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鸿基地产公布2018/2019中期业绩,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6个月,期内实现收入371.1亿港元,同比跌32.7%;物业销售额从去年同期的345亿下滑至146亿港元;但投资物业却表现良好,总租金收入同比上升7%至港币122.86亿元。
总租金收入按年上升7%
公告指出,收入、销售“双降”,主要是由于采纳新的会计准则《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确认入账。自2018年7月1日起,集团以物业拥有权转让完成予买方时确认香港物业销售收入。此准则令香港物业销售确认入账的时间比以往会计政策下以获发占用许可证较迟。
预期在本下半财政年度将有更多物业销售收益确认入账。按所占权益计算,集团在期内录得的合约销售额达港币430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新鸿基的投资物业具有良好表现。期内,新鸿基总租金收入按年上升7%至港币122.86亿元,净租金收入按年上升7%至港币95亿元。
分地区看,香港总租金收入上升7%至港币96.32亿元,内地则按年上升12%至人民币20.25亿元。显然,内地投资物业已成为集团总租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内地合约销售约29亿元人民币
截至2018年12月底,按所占总楼面面积计算,新鸿基地产在内地的土地储备共6310万平方呎,其中4880万平方呎是发展中物业。其余绝大部分是作投资用途的已落成物业,当中大部分是位于一线城市优越地段的重点零售和写字楼物业。
期内,按所占权益计算,集团在内地录得的合约销售额约人民币29亿元,销售主要来自合作发展项目上海天荟、全资发展项目广州御华园,以及另一个合作发展项目佛山泷景的优质住宅单位。
新鸿基表示,集团将继续采取选择性及专注策略,在内地一线城市物色投资机会。地产发展在相关的货币措施和规管下,内地的住宅市场在成交量和楼价方面均得到有效管理。中长期而言,这些长效机制将有利于维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香港新增4个全新项目
期内,新鸿基地产为增添四个新项目,新增的总楼面面积合共130万平方呎,其中两个项目来自农地转换。截至2018年12月底,按所占总楼面面积计算,集团在香港的土地储备约有5740万平方呎,当中包括2450万平方呎的发展中物业,将兴建住宅、写字楼及零售等不同用途的物业。余下绝大部分是用作投资的已落成物业。
在2019年首两个月,集团透过政府招标购入两幅住宅地皮,当中包括位于启德跑道的临海用地。该项目将发展成豪华住宅地标,并与位于启德城中心的另一个标志性项目产生协同效应。另一幅地皮位于大埔白石角,将发展成优质住宅项目,部分单位更可享有眺望吐露港的开扬景观。
作者:王艳玲
编辑/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