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半两财经|ST国安的767天“摘帽”之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22 18:09
更多资讯 关注半两财经

“国安永远争第一!”,这是中国内地最早创立的职业俱乐部北京国安的口号和队歌。30年前,北京国安俱乐部成立,中信国安便是投资运营方之一。尽管现在已没有股权上的关联,A股上市公司中信国安仍然凭借其名字在A股市场拥有独特的辨识度。中信国安曾是A股市场万众瞩目的牛股,以稳健风格著称的社保基金也一度把中信国安纳入其投资组合中。然而,中信国安终因债务问题引发流动性危机。证监会的一纸处罚书更是揭开了该公司长达七年的财务造假事件。这艘昔日的千亿巨轮,由于连年亏损2022年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ST)。一年前,中信集团战投120亿对陷入债务危机的中信国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并成立了“新国安”—中信国安实业承接了老国安旗下优质资产。今年6月7日,在戴帽767天以后,“ST国安”成功摘帽。

中信国安3.jpg

前身为国安宾馆

原中信国安集团是一家30年历史的老牌国企,前身为国安宾馆。中信集团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北京国安实业发展总公司,后更名为中信国安集团。

2014年,中信国安集团启动混改,引入五家民营企业股东。混改之后,中信国安大肆扩张。除了坐拥三家上市公司以外,还通过旗下国安通信、西藏满庭、国安化工等多个平台,间接投资了江苏有线、报阅传媒;间接持有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鸟巢)、银联商务、360诸多知名企业,以及山东东明农商行部分股份。

除了国内,中信国安集团还在全球范围内在亚洲、美洲、非洲大举投资,包括美国NextVR公司、南非第一黄金公司、安哥拉社会住房、玻利维亚盐湖众多项目。到2016年,其合并资产规模已经达到了1663亿元,与此同时,集团全部负债也上涨到1312亿元。

因为举债扩张,老中信国安终于在2019年发生债券实质性违约,当时其总债务规模高达逾1700亿,而账面现金仅85亿。2022年初,交通银行菏泽分行申请对国安集团进行破产重整,除了交通银行之外,债务人还包括北京银行、中关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

被爆连续七年造假

2020年5月17日,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作为上市公司主体的中信国安被证监会立案调查。2021年6月2日,中信国安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经查明,子公司纳入合并报表的2009年至2014年期间,累计虚增营业收入5.06亿元,累计少计财务费用5.07亿元,累计虚增利润总额10.13亿元。

另外,披露的2015年报中也存在虚假记载。曾经的绩优股连续七年造假一事,彼时在A股市场引发了巨大轰动。中信国安最终按照老《证券法》被处以60万元罚款,其余高管、责任人员也被处以不同金额罚款。曾经资本市场的大牛股中信国安股价也一蹶不振。

戴帽:连续三年亏损被停牌

2022年4月30日,中信国安发布《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暨公司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公告中称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带有解释性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信会师报字[2022]第 ZK10299 号),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同时,公司 2019 年至 2021 年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孰低值分别为-2.79 亿元、-27.19 亿元、-14.76 亿元。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9.8.1 条第(七)款之规定: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净利润孰低者均为负值,且最近一年审计报告显示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深圳证券交易所将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对于上市公司连年亏损的原因,今年6月7日,中信国安在回复深交所的年报问询函中揭露了原因。公司 2018 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负的主要原因是:原控股子公司北京国安广视网络有限公司亏损较大;同时,原控股子公司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由于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上游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企业毛利空间不断被压缩,从而产生亏损。

重整:新中信国安成立

2022年1月,北京一中院裁定中信国安破产重整,直到2023年2月份,公司重整计划草案获法院批准。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整投资人,间接控股中信国安,成为中信国安的实际控制人。

中信集团向财政部报告了中信国安集团的情况。并成立高规格的工作组进驻国安集团,帮助其整合资产,筹集资金,解决当下的债务问题。一年之后,也就是2023年2月,中信国安旗下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中信国安有限公司、中信国安投资有限公司、中信国安城市发展控股有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青海中信国安锂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北国安第一城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七家公司开始进行实质合并重整。根据重整协议,中信国安保留资产和选择留债清偿的债务整体打包,出资设立新国安集团—中信国安实业,轻装上阵。而老的中信国安集团则留下来继续处置剩余不良资产,清偿债权人的债务。通过“出售式重整”模式,通过设立全新子公司吸纳中信国安集团旗下优质资产,从而实现剥离。在本次重整中,中信集团共计投入120亿元,2023年6月,中信国安实业正式揭牌成立。

