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悄然接近尾声,当指尖掠过一页页日历,同学们才恍然觉察,这个夏天的改变,早已藏在每一段真切动人的经历里。这些改变,是在辩论场上从磕绊到流畅的坚持,是战胜恐惧遨游深海的勇气,是从家务“小白”到小能手的责任。这些小蜕变,让同学们在暑假期间多了一分收获,慢慢成长为更棒的自己。
从“蜗牛”到“格桑花”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二18班 鹿钟函
指导教师:戚笑微
暑假接近尾声,回望跟随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在西藏林芝儿童福利院做志愿者的八天,我完成了从“小蜗牛”到“格桑花”的蜕变。
初到福利院时,我像只胆怯的蜗牛。心理团辅课上的自我介绍环节,我攥紧衣角,低头盯着鞋尖,喉咙发紧,内向的我连目光都不敢与人对视。直到藏族女孩索朗群宗挪到我身边,用生涩的普通话问:“姐姐,能交个朋友吗?”不等我回答,她已拉起我的手奔向操场。阳光下,她沾着草屑的辫子在肩膀上一蹦一跳,我的手指渐渐放松了——原来简单的善意能撬开蜷缩的壳儿。
接下来的日子,我作为志愿者的责任感如细绳般牵引着我。我不再只关注自己的胆怯,而是尝试自己迈出脚步的同时带动大家在团体里更加积极主动。
老师教我们用“三重赞美法”鼓励他人,我颤抖着举手演练,等我结结巴巴照搬式地说完后,后排突然响起小伙伴的声音:“小鹿姐姐说得好!”这声鼓励像跳跳糖,在我心里炸开甜滋滋的勇气。我也忽然意识到:在我开始尝试的刹那,“改变”已在发生。
第七天时,我被推选为小组代表发言。这一次,我站在台上,深吸一口气,声音平稳而清晰:“这里的每个小朋友都教会我一件事儿——我们每一位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必为期待得到所有人的肯定而胆怯。勇敢不是不害怕,是带着害怕依然向前一点点变好,成为更棒的自己!”
联欢会当晚,五彩灯光下,我和这里的孩子们跳起藏族锅庄舞。裙摆飞扬,笑声如铃,曾经的胆怯彻底融化在欢快的节奏中。我不再蜷缩于角落,而是成为舞动的一部分。我忽然明白:颤抖地举手、笨拙地踢球、上台发言的勇气,这些细微的改变,早已汇成成长的光束,让我在一次次尝试中一寸寸明亮起来,在每一次怯懦的突破中,悄然蜕变成更好的模样。就像高原的格桑花,在尝试与坚持中,终会遇见绽放的自己。
带姥姥看展览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初一6班 郭秋辰
指导教师:王萌繁
成长有时就像三星堆的青铜,看似一成不变,却在某个瞬间被时光擦亮,显露出意想不到的纹路。这个暑假,三星堆博物馆里的两小时,于我而言,便是这样一场悄然发生的“变形”。
从小到大连买瓶水都要问爸妈的人,此刻竟要独当一面——独立带姥姥看展。这可太难为我了!对展览素无热忱,更无照料姥姥的经验,我仿佛被猝然推入一场未知的“变形”。
幽静的灯光倾泻在青铜神树上,流转着神秘而古老的光芒。姥姥满是好奇:“这神树为什么长九枝呢?”我愣住了,以往我从未思考过这样的问题。可这次,我决定尝试去思考。古蜀人讲究数通天地,九或许是一个神圣的数字,代表着天地的联系。我灵光一现:“姥姥,这九枝象征着天地之间的联系,就像咱们现在得连Wi-Fi一样,他们用数字和天地沟通呢!”看着姥姥恍然大悟的笑容,我心底漾开一片从未有过的涟漪。原来,独立破译古老的密码,完成一场思维的“变形”,竟是如此美妙的体验。
中途姥姥要去洗手间,一瞬间,我攥着轮椅握把的手心沁出薄汗。往常在家连袜子都要妈妈递到手上,需要被照顾的我,此刻却只能独自在人潮里为姥姥开辟出一条路。姥姥轻轻攥了攥我的衣角:“慢慢来。”我点点头推着轮椅小心地穿过人流,静下心搜寻指示牌上的箭头,寻找最安全的路径。渐渐地,我的脚步平稳了下来,姥姥轻轻拍拍我的手背,笑意温煦。这轻轻一拍,像注入了沉稳的力量。原来,被至亲如此信赖地依靠,完成一场责任的“变形”,竟能催生如此笃定的力量。
