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母亲、独臂连长,拉响引爆器的小战士……三个角色以三个支点撑起了一座记忆与艺术的丰碑,9月3日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正义必胜》中,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用5分多钟的时间将不为人知的刘老庄连以令人泪目的方式娓娓道来。
“一位‘母亲’触动无数热血男儿”
9月3日上午的阅兵式上,刘老庄连的荣誉战旗出现在了战旗方队中,不似抗战中那些尽人皆知的大战役,体现齐心抗日精神的刘老庄连出现在了晚会承上启下的篇章中。
据该节目戏剧导演、中国煤矿文工团话剧团副团长郝姗姗介绍,第一次听文学组讲起这个故事,导演组的每一个人都很受触动,而总导演给妈妈角色的定义从一开始便是“大地母亲”。“考虑到故事发生在江苏,因此在选择演员时形象上要偏瘦弱和秀气,而这样的形象在最后擂鼓送儿出征时与战士们站在一起的对比感也会更强烈。”于是,饰演“大地母亲”的刘敏涛从开场哼着歌谣一次次缝补着大地的裂痕,到亲手送刘老庄的82名青年参军补齐了刘老庄连,没有嘶吼,却字字铿锵,将一个母亲平衡大国与小家的痛心,定格为一个个令人过目不忘的瞬间,更触动了无数血性男儿。
“妈妈”带着腰伤背起了“儿子”
节目中,身形单薄的刘敏涛更是背起了饰演小战士的张翰,“孩子,我带你回家”,她背着张翰一步步走出褶皱的土地,而为了这个画面,原本就有腰伤的刘敏涛是戴着腰封完成的。开始时导演组很担心,但刘敏涛和舞蹈演员出身的张翰经过磨合,找到了最合适的方式。三个月的排练,从第一天对戏开始,张翰就被“妈妈”感动了,最终两个人的对手戏也实现了真诚与真诚的碰撞。
作为舞蹈演员,饰演四连最后一个幸存小战士的张翰参演过音乐剧《寻找李二狗》,也想更多尝试戏剧表演,此次的表演更有一些话剧演员难以完成的形体呈现,真诚无疑也是他的大杀器。而同样真诚的还有参演的战士们,有时导演组希望他们的表演再收一点,但战士们不会,他们只有200%的释放,那一声“娘”,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震颤。
“断臂”的艰难
北京人艺演员王雷饰演的“独臂连长”,原本台词不多,但一句“把引爆器握紧了,给刘老庄的乡亲们听个响”,解气又提气的战地幽默让角色瞬间稳住了。这个角色的真实原型其实是新四军第3师7旅19团2营4连连长白思才,1943年,在一场为掩护机关和群众的战斗中,他率领4连82人从拂晓战斗至黄昏,胳膊被炸断,最后与敌人展开肉搏,全连全部壮烈牺牲。
据郝姗姗介绍,创作中,导演组还在军事专家的帮助下论证了他的断臂究竟是左臂还是右臂,最终确定断臂连长断的是右臂,而这也给王雷的表演增添了不小的难度。他需要用左手挥旗,旗杆本身很沉,舞台的空间又很窄,于是,高大的王雷几乎是在没有任何可移动空间的前提下完成了角色的塑造。
虽然演出效果既催泪又炸裂,但其背后,导演组在构思初期经历了多艺术门类的跨界磨合。由于参演演员由戏剧、舞蹈和战士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对节奏的把控都有各自的方式,郝姗姗说,“无论舞台、内容还是讲述方式,总导演给我们每个节目的空间很大,对于我们而言,之前也没导过600人的戏剧,在这样的创作中,每天都在学习。”
年轻人爱国信仰的新表达
舞台上,演员们穿着褶皱肌理的服装,配合灯光效果,每一个大地裂开的瞬间,一层托起一层的氛围感营造,都带给观众大写意的视觉冲击。由于晚会主创团队大多数都是80后,年轻有活力,“我们与那个年代已经有一定的时间跨度了,所以想以当代感、时代感呈现我们眼中的那个年代,年轻人的爱国信仰需要一种新的表达”,郝姗姗称。在“不要喊口号”的创作前提下,舞台上的角色说的都是“生活中我们会说的话”,“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休尽苍天笑,杀敌报国……”晚会播出后,这些金句已开始在网络流传。
身为南京人,中戏导演系毕业的郝姗姗,对于那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情感,“那片土地经历过特殊的历史,带着这样的积淀,这座城市不是充满反抗,而是以大融合的态度面对生活。就像《永远的番号》中的母亲,一直在缝补,我们既要铭记历史,更要让自己充满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