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贵的写字楼在哪里?不是高大上的朝阳CBD、不在坐拥无敌江景的上海浦东,也不是挤满互联网新贵的中关村,而是北京金融街。这块长1.7公里,宽不足1公里的“弹丸之地”,矗立着数百万平方米的写字楼,聚集了中国最有金融影响力的一行两会以及18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
现状:金融街年工位费最高可达10万元
去年年底,仲量联行发布全球《优质办公楼租金追踪指数报告》。报告显示,香港中环地区、北京金融街、深圳福田区和北京中央商务区进入全球十大最贵办公楼市场。香港中环地区持续领跑全球优质办公楼租金,以338美元/平方英尺/年的价格位居榜首;北京金融街位居全球第四,排在纽约中城区和伦敦西区之后,深圳福田区、北京中央商务区和上海浦东则分别位列第七、第八和第十一位。北京金融街的租金费用(净租金加上服务费和税费等额外费用)为189美元/平方英尺/年,折算下来大约为38.46元/平方米/天。
仲量联行发布的租金费用统计口径与实际租房时的租金价格并不完全相同,而且很有可能是按实用面积而不是建筑面积计算。北京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访金融街地区的写字楼及中介,发现金融街地区的写字楼租金(含物业费)水平大多集中在14-28元/建筑面积平方米/天之间,不同写字楼档次分明,差距很大。
算上公摊,一般公司的一个工位大约需要10平方米的面积,才能满足日常办公需求,按30天每月、10平米每人来算,一个在金融街工作的“金融民工”,月工位费为4200元至8400元之间,单个工位年费用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7年北京市城镇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中最高的就是金融业,年工资144952元。所以,“金融民工”的收入还是妥妥地比工位费高。
英蓝国际金融中心:王者风范 从未有人超越
从2005年底投入使用开始,金融街写字楼租金的头把交椅一直都是英蓝国际金融中心,十多年来无人超越,难怪大家都说英蓝就是鄙视链顶端。
根据公开资料,这栋二环边上的21层高写字楼,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当时北京市设计建造标准最高的五星级办公大楼,临街主立面长120米,也是金融街及北京最长的单体建筑之一。
当年,为了吸引国外大牌金融机构入驻,英蓝的开发商可谓“费尽心思”。这座大楼拥有着优于所有写字楼的四路供电系统,还有备用供电系统。即便全北京都停电,英蓝也不会停。
十多年前,在大家都对雾霾和PM2.5还没有任何概念的时候,某华尔街大公司就提出要求:“我们的员工一定要在最好的环境里工作。”为此英蓝安装了最先进的新风系统,可以保证楼内的空气与长白山顶的空气媲美。有企业员工打趣说,上班比在家精神。
英蓝也是金融街上最早有星巴克进驻的写字楼,当年在其他楼上班的白领们还会特意绕路来这里买杯咖啡。
不过,毕竟已经建成十多年了,以今天的眼光看,英蓝的硬件设施也不像当初那么光彩过人。北京青年报记者在英蓝的大堂,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脚下的西班牙米黄石材地面格外光洁,还有大堂里能看到好几处屏幕滚动播放CNN新闻和彭博资讯。不过相比新建的高端写字楼,现在的英蓝并不耀眼。
“但是它就是比别的楼贵,现在的租金实际成交价格基本都在25-28元/平方米/天。”一直在金融街一带做写字楼租赁业务的中介小李这么对记者说。北青报记者粗算一下,在英蓝上班的白领每月工位费至少7500元,一年至少9万元。相信会有少数在这里上班的白领工资比不上自己的工位费,但即便如此,大家也会把在英蓝上班当做一件自带光环的事情。
小李认为,英蓝最大的亮点就是里面入驻的机构都很牛,500强企业很多,特别适合那些注重排场和形象的公司,“你想想,如果跟客户说,我跟高盛和摩根大通在一个楼办公,客户肯定觉得你也很牛。”
北青报记者昨日在英蓝大堂的确看到了一长串如雷贯耳的名字:高盛、摩根大通、瑞银、黑石、富国银行、SWIFT、新加坡淡马锡、丝路基金、普华永道、施罗德、加拿大皇家银行、港交所……
官方资料显示,英蓝聚集了42家知名跨国金融公司,已经跻身世界进驻顶尖金融机构最多的大厦之列。多次来中国的欧元之父蒙代尔曾说,在北京,可能有人不知道华尔街;可在华尔街没有人不知道金融街,没有人不知道英蓝大厦。这句点评已经把英蓝与华尔街的关系描述的十分清楚。华尔街上的大佬如果要来中国,要来北京开张,肯定先要问问英蓝大厦还有没有空的楼层。
鑫茂大厦:门最难进的写字楼
很多人不知道,银保监会所在的金融街15号鑫茂大厦其实也有一部分可以对外出租的写字楼,租金每天每平方米在21元左右,工位费一年7.56万元。尽管这个价格在金融街上不算特别贵,但是在这里租房办公的企业必须要有心理准备,一定要随时记住戴好胸牌,否则进大楼太不容易了。
中国银保监会以及北京保监局都在鑫茂大厦办公,为了保证行政机关的安全和正常秩序,大楼一层每个门都有保安站岗或有传达室,进入楼内的每个人都要查验身份证件并进行登记。如果没带证件,别的写字楼还可以在大堂里等人家下来接,鑫茂大厦是连大堂都进不去。
马小姐曾去鑫茂大厦找朋友办事,因为没有大楼的工作证件,被保安拦住,让朋友下来接她。等候的同时,保安还对她进行了一番“教育”,说别的楼都不用这么麻烦,不管这么严,但是租这个楼办公就得服从这样的管理。
