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回答上海何以成为学子志士启航地
文汇报 2024-03-07 20:25

一部中国近代留学史,大半部与上海有关。 日前,“爱上北外滩·睁眼看世界”丛书《赴美》《赴日》《赴欧》《赴苏》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举行。

28ae6b41fe9e44a4b342c81e4001418e.jpg

“爱上北外滩”是虹口区推进历史文脉保护、提升红色文化传承的重要项目之一。“爱上北外滩·睁眼看世界”作为该品牌旗下第三套丛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熊月之担纲主编。

丛书含四册《赴美》《赴欧》《赴苏》《赴日》,83万字370幅各类图照,以扎实史料、严谨考证、生动文字,从赴欧、赴日、赴美、赴苏四个方面,对百年前从上海虹口北外滩出发的一批批仁人志士事迹进行深入发掘和系统梳理,呈现上海特别是虹口在中国近代留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虹口北外滩这一“睁眼看世界”启航之地作出全面诠释,为上海近现代史研究提供了鲜活样本。

“近现代中国的留学生无论是留学欧洲,还是美国、日本、苏俄,大多数从上海出发;无论是出国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是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归国后很多留在上海发展。上海成为与留学文化高度关联的城市。”在熊月之看来,丛书回答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是虹口”四个问题,强调了留学与空间的关系及虹口是近代上海留学文化最为繁盛的区域。

他从留学与城市关系的角度,剖析近代上海特别是虹口文化底蕴,对于解读上海的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具有特别价值。“近代上海虹口为上海国际客运码头集中地、外国领事馆相对集中地,也是很多留学生归国的创业园,因此成为上海各城区中与留学文化关联度很高的地区。”

上海市档案馆原副馆长、市档案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邢建榕,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上海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会长苏智良,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二处处长吴海勇,上海书店出版社编审完颜绍元,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赴美》作者何方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教授、《赴日》作者翟海涛,上海大学副教授、《赴苏》作者杨雄威,南京理工大学讲师、《赴欧》作者严斌林等展开研讨。

 “从外国语学社到上海大学,上海与苏俄的这一联结,充分证明了它在中共早期革命中的独特历史地位。”杨雄威谈到,从上海出发追寻梦想的热血青年,找到了自身出路,也开启了国家前程。

“上海不仅是西学东渐的前沿窗口,也是近代中国的经济中心,既是全国的文化重镇,又是孕育革命的光明摇篮。多维角色高度集中于一体的特质,使上海成为不同领域精英汇聚拼搏的天地,不同志向的进步者拔锚起航寻求真理的码头。由上海启程赴欧的先进者们,即属典型代表。上海,因他们而生机勃勃;他们,因上海而成就自我。”严斌林说。

“黄浦江畔日邮中央码头和汇山码头见证了无数悲欢离合,学子、志士从全国各地汇集于这弹丸之地,扬帆东去,探求救国兴邦之道;身负绝学者负笈归来,投入中国现代化变革中。”翟海涛感慨,就在这迎来送往间,北外滩及邻近虹口一带不断生长、蜕变,终成人文荟萃、商贸繁盛的“上海会客厅”。

“自19世纪中叶开始,最早赴美留学的莘莘学子就是从上海港启程。也正是有了一批批留美学生报效祖国,奉献毕生,积贫积弱的中国步履蹒跚地站起来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又经过一个百年的奋斗,中国正迈开大步,昂首挺胸,奋勇前行。”何方昱说。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也是当年有识有志之士‘睁眼看世界’启航之地,二者有诸多内在联系。”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温泽远表示,回顾不凡峥嵘岁月,更有利于我们不忘初心,立足上海,连通世界,面向未来。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忻平从三方面总结——全球化背景下五口通商和上海开埠产生两个后果;从留学生视角与上海与虹口全过程进行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国际环境与上海与虹口的红色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与中国的百年留学史交相辉映,成就了东西文化交流的经典。”中共一大纪念馆馆长薛峰希望,这套新书能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文化精神、推动历史走近受众做出贡献。

发布会上,中共一大纪念馆、中共二大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上海历史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中国证券博物馆七家单位接受赠书。据悉,活动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共一大纪念馆指导,虹口区地方志办公室、学林出版社主办。

文/许旸

图/出版方

来源/文汇报

编辑/乔颖

相关阅读
时隔1152天,上海国际邮轮母港恢复常态化运营
中新网 2023-03-26
上海3个区域划为疫情中风险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10-01
上海2地调整为高风险区
央视新闻 2022-07-06
上海三地列为中风险地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2-06-05
华贸集团竞得上海北外滩59街坊商办地块,为北京SKP业主
澎湃新闻 2022-02-1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