从洗手间回来后,我和姥姥继续漫步在展厅中。那些精美的青铜器在灯光下散发着独特的魅力。不知不觉,两个小时的参观之旅接近尾声。
望着展厅渐亮的柔光,我忽然惊觉,这两个钟头里,我竟不曾想起要依赖谁。那些曾经需要父母包办的小事,此刻都成了我独立完成的勋章。成长总藏在不期然的瞬间——曾经盘绕的懵懂豁然开朗。
硬币里的生活课
灯市口小学六年级8班 熊艺可
指导教师:陈彤琛
母亲扫地的声音很轻,但硬币与地面碰撞的声音却显得格外刺耳。“又乱扔钱!”她说着便弯腰捡起被我随意丢弃的一元硬币,那是枚小小的、轻轻的、不起眼的硬币,而我总是满不在乎地撇撇嘴:“不就是一块钱吗?”
那时的我,对金钱毫无概念,甚至瞧不起这小小的硬币。不理解母亲购物时为省几块钱总是磨破嘴皮子与店员讨价还价;更不理解奶奶天天攒纸盒、塑料瓶,用佝偻的身躯扛着它们、顶着高温出门售卖,只为换来几块钱。我心里总是不满,想着我们家又不是经济困难户,总不至于把几块钱当宝吧?
直到暑假的某一天,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当天天气闷热,母亲拉着我来到了家附近的菜市场,“这菜能不能便宜点?”母亲一开口,我就知道她又要开始讲价了。顿时,我的脸一下“烧”了起来,周围人的喧闹仿佛成了对我们的嘲笑。我忍不住抱怨:“不就为了省几块钱吗?至于费这么大力气吗?”母亲愣了愣,没说话,默默带我离开。走到菜市场门口时,母亲忽然停下,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枚刚刚找零的硬币,并把它高高举起。在阳光下,它反射出一缕光芒。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看每天有多少人起早贪黑、卖菜挣钱,在你眼中这不起眼的硬币,其实都是大家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
听完母亲的话,我若有所思。从那天起,我对不起眼的硬币改变了态度,我的房间里、口袋里再也找不见随意乱放的硬币,我平时花钱也不再大手大脚了。我知道每一枚硬币都是长辈辛辛苦苦赚来的,虽然它们是小小的、轻轻的,却凝聚了长辈们的劳动,它们不该被随意丢弃和忽略,而应该永远被珍惜。
爷爷的菜园
大兴区魏庄镇第二中心小学五年级2班 黄馨葶
指导教师:周雪梅
在我心中有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神奇美妙的地方,那便是爷爷的菜园。这个菜园不仅是个魔法天地,隔些天就会变出一茬茬新鲜的蔬菜,它还见证了我如何从一个“小懒虫”转变成一只勤劳的“小蜜蜂”。
那天阳光炙烤着大地,爷爷拉着我走进菜园,我满脸无奈。爷爷让我帮忙除草,开始我只觉得任务既艰巨又无趣。但当我拿起工具开始清理时,心态竟发生了变化。
我先用小铲子一点点地铲除杂草,每铲除一株都能感受到泥土的芬芳。那些杂草扎根颇深,需要费一番力气才能清除干净。我汗如雨下,累得几乎站不起来,但看到爷爷不小心被划破了手,我赶忙跑过去,拿出纸巾帮他擦拭伤口。他却笑着摆摆手说:“没事,小伤,咱们继续干,早点把菜园清理干净。”
这个暑假,我在这里消磨了大段时光。清晨浇水时,我看着水珠顺着叶脉滚落,惊起叶下小憩的七星瓢虫;午后,我蹲在篱笆边观察番茄慢慢转红,连蝉鸣都成了背景音乐,这感觉比空调房里的动画片更有滋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细长的豆角、顶花带刺的黄瓜、红的黄的柿子椒,还有青绿色的小番茄垂在枝丫间,像坠着一颗颗翡翠珠子,眼前的小菜园,真像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这个没有报补习班的夏天,菜园教会我的不仅是收获的甜,更有劳动的美。这个菜园是我成长的见证者,也是我心中永远的世外桃源。
