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通州:每年建设不少于15处专项场地,打造家门口“健身房”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2022-03-31 14:42

重启梨园体育中心项目;重点打造3—5处体育公园示范点;每年建设不少于5公里健身步道;滨水健康步道环线总长度约60公里;举办运河骑行活动、荧光夜跑挑战赛等大运河文化主题体育活动;推动全国电子竞技大赛、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王者荣耀职业联赛、DOTA2亚洲邀请赛等顶尖电竞赛事落户副中心……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体育事业发展规划》日前出炉。“十四五”期间,通州区将紧紧围绕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战略定位,抓住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重大机遇,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共体育场馆,每年建设不少于15处专项场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房”。同时,培育多层次体育赛事品牌,推进体育事业实现新发展和新跨越。

规划定位

打造京津冀区域工作、生活、运动一体化城乡空间

城市副中心控规体育设施专项规划提出“一个支撑、三个示范”的规划定位。规划要求到2035年,人均体育场面积达到2.5—2.8平方米,人均公共体育用地达到0.9平方米。

一个支撑,即打造北京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

三个示范,包括通过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引进培育重点国际赛事,填补北京市大型体育设施的缺项,推动体育项目多样性、竞技群体兼容性、成长化,使通州成为拥有多元化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的综合体育发展示范区;通过城乡统筹,体育进社区和村镇,打造京津冀区域工作、生活与运动一体化的城乡空间,把通州建设成为“运动城市、健康城市、活力城市”宜居城市全民健身示范区;打造体育特色产业示范区,挖掘通州地方特色传统运动项目,打造引领前沿的特色赛事品牌,加强体育科技领域的创新研发探索,将体育产业与乡镇发展相结合,构建研发、生产、消费一条完整的体育产业链。

“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补齐体育设施建设短板,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N+体育”融合发展,培育多层次体育赛事品牌,加大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力度,健全体育事业发展平台,全面提升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体育发展品质。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和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提供重要支撑,助力北京市建设国家全民健身典范城市和首都国际体育名城。

重点任务

高标准建设一批公共体育场馆

“十四五”期间,副中心将完成规划公共体育用地梳理,摸清体育场馆建设底数,通过梳理分析,明确公共体育场馆近期建设实施时序。协助推动市级体育场馆落地实施,提升体育场馆规模能级,破解公共体育场馆匮乏痛点。

期间,推动绿心体育中心工程建设、潞城全民健身中心及0202地块特色体育设施项目,切实提升城市副中心体育场馆规模能级。

加强区级体育场馆新建、改造,优化区级场馆空间布局。完成通州体育场升级改造,打造城北地区体育服务核心,该项目位于新华东街与西海子西路交叉口,建设内容包括体育馆、游泳馆、室内冬季运动场和全民健身中心等。协助推进梨园体育中心建设,缓解城南地区大型体育场馆缺口。梨园体育中心项目位于北京育才学校通州分校以北,“十四五”期间将依托前期项目设计和规划,重新启动该项目。

加大基层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完善公共体育场馆体系。落实副中心控规,推进5处组团级体育设施项目、3处家园级体育健身中心项目、2处外围乡镇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的建设工作,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层级体系,优化15分钟健身圈服务品质,补齐基层体育设施建设短板。

推动特色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加大专项场地建设力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长廊、网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棋苑为重点,每年建设不少于15处专项场地,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健身房”,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地。建设一批社会足球场地,不断提高足球场地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足球运动普及推广。

加强冰雪场地设施建设。依托学校、街道(社区)、公园进一步建设室内外冰雪运动场所,提高群众参与冰雪运动便利性,支持各类商业中心、体育培训机构、健身俱乐部等利用新型设备建设小型室内冰雪设施,形成“冰雪结合、大小结合、远近结合”的冰雪运动场地供应格局,充分满足全区群众对冰雪体育的运动需求,保障群众可以接近冰雪、接触冰雪、爱上冰雪。

高标准搭建通州区健身步道体系。响应《百万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实施方案》,依托通州区大运河、温榆河等优秀的人文及自然资源,结合通州区“三网、四带、多水面、多湿地”水环境格局,以水系及现状绿道为基础,梳理打造通州区健身步道体系,为通州区“蓝绿交织、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添色增光。“十四五”期间,每年建设不少于5公里的健身步道,重点打造串联运潮减河、北运河、潮白河的滨水健康步道环线,环线总长度约60公里,打造极具品牌特色的通州新名片。

