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昌平区多措并举加快灾后重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6 07:28

微信图片_20231116070916.jpg

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重建修复工程预计明年汛期前完工

今年7月29日20时至8月2日7时,北京市遭遇了历史罕见特大暴雨。昌平区流村镇等镇街也在此次特大暴雨中受灾严重,南雁路等多条主要公路干线受损严重,山区多村房屋被冲毁、倒塌,电力、通信基础设施遭损毁。灾情过去三个多月,昌平区灾后重建进度如何?日前,北京青年报记者走进昌平区多个受灾点位采访,从恢复抢时间、重建保基本到提升重韧性,昌平区多举措加快灾后重建,保障灾区群众温暖安全过冬,提升地区防灾韧性。

恢复抢时间

56小时打通南雁路生命救灾通道

“失联”是本次强降雨发生之初的高频词。通往灾区的道路被毁,救灾人员和物资进不去,通信电路中断,人员失联,亲人心急如焚。迅速打通生命线、恢复电路网络,与失联群众取得联系是首要任务。

56小时打通全线生命救灾通道、12天完成水毁路段临时通道铺筑恢复社会交通……这些数字刷新了聂雪峰从业以来的最快纪录。为了让南雁路这条连接昌平区南口镇和门头沟区雁翅镇的主要道路尽早抢通,作为昌平公路分局工作人员,聂雪峰与同事们坚守一线,“人休车不休”,连续作战,以最快速度抢通生命线,不仅让昌平流村镇几个依靠南雁路进出的村庄恢复交通,更让这条路成为向门头沟受灾严重地区运抵救灾人员和物资的重要道路。

在流村镇狼儿峪村,几位电力工作人员正在对村内修复的终端变压器进行监测。本次强降雨期间,昌平区流村镇、十三陵镇等地区27个村供电中断,一些电杆倒塌、倾斜。为了尽快恢复通电,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第一时间组织力量抢险复电,先后投入340人、94辆车、4 台发电车、42台发电机、28台大型机械和60台应急照明设备;新建和维修线路28.98公里、新立电杆288棵、修理和新装柱上开关46台、修理和新装柱上变压器17台,至8月3日,北京昌平区流村镇老峪沟地区村民家中的灯亮了起来。至此,除了已完成灾民安置转移的5个村,昌平区22个有人居住受灾村全部恢复供电。

本次灾情中,通讯中断无法与身处灾区的亲人联系,让很多市民群众心急如焚。北青报记者从铁塔公司了解到,受强降雨影响,昌平区122余处基站、近1084公里光缆受损,全区累计144个村庄出现通信中断现象。经过铁塔公司全力抢修,8月2日0时,全部村落已依靠发电及卫星电话取得联系。到8月5日,全部受灾村落基础通信能力已恢复。截至现在,122个基站已恢复117个,剩余5个基站正结合道路及河道重建进度一同推进复建作业。

重建保基本

将受灾低保户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看着正在室外装修的新房子,流村镇漆园村村民赵玉岭和老伴直喊高兴。而几个月前,因为这场历史罕见的强降雨,赵玉岭的屋子塌了,两位老人一下子没了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即使按照政府补贴上限,赵玉岭夫妇俩仍难以重建新房。得知其困难情况后,昌平区住建委联系区建筑业行业协会,通过爱心企业帮扶,将延寿镇、流村镇3户低保特困群众房屋重建中遇到的资金困难纳入区属企业托底范围,在政策补助、自筹资金外的不足部分,施工企业和材料供应企业主动分担,捐献建材,帮助困难群众渡过难关。

“我们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新房子,心里特别高兴。”赵玉岭说。他告诉北青报记者,重建房屋的这段时间,他和老伴借住在亲戚家,期间相关部门、村里给他们送了米面粮油、锅碗瓢盆等生活物资,还给了补贴资金,让他们能顺利过渡。“这个房子11月底就能装修好,我们打算置办些家具就回新房子住。”

截至目前,昌平全区纳入修缮重建的受损房屋共计449户,其中修缮房屋379户,重建房屋70户。修缮房屋已全部竣工,重建房屋已竣工12户。全区10个镇发放437户修缮重建补助资金802.45万元。

在赵玉岭家隔壁,村民刘福久已经打开了检修后的空气源热泵,入冬后北京气温骤降,但在刘福久家,屋内温度可达21摄氏度。昌平区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刘伟告诉北青报记者,灾情发生后,昌平区农业农村局要求各镇第一时间统计煤改清洁能源设备受损情况。按照损毁灭失、洪水浸泡和洪水冲刷三方面统计,昌平区煤改清洁能源设备共计受损2885台。

刘伟介绍,8月中旬,昌平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了一支190人的巡检维修队伍,经过近一个月的工作,各镇洪水浸泡814台设备和洪水冲刷的1586台设备全部完成清洗和检修,受损灭失设备有34台由管护中心负责恢复安装完成,具备居住条件煤改清洁能源设备修复率达到100%。“采暖季,我们全区13个管护中心有工作人员24小时在岗,村民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我们会第一时间上门维修,确保群众温暖过冬。”刘伟说。

提升重韧性

多措并举保障公园汛期安全性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历史罕见特大暴雨使北京遭受严重损失,北京市将按照“一年基本恢复,三年全面提升,长远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在昌平区,灾后重建不仅要恢复原貌,抗灾水平也要进一步提升。

不少昌平居民运动休闲的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也在此次强降雨中受损严重。总建设面积766.59公顷的公园,被淹没面积近三分之一,达230公顷。14日,北青报记者走进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现场轰鸣的挖掘机正在进行土壤翻晒、庭院工程放线等工作。据悉,昌平新城滨河森林公园灾后重建分两个项目实施,预计明年汛期前全部完工,向公众开放。

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管理科科长门云介绍,为了提升公园的防洪能力,此次重建论证阶段,区园林绿化局与区水务局紧密对接、充分研判,针对水位变化进行植被和活动场地建设,通过合理调整地形、修建溢流堰和退水设施,有效地保障了公园汛期的安全性。

电力方面,在完成紧急复电任务后,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又紧急投入流村镇地区线路重建工作。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高明亮介绍,在恢复现有供电能力的基础上,为提升电力系统抗灾能力,公司应用高可靠性设备在关键节点新增2处联络,提升线路互倒互带能力,同时采取加装山区视频监控、杆塔护合等多种防火防汛补强措施,全面提升线路抗灾能力和地区电网供电可靠性。在河道周边等易发生电杆倒伏的地区,改装了49根钢杆,提升了线路抗倒伏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月朦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袁艺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防汛抗灾能力升级 昌平6条灾后恢复重建公路全部通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2
昌平区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主体完工 汛期前将投入使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3
昌平这所“特殊”学校建设有新进展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2024-03-07
最新进展!昌平受灾公路恢复重建工程完成过半
北京昌平官方发布 2023-12-27
寒潮来袭北京受灾地区重建进展如何?记者实地探访 ​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11-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