2023年6月6日,中信国安实业完成相应股权工商登记变更手续,中信集团持股31.67%,成为中信国安实业第一大股东,对中信国安实业进行实际控制,并按照一级子公司实质管理;八家债权人持股平台合计持股68.33%。重整后,上市公司中信国安控股股东之母公司变更为中信国安实业,中信国安实业持有上市公司主体36.44%股权,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信集团。

摘帽:“ST国安”变更为“中信国安”

中信国安年报显示,中信国安2023年营业收入29.82亿元,同比增长10.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增长93.4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增长71.2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增长93.45%;公司总资产 62.19 亿元,比上年增长5.08%。中信国安在这份2023年度经审计财务报表中指出,中信国安2023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91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65亿元,2023年末流动负债37.91亿元,流动资产27.89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中包含可流通的境内上市公司股票投资3.54亿元,经营状况较2022年得到一定改善。

中信国安在此前发布的公告中称,2023年,公司原控股股东之母公司等七家公司实质合并重整计划执行完毕,公司控股股东之母公司变更为中信国安实业,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信集团。公司在控股股东之母公司中信国安实业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新增融资、债务重组及展期、资产变现等方式,降低债务逾期及诉讼风险,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公司的流动性压力;通过中信集团和中信国安实业的品牌和协同优势,利用下属子公司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方面的能力,加强智慧化项目研发和建设能力。

会计师事务所对中信国安2023年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2023年审计报告》,同时出具了《关于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年度导致非标准审计意见事项消除情况的专项说明》,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存在不确定性进行了审核,结论为导致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不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在披露2023年度报告后,中信国安向深交所提出了撤销其他风险警示的申请。今年6月7日,中信国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公司股票自2024年6月11日开市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国安”变更为“中信国安”,股票代码仍为“000839”。撤销其他风险警示后,股票交易的日涨跌幅限制由5%变更为10%。

能否再度起航备受关注

有市场评论人士指出,此番“摘帽”意味着中信国安已经通过了严格的财务审查,证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已基本重回正轨。此外,“摘帽”也代表着公司的声誉和信誉得到了提升,有利于公司的业务拓展和融资。如今,中信国安此前的历史遗留问题已获得有效解决,今年主营业务也无大的阻碍,债务风险的压抑和摘帽势能的释放为其带来了长足的红利。

中信国安1.jpg

随着“摘帽”利好的推动,中信国安的未来前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和期待。有券商人士认为,中信国安近年来业务结构调整与战略转型颇见成效,且公司顶层思路清晰,具有很强的增长潜力,2024年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根据中信国安2013年的年报,公司企业综合信息服务业务对公司营收的贡献依旧突出,业务收入达27.35亿元,占比91.72%,同比增长6.35%。此外,房地产业务收入1.74亿元,占比5.83%,同比增长3838.41%;其他收入0.73亿元,占比2.43%,同比增长129.18%。

作为国内信息产业领域的重要参与者,中信国安专注于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和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旗下鸿联九五作为最早一批在全国范围内从事客户联络中心和信息服务的国有企业,依托中信集团和中信国安实业的品牌和协同优势,已发展成为客户联络中心外包服务行业的头部企业。

随着“摘帽”利好的推动,中信国安的未来前景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市场关注和期待。这支在资本市场和足球领域皆赫赫有名的A股上市公司能否依托“中信系”的品牌和协同优势再度起航,市场还是抱以较大的期待。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开云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半两财经 | “摘帽”与退市并行 ST之后上市公司的脱困与重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16
多家ST公司“摘帽” 部分能否重生存变数
上海证券报 2024-06-11
短期内退市公司不会明显增加,6家ST类公司成功“摘帽”
​第一财经 2024-06-07
半两财经|明日正式摘牌 A股曾经的“运动鞋第一股”贵人鸟退市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8
半两财经|两处房产近期再拍卖 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拉夏贝尔还有救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0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