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无需指令就能帮忙取物,这个智能机器人“眼里有活儿”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4-17 18:01

只需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具身智能机器人就能对人的需求心领神会,帮人开门、取物、倒垃圾。4月17日,记者在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看到,该院研发的算法应用在具身智能机器人上,可以使其在家庭环境中与人互动,成为“家庭小帮手”。

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技术人员正在测试人形机器人

在房间内,演示人员从柜子取出零食后,用手一指,站在房间一角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就聪明地“读心”,走上前帮主人关上柜门。坐下后,演示人员不小心碰洒了饮料,想要抽取纸擦拭时又发现抽纸已经用完。虽然没有得到语言指令,具身智能机器人通过观察环境情况,迅速识别出主人的想法,它“走”到柜子前,从抽屉里取出新的抽纸放在茶几上,并关上柜门复原场景。

“场景中的任务其实是无限多的,经过前期场景的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知道柜门的结构,也理解人的动作,可以根据环境信息分解任务,一步步帮人解决问题。”该院技术人员表示,在环境中,人是一个复杂的干扰项,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在真实复杂的环境中综合决策,与人交互完成任务。

“眼里有活”的具身智能机器人能自主识别需求执行任务,并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调整行动策略。未来,这款机器人有望走向家庭,在智能家居、康复疗养等场景下发挥作用,还能服务于智能制造、特种任务、危险场景作业等需求。

不过,这款机器人目前需要依托移动底盘来运动。在它的旁边,技术人员正在测试一款人形机器人,他不仅能迈着小碎步走动,还能实现跳跃动作。

“跳跃要比正常的行走要难一些。”该院技术人员介绍,机器人起跳后,在空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性,可能无法严格执行预定的轨迹,这就需要进行任务的重规划。落地时,机器人会遇到很大的冲击力,一套稳定的控制器能让它不会摔倒。从起跳到腾空、落地,各环节都要进行复杂的控制器设计,并集合成为一套系统,才能实现跳跃的功能。

该院还研发了全球首个通用智能人雏形“通通”,它的心智和价值体系大约相当于3至4岁的人类儿童。随着“通通”的成长,未来它有望集成到具身智能机器人中,成为通用人工智能落地的重要体现。“比如端茶倒水、提供温暖陪伴等,这些人类一看就会、毫不费力的事情背后,是人类针对这些问题进化出的强大心智和价值体系。”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朱松纯说,这些日常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能力背后,其实都是通用人工智能需要研究的核心技术问题,“价值与‘心’才是‘活’的,是自主智能的源泉。”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编辑/李晓萌

相关阅读
加速起飞!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有何密码?
第一财经 2024-05-29
人形机器人的掣肘与未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4-05-23
人形机器人全球竞赛提速:中国面临哪些优势和挑战,行业级突破何时到来
澎湃新闻 2024-05-07
全球首个 人形机器人“天工”实现拟人奔跑!产业缺口巨大 超跌+高增长潜力股出炉
证券时报网 2024-04-28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通用人形机器人母平台“天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