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朋友圈|皇帝的一次Village Walk竟发现了世界的残酷真相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6 14:00

屈畅

最近又读到乾隆的一首《见初耕者示直隶接驾官》,诗中写道:

前朝密雪霏,将谓暖尚赊。

时节不相让,即渐转暄和。

风物融以盎,山川润且嘉。

眄彼芳原草,亦复舒萌芽。

溪流曲抱村,茅屋三两家。

前驱彻警跸,历历策骑过。

有叟牵乌犍,服犁翻春坡。

布种者其子,云是麦与禾。

低田已堪耕,高田功倍加。

问彼去年稼,谓比前岁多。

稍可足衣食,尚难供差科。

我闻默然念,作君之谓何。

斯民三代民,直道行无颇。

饥溺切已怀,一体理则那。

嗟尔良有司,漫事德政誇。

与民共休息,刘方岂伊遐。

查了查乾隆作诗的背景才知道,他的一次Village Walk,竟发现了现实中的残酷真相。

1745年3月23日,乾隆皇帝结束了拜谒祖父康熙陵墓的纪念活动,从河北遵化启程回京。出发时他应该不会想到,这一天,他将发现自己繁荣的帝国背后隐藏的残酷真相。

乾隆在诗中这样描述当天的情况:“前几天还下着雪,让人感觉暖意尚未到来。今天天气就变好了,冰雪消融的同时,山川风景也一点点好看起来。绿草萌芽舒展、溪流绕着村庄流淌,好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看到这样的好春光,乾隆下定决心,要任性一次。他下达了命令,要求大部队停下来。

乾隆离开了舒适的皇家马车,骑上自己的高头大马出发了。他身边可能只带了几个亲近随从,又或者就是孤身一人。总之从诗句来看,他彻底摆脱了浩浩荡荡的皇家仪仗队,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漫无目的地开始了Village Walk。

那一刻,乾隆应该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而自由的代价就是,他会看到残酷的真相。

乾隆皇帝在诗句中说,路上他看到了一对父子在种地。从小在皇室生长的乾隆显然没怎么见过这番情景,立即上前打招呼。

走近一看,只见老农牵着一头黑牛在犁地,老农的儿子在后面播种。这对父子显然没有认出皇帝,面对询问,父子俩详细介绍了种子和田地的情况。

此时,乾隆问了一个看似再正常不过的问题:“那你们的收成如何呢?”

“去年的收成比前年多,刚刚够温饱,可是官府还要收租税呢,这点收成就供养不起了啊。”老农回答说。

对于这个回答,乾隆陷入了沉默。去年的收入都没法交税,更何况前年收成更少的时候呢?

他在诗中讲述了自己的心理活动:这一家三代都是老实的农民,从来没犯过错,水旱灾害都扛过去了,可最终竟奈何不了官府的租税。

乾隆想到了自己手下的那些封疆大吏,平时总是为皇帝的政策点赞、为帝国的盛世点赞。没想到他们带给乾隆的美好幻想,最终被一个乡下老农击碎了。

从诗中来看,和老农分别后,乾隆放弃了难得的Village Walk,回到了大部队,将这段经历写成一首诗,送给了赶来接驾的地方官员。遗憾的是历史没记录这些地方官员读到这首诗的表情。

《清实录》记载,在回京的路上,乾隆下了一道诏书给河北省东部和天津市的地方官:前年你们这里遭了灾害,我当时下诏说税收可以先拖着,看今年的收成再决定怎么办。但现在我觉得灾情太重,之前欠的税,就先停了吧。现在老百姓元气尚未恢复,今年要收的税,也等到秋收后再征收。总之,让老百姓先好好种地吧。

至于欺骗了他的大臣们,乾隆很清楚,他离不开这些人,哪怕他们都是骗子,自己也得依靠他们的才能治理这个巨大的帝国。这道诏书,或许就是他对那牵着黑牛在田间卖力耕作的父子所能给出的最大歉意了。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历史|乾隆皇帝钟爱的“冰嬉”,在清朝究竟是个什么运动
历史学堂君 2024-04-11
专栏|正阳门下的胡同,是皇帝下旨“盖”出来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正阳门下的胡同,是皇帝下旨“盖”出来的?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7
赏读|风景旧曾谙:《乾隆南巡图》里的江南风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5
历史|关外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乾隆为何会允许流民闯入
历史学堂君 2023-1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