那只海星见证我的蜕变
密云区果园小学六年级3班 付骏伟
指导老师:沈莹
暑假,我又来到了那片魂牵梦绕的海边——养马岛,漫步在栈桥上欣赏美丽的果冻海,看到别人手中色彩斑斓的海星,心中满是羡慕。于是,我下定决心这个假期要去海底寻找一只属于我的海星。
当真正准备下海找海星时,看着深不见底的大海,想象着自己要置身其中,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如潮水般涌来。但对海底世界的好奇,还是驱使我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潜水课程。
开始学习潜水技能时,困难接踵而至。在浅水区练习基本动作时,身体在水中难以保持平衡,总是不受控制地摇晃、翻转,这让我更加紧张。背着沉重的潜水装备,也让我在水中的行动变得异常艰难,每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但我并未轻易放弃,在教练耐心地指导下,我一遍又一遍地练习呼吸技巧,不断尝试调整身体的姿势,寻找在水中保持平衡的诀窍。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我终于逐渐掌握了基本要领,能够较为稳定地在水中游动。
第一次真正地下潜,无疑是最具挑战的时刻。身体缓缓下沉,随着深度的增加,水压带来的不适感逐渐明显,耳朵开始胀痛,心里的恐惧也在不断蔓延。我紧紧抓住教练的手臂,眼睛紧闭,不敢去看周围的环境。教练察觉到我的紧张,拍了拍我的肩膀,通过手势示意让我放松。我努力调整心态,按照教练教的方法做耳压平衡,慢慢地,耳朵的不适减轻了。我鼓起勇气睁开眼睛,眼前的景象瞬间让我忘却了恐惧。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宛如海底的花园,形态各异,有的像盛开的花朵,有的似鹿角般伸展,在海流的轻抚下轻轻摇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变得越来越自信和从容。不再依赖教练的搀扶,能够独自在海底自由探索。
终于在潜水过程中,我发现了一颗独特的海星,它静静地趴在礁石上,身上的纹理如同精美的图案,颜色犹如绚丽的晚霞。我小心翼翼地靠近它,轻轻将其捧起,那一刻,心中满是兴奋与自豪。
这个暑假的潜水经历,让我实现了从恐惧潜水到享受潜水的蜕变,让我实现了从羡慕到拥有、从胆怯到勇敢的“变形”。
从家务小白到厨房小能手
五一小学大兴一分校五年级5班 胡漫妮
指导教师:高踏雪
这个暑假,我完成了一场特别的“变形”——从“家务小白”变成了妈妈的“小帮手”。
暑假前的我,总把“我还小”当盾牌。妈妈擦桌子时,我窝在沙发里看动画片;爸爸拖地板时,我踩着他刚擦好的地面跑过,从没想过那些干净整洁的房间,藏着多少弯腰起身的辛苦。
改变是从那个闷热的晚上开始的。妈妈加班到很晚才回家,进门就直揉腰,连换鞋的力气都快没了。“妈妈,我来洗碗吧。”这句话说出口时,我自己都吓了一跳。
第一次站在水池前,洗洁精的泡沫沾了满手,瓷碗像调皮的小鱼,在我手里滑来滑去。打碎第一个盘子时,我蹲在地上捡碎片,眼泪跟着往下掉。妈妈走过来按住我的手:“没关系,知道心疼人,比洗干净碗更重要。”那天晚上,我用了快一个小时才把碗洗完,后背的衣服好像都湿了,可看着亮闪闪的碗,我心里甜滋滋的。
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发现了做家务的“秘密”。晾衣服时,抖一抖再挂,皱褶会少很多;煮米饭时,加几滴油,米饭会更香。最让我得意的是,我学会了煎鸡蛋!第一次油星溅到手上,我疼得直跳脚,而现在已经能煎出金黄的“太阳蛋”。上周表弟来我家,我还特意给他露了一手呢!
