛发现,在无锡马拉松连续出现全国纪录后,不少赛事主办方都提出“打造最快赛道”的需求,在他看来,不同的城市情况适合不同量级的赛事,“我们应该更关注个性化和差异化,打造自身特色”。而以“赛事成绩”为目标的高度趋同,并不利于中国路跑行业发展,他以波士顿马拉松举例表示,“波士顿马拉松的赛道并不符合世界田联的规定,跑者即使跑出世界纪录也不会被承认,但这不影响其成为所有马拉松选手向往的殿堂”,他强调,马拉松作为一项经久不衰的运动,竞速很重要,但它自身的文化魅力更值得关注,“发展至今,我们该沉下心来,好好认知马拉松了”。

文/李晶晶 梁璇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话题 | 中国“马拉松周末”太火热!近50万名跑者同日起跑
澎湃新闻客户端 2024-04-21
一年三破全国纪录 多项赛事刷新PB 中国马拉松跑进春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4
跑出马拉松经济的稳健节奏
经济日报 2024-02-18
话题丨2023北京马拉松优化线路 有望见证更多新PB诞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28
话题 | 全国马拉松扎堆“抢人” 北马不断升级火爆依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