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上海:多区试点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解放日报 2023-11-16 07:21

记者日前从上海市绿化市容局获悉,即将发布的《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将推动各类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设立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建立市民科普体验线路等作为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就是拉近垃圾收运、处置等全程分类体系中后端和市民的距离,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新时尚的魅力。记者还注意到,一种让垃圾分类更吸引人的形式——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正在上海多个区试点。

近日,交通路以南、中山北路以西的建民绿地公园悄然更换了主题,提升改造后将以垃圾分类为特色。

进入公园正门,多个彩色的正方体坐凳围绕着“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立体字雕塑,仔细看可发现,每个坐凳都暗藏玄机。“回收1个玻璃瓶节省的能量可以使1个灯泡亮4个小时”“每回收1公斤旧衣物,可保证4.3公斤二氧化碳不被排放”……一些坐在凳子上的市民游客不时弯下腰,一边休息一边了解垃圾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多少好处。

公园外围有一条环形步道,涂上了上海4种主要垃圾种类的标志色:红(有害垃圾)、蓝(可回收物)、棕(湿垃圾)、黑(干垃圾),顺着彩色步道步行一小段路,便来到一处科普节点,这里向市民游客介绍容易分错类的生活垃圾,比如粽叶是干垃圾、小龙虾壳是湿垃圾。

“我们还在不断优化设计,想在公园步道上打造一条垃圾分类科普游戏路线。”普陀区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丁杰介绍,步道会被平均分成四五段,每段起始点都有关于垃圾分类的四个问题,市民游客出发后,一边漫步欣赏周边风景,一边思考答案,走到这段路的终点,便有让人豁然开朗的答案。希望通过“游玩”,让人潜移默化地掌握垃圾分类知识。

在建民绿地公园升级改造的过程中,普陀区绿化市容部门还参照上海“生活垃圾怎么分”微信工具的热搜排行榜,把提问最多的几种生活垃圾优先放到垃圾分类科普步道上,这些很可能是最容易搞错分类的生活垃圾。

让垃圾分类科普更“好玩”的,还有一种用得很多的形式——变废为宝。

建民绿地公园的火烈鸟水池里,几片阳光下五彩斑斓的荷叶十分吸睛,仔细一看才发现,每片荷叶竟由四五十片废旧CD堆叠而成。

改造后的藤蔓廊架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坐在廊架下孵太阳的阿姨妈妈们一抬头,就能看到每根横梁上的金属板镂空字,内容各不相同,短短一句话介绍一个垃圾分类小知识。

廊架下方的陈列柜内,一次性餐盒再生塑料颗粒变成的动物摆件、牛奶盒变成的再生书本、局部重新加工便焕然一新的废玻璃装饰品……每个惊艳的展品都在大声强调:原来垃圾通过分类可以变得如此美观有趣!

建民绿地公园靠近周边小区的圆形草坪上,5个旧轮胎搭成的小熊、废木材和废布拼装的害羞小恐龙、八九百个牛奶盒制成的再生板材坐凳,让市民游客看看、摸摸,直观感受垃圾分类的意义。

记者从绿化市容部门了解到,建民绿地公园并非上海首座垃圾分类主题公园。早在2019年,金山区漕泾镇蒋庄村就地取材,将蒋庄小区旁的闲置荒地改造成集居民休闲和垃圾分类宣传为一体的垃圾分类主题公园。

今年6月,嘉定区首家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开园,菊园新区青悦湾垃圾分类主题公园(科普馆)内也有大量变废为宝的展品和活动,吸引周边居民拖家带口来游玩,寓教于乐、寄学于景。

结合“公园+”工程,上海正鼓励各区建立市民垃圾分类科普体验线路。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生活垃圾管理处处长齐玉梅表示,让居民在“家门口”实在感受到垃圾分类带来的改变,对于垃圾分类意义与价值的困惑便会烟消云散。上海新一轮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点是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激励大家持之以恒。

文/陈玺撼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大兴高米店街道开展“垃圾分类进公园”主题宣传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24
上海多措并举促进垃圾资源化利用
中国新闻网 2024-05-21
上海多元模式探索拓展公园功能 既适老也适幼
中国新闻网 2023-08-26
西城区将开展垃圾分类“积分换电”试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7-12
全市垃圾分类志愿者人数超71万:上海构建垃圾分类三级志愿服务体系
解放日报 2023-05-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