晚上,妈妈下班回来,发现餐桌上摆着西红柿炒蛋和凉拌黄瓜——那是我用心准备的惊喜。妈妈夹了一块黄瓜,眼睛一亮,说:“酸辣刚好,我的宝贝长大啦!”
当我弯下腰学着妈妈的样子收拾碗筷时,手里沾了油污,心里多了责任。原来,成长就藏在这些细小的“变形”里。
和拖延症说再见
北京学校五年级6班 董原曦
指导教师:张凌元
暑假刚开始时,我的生活每天都显得浑浑噩噩,没有一点儿规划。每天睡到很晚才起床,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漫无目的。本想着去学习,却又被手边的故事书吸引;好不容易写了几个字,又想起了新买的玩具……我就像一只懒洋洋的小猫,半眯着眼咕噜咕噜,总是提不起精神,时间就这样悄悄溜走了。
就在我快要被懒散“吞噬”时,妈妈给我报了一个辩论赛,参加辩论赛非常考验人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刚开始,我每天仍是拖拖拉拉的,原本混乱的生活变得更加无序。直到第一次模拟赛那天,我才勉勉强强背会稿子。其他辩手的准备都非常充分,发言也十分精彩,而我紧张得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整个人僵在了台上。因为我的表现,我们队输掉了比赛。我低着头,不敢看队友的眼睛,心里像压了一块石头一样沉重。
从那天起,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在妈妈的帮助下,我制定了一份学习计划,详细地规划了每天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时间。刚开始,我还是忍不住想偷懒,想去玩儿,但一想到上次比赛时的惨痛教训,我就咬咬牙,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按照计划完成任务。
在辩论稿的准备过程中,我和妈妈一起查资料,用字典查着一个个难懂的名词,用笔批注下心中的一个个疑问,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稿子。练习发言时,新的问题冒出来:不是卡壳了就是语速太快,不是小手乱摆就是眼神忍不住飘来飘去。于是,我把稿子拆成小段,每次专攻一小段。多亏了妈妈这个“临时评委”,一遍遍轻敲桌子的响声,一次次停下调整的尝试,我的发言才像和人对话一样自然有力。
记起妈妈说的“规划时间才能成事”,我便试着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分钟:吃饭时会在脑子里熟悉内容,刷牙时嘴里念叨着辩词,就连睡着时,我怀里还抱着辩论稿。我会对着楼下的树“演讲”,会忍不住对着爱猫“模拟辩论”,惹得妈妈又好笑又心疼。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二次模拟赛中,我自信满满地站在台上,我的表现赢得了评委老师的表扬和队友的信任,我也成功学会了掌控时间。
古人说得好:“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让我更加珍惜时间。这次辩论赛不仅让我改掉了拖拉的坏习惯,更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宝贵。以后的日子,我会继续在挑战中前行,努力蜕变成更好的自己。
教师点评
用真实素材铺就成长叙事
北京学校语文教师 张凌元
“暑假‘变形’记”这类叙事作文,需以具体故事展现蜕变,掌握三点可让文章更出色。
一是立足真实素材。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转折意义的小事,用真实经历为“变形”打底,避免空洞虚构,让改变有迹可循,充满细节温度。
二是细化过程与感受。聚焦蜕变核心,既写具体行动轨迹,更刻画心理变化——从犹豫到坚定、从挣扎到释然。可借环境烘托情绪,让抽象成长变得具体可感。
三是融入生活场景。将改变自然嵌入日常画面,用熟悉或陌生场景承载蜕变,体现改变的持续性,注入生活气息,让故事真实有趣,更具感染力。
统筹/谭卫平 武文娟 叶婉
编辑/汪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