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全国政协委员姚建红:建议应加强专科护士培养 完善专科护士管理体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19:0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党委书记、副院校长姚建红在实际工作和走访调研中发现,尽管当前我国护士总数已位居世界首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每千人护士数仅为3.7人,在一些地区存在临床护士队伍不稳定、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有待提升、专科护士的能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等问题。在这次全国两会上,他带来的建议就与推动护士队伍建设密切相关。两会期间,姚建红委员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采访,分享了自己的建议。

北青报:目前我国护士队伍数量如何?针对队伍建设问题,您此前开展过哪些调研?发现了哪些问题?

姚建红:近年来,国内的注册护士数量以平均8%左右的增幅逐年增加,每年约有30万左右的新生力量进入到护士队伍,全国注册护士总量已经超过了520万人。这些年我走访了多家单位,包括护理学会、护理院校和医疗机构,如中华护理学会、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南昌医学院、福建省立医院、湖州市中心医院等等。调研发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护士总数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位,成就斐然。不过,护士队伍总量依然不足,且分布不均。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很大,目前每千人护士数仅为3.7人,与发达国家和经合组织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也低于巴西、俄罗斯等金砖国家的水平。同时,区域间、城乡间的护士队伍分布不均,城市每千人口护士数约为5人左右,而农村仅为2人左右,中西部地区和基层的护士短缺问题就更为突出。

北青报:在调研中,目前我国护士队伍建设的质量上,有何值得提升之处?

姚建红: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护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比如,临床护士队伍不稳定。目前医院临床护士队伍普遍存在编外护士多、待遇低、不稳定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公立医院编制外护士比例约为70%左右。多年来,医院普遍存在护理服务价格与护士的劳务技术价值相比严重偏低的问题。

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有待提升,且护士队伍初始教育层次和岗位体系亟待优化。要整体提升护理服务的专业化水平,还应该整体提升护理队伍的教育层次。目前,我国护理岗位管理体系与护理多层次学历匹配度仍然不足,护理服务范畴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适应度、顺畅度也不够。在卫生健康领域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下,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层次化体现不明显,胜任力与岗位匹配度不一致,成为制约我国护理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因素。

护理科研的导向性不足,对护理学科科学研究的扶持力度不够。一些国家通过成立独立的护理科学研究院、开设护理专项项目资助基金等战略规划,大力度支持护理学科发展,培育护理高层次人才,有效促进了护理学科发展,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交流互鉴。

此外,专科护士的能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专科护士的培育、使用、管理路径仍需要进一步探索,认证机制有待建立。

北青报:您提到的专科护士在临床上有哪些优势?目前国内专科护士的发展形势如何?

姚建红:专科护士是指具备相应资质、经过专科培训取得资格认证,在某一特殊或专门的护理领域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技术,能够提供高水平护理实践的人员。专科护士可以改善患者健康状况、功能状况、生活质量,帮助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主导慢性病管理、降低并发症,减少医疗系统压力、降低医疗成本。随着患者需求的多样化,提高专科专病护理的水平、推动临床护理专业化发展成为趋势。此外,专科护士也是科室重要的教研力量,承担着对护士进行专科知识技能培训,对新护士和进修护士培训等临床教学任务,并具备敏锐的科研创新精神,是护理研究的主力军。

我国专科护士培养起始是由中华护理学会组织开展的,2002年以来,截至目前,各级各类机构已累计培养专科护士28万名。在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赋予相关的专科护士处方权,我国的一些城市也就此进行了尝试。但总体而言,我国在护士的使用方面还尚未充分发挥专科护士能力和优势,专科护士既缺乏统一的认证及再认证标准,也缺乏相关岗位的设置及其配套管理政策和薪酬制度。应完善专科护士管理体系,增设专科护士岗位数量,优化护理服务层次。

北青报:这些专科护士在临床中的实际需求如何?而缺口大概又有多少?

姚建红:可以说只要有患者就有需求,每一个患者都应该享受到专业全面的专科护理,尤其是对于儿科护理、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康复护理、急诊急救等紧缺护理专业而言,对护士开展岗位培训,提升护理专科技术水平尤为重要。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指出,到2025年,专业护士参加培训比例不低于90%。专科护士的缺口数量无法一概而论,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不同,专科护士的缺口数量和类别也会有所区别。三级医院主要提供疑难、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二级医院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护理;护理院、护理中心、康复医疗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基层医疗机构等主要提供老年护理、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以及公共卫生等服务。结合人口结构变化、疾病谱特点及群众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优化护理资源的布局才是关键。

北青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的短板”,您认为应当如何补齐专科护理人员的短板?

姚建红:随着护士队伍整体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满足各级医疗机构对专科护士的不同需求,未来需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比如,明确岗位职责,提供保障充分的专科实践时间是科学管理专科护士的前提。积极探索专科护士的分层培训与使用,明确专科护士职业发展路径,建立不同层级专科护士的进阶制度,拓展高级实践护士的培养模式,使专科护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强化多学科团队建设、拓展专业范畴是科学管理专科护士的源泉。结合国家战略发展中重点强调的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康复护理、慢性病管理、急危重症护理、母婴护理等专科领域,加大培养力度。同时,促使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管理在立足本专科领域深入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和其他护理或医疗团队间的密切合作和交流,打造多学科护理团队,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使专科护士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统一认证机构、完善再认证制度是科学管理专科护士的基础。建议依托有关部门,建立权威培训和认证机构,建立统一标准,规范专科护士培训、认证、再培训、再认证工作,使专科护士培养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北青报:在稳定专科护士队伍建设方面,您有何建议?

姚建红:落实管理制度、提升福利待遇是科学管理专科护士、稳定队伍的保障条件。一方面,合理的管理方案、规范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专科护士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专科护士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因此,各医院应根据专科护士的发展追求、公共管理要求、患者的临床需求等制定合适的专科护士管理制度,如绩效考核制度、晋升制度等,助力专科人才的梯度建设。专科护士应该承担临床工作者、教育者、科研者、管理者、咨询者等5个角色,将专科护士进行初级、中级、高级的分层,给予每层不同角色和职责分配,从而将管理制度细化和落实到每个环节。

另一方面,需合理提高专科护士的福利待遇,建立体现专科护士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优先安排参加各种业务学习、技术培训及学术交流,开展护士岗位职称聘用时,在同等条件下取得专科护士证书的护士可给以一定的政策倾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马晓晴
校对/王唅

相关阅读
今天是护士节!至去年底,北京注册护士总数15.3万人
健康北京 2024-05-12
全国政协委员刘清泉:优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 加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9
全国政协委员李浩:建议养老照护服务对接医院老年病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08
北青快评|赋予专科护士部分处方权,让医护服务更亲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7
看病不用每次都找医生了 专家解析地方立法赋予专科护士部分处方权
法治日报 2024-01-0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