中介小李告诉北青报记者,因为银保监会也在这楼里办公,有些银行或保险公司,特意想在楼里租个办公室,方便与监管部门沟通,递交文件什么的也方便。可是最近有消息说,这些机构如果想在鑫茂大厦里租办公室,好像还要经过特别的审核,不是有钱就能随便租。
富凯大厦:与证监会同在 最安全的写字楼
金融街有一座大厦,虽然租金只算中档,但一直霸气侧漏,被认为是“食物链顶端”,那就是证监会所在富凯大厦。富凯大厦最新的租金为大约为24元/天/平米。这栋楼的工位费一月7200元,一年86400。
富凯大厦进门A座为证监会,B座都是写字楼,所以能跟证监会同楼办公的机构比跟银保监会同楼的机构要多很多。
当然,富凯大厦的物业管理也十分严格,正门设有闸机,工作人员必须刷卡进入,不随身带卡会很不方便。所有来宾都要要拿身份证在传达室实名登记。
富凯大厦传达室正对面就是金融街警务工作站,所以有人说这是金融街上最有安全感的写字楼。
除了证监会,这栋大楼里有林林总总的其他机构,从律所到私募再到上市公司、证券业协会。公开信息可知,富凯大厦里,有上市公司长江电力,有东吴证券研究所、国金证券等券商、也有德恒律师事务所、中鹏律师事务所等律所。除证监会外,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在此办公。
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公司点名要在这栋楼里租房,可能想着与证监会一起办公,说不定能沾什么光。业内盛传,此前有做上市公司配资的机构,将北京办事处设在这栋楼中,希望“沾个光”。不过结果适得其反,由于距离监管部门太近,十分便于掌握情况,这家公司没多久就离开了这栋大楼。
关注:金融街写字楼租金秒杀CBD
按照1990年代初期规划,北京金融街南起复兴门内大街,北至阜成门内大街,西抵西二环路,东临太平桥大街,规划用地103公顷。其中建设用地约44公顷,道路用地约32公顷,绿化率超过30%。总体规划建筑面积为402万平米。2007年10月,金融街核心区范围向外拓展,向东(太平桥大街以东)拓展0.59平方公里,向西(至南礼士路)拓展0.53平方公里,向南(长安街路南沿线)拓展0.29平方公里,合计拓展1.41平方公里,拓展后的金融街占地面积达到2.59平方公里。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在金融街区域内,写字楼的租金基本上是越往南越便宜,因为南区是2000年就基本建成,相对比较老旧。根据中介方面的报价,目前投资广场是租金最便宜的写字楼,大约在每平方米14元左右,其他往北稍微新一些的写字楼,如泰康国际大厦、卓著中心、丰融国际等多在20-24元之间。
但如果把目光东移,国贸三期、环球金融中心、财富三期...那些朝阳CBD最高大上的写字楼租金每平方米也多不超过15元,充满艺术气息、有宝格丽奢华酒店紧邻的高端写字楼新秀-启皓中心,租金18元。想想这些,再看看金融街,连中介都觉得金融街的租金贵的有点儿匪夷所思。
分析:金融企业更愿意花高租金租好楼
不过,存在就是合理的。进驻金融街的企业显然更愿意聚集到这片神奇的热土。
作为国内第一个定向开发的金融产业功能区,北京金融街核心区2.5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总规模达600万平方米。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北京金融街已经发展成为集决策监管、标准制定、资产管理、支付结算、信息交流、国际合作为一体的国家金融管理中心。
2017年末,金融街区域齐聚“一行两会”国家金融监管机构及相关行业协会、1800余家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集团,其中法人机构826家,企业总部175家,包括近20家全球500强企业,100多家世界顶尖外资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区域内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超过100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近40%;区域资金流量占全国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区域内共有总部企业175家,其中有19家位列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占全国的15.8%,北京市的35.8%);在23万金融从业人员中,半数以上从业人员为硕士以上学历,1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地均产出率超过2100亿元/平方公里,实现劳均产出率达到300万元/人。
近五年来,北京金融街新入驻金融机构500余家,注册资本金超过6000亿元,新入驻机构中一半以上为新兴金融业态,三分之二以上为国家金融改革衍生的重要机构。
仲量联行报告显示,金融服务类企业更愿意为优质办公楼支付更高额的租金。银行和金融服务类企业是全球优质办公空间的主要租户。尽管成本仍是一大关键要素,但是企业在选择新的办公空间时,会优先考虑其对人才的吸引力和配套设施需求。选择优质办公楼一方面可以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
供图/视觉中国(部分图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