加强体育公园建设力度

利用“留白增绿”、公园绿地及滨河环湖空间植入体育场地设施,让园林既有休闲游憩的功能,也能满足体育健身的需要。

新增绿地内按一定比例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原有绿地通过改造提升适当增加体育场地设施。梳理通州区范围内现状及规划公园绿地,进行体育场地设施的植入与改造,制定公园绿地建设体育公园行动方案,重点打造3—5处体育公园示范点。

充分挖掘现有空间资源,促进体育与城市功能融合。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建设一批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方便群众就近就地锻炼。

其中,倡导复合用地模式,支持对体育设施和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功能整合。在不改变、不影响建设用地主要用途的前提下,鼓励复合利用土地建设体育设施,利用城市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等其他设施资源,通过与具有相容性用途土地产权人达成使用协议的方式促进体育设施落地,带动城市功能的复合化发展。“十四五”期间,积极统筹新建一批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长廊、网球场等体育场地设施。

促进体育与文旅融合,进一步提升城市副中心软实力,将体育融入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注重结合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以赛促游”,不断挖掘、推介精品赛事线路,打造推动副中心全域文旅产业发展新动能。依托大运河文化旅游5A级景区、北京环球度假区等优质文旅资源,以大运河文化带串联特色文化旅游线路,植入精品体育赛事活动,如运河骑行活动、荧光夜跑挑战赛等。通过城市绿道、健身步道、骑行道等体育休闲设施将景点串珠成链,构建人居环境优美、健身出行便利的体育生态圈。

因地制宜,充分做好“文旅+体育”融合,结合路县故城、张家湾古镇、燃灯佛舍利塔、通州区博物馆等历史文化资源,宋庄艺术区、韩美林艺术馆艺术游等艺术文化资源,通过植入体育场地设施、融入体育赛事等体育功能,促进体育与文化艺术相互交融,打造通州区体育旅游新IP,推动体育及文旅产业升级发展。

培育多层次体育赛事品牌

发挥北京城市副中心号召力,逐步引入市级以上规模品牌赛事。规划至2025年,举办品牌赛事数量达到20场。

“十四五”时期,将以举办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体育比赛为重点,聚焦“三大球”、“三小球”、马拉松、冰雪、自行车、电竞等重点项目,推动更多市级以上规模品牌赛事落户城市副中心,进一步提升办赛能力与经验。

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办赛主体及体育组织沟通,促进北京、京津冀及国内外体育产业交流合作,助力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学校协作、社会参与、平台跟进”的重大体育赛事志愿者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滨水主题体育项目。“十四五”期间,结合水环境治理进度,积极开展滨水主题赛事。充分利用运河优势,组织开展龙舟、赛艇、帆船等水上运动;以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骑游活动为契机,规划完善副中心慢行系统建设;将运河文化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城市建设联结起来,让骑跑走爱好者们充分感受通州自然人文风光。

随着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落成,还将积极引入区域性和具有国际代表性的室内体育赛事落户通州,营造良好的体育健身氛围,鼓舞和带动更多市民参与全民健身。

依托现有绿道及慢行系统资源,巩固发展既有精品赛事,如北京城市副中心马拉松、通州运河绿道骑游周、通州区徒步大会等。

聚焦新兴领域,逐步优化电竞产业发展环境。以城市副中心打造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为契机,聚焦电竞产业,带动体育新兴领域发展。通过举办京津冀电子竞技俱乐部系列赛,推动全国电子竞技大赛、英雄联盟职业联赛、王者荣耀职业联赛、DOTA2亚洲邀请赛等顶尖电竞赛事落户副中心,提升电竞赛事办赛经验和能力。期间,还将通过税收优惠、租金减免、完善周边配套设施等举措,逐步优化电竞产业发展环境,吸引优质电竞企业、俱乐部、电竞赛事等产业要素集聚。

建立健全体育事业发展“三大平台”

首先,到2025年,副中心(通州区)将依托现有平台和资源,分阶段搭建完成大众体育综合服务示范平台,整体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其中,将高标准构建大众体育综合服务示范平台,包含六大系统:体育一张图系统、智能场馆管理系统、信息发布管理系统、赛事活动服务系统、后台数据管理系统、运维服务系统。实现公共体育场地及公共体育设施管理、社会经营体育场馆预定、培训、补贴;全民健身团队注册、登记,教练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线培训;群众体育活动开展、报名、检录、成绩发布;智能匹配运动资源、智能健身指导和通过数据监护大众健康等功能。

其次,搭建国际体育赛事及文化交流平台,打造通州区体育发展的国际品牌。以体育赛事活动为载体,将体育赛事活动融入通州群众的日常生活中,与文化、旅游、民俗、商贸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通州体育名片。引入知名商业赛事提高通州体育属性,如冰球、花滑、国际邀请赛等。

第三,搭建体育产业综合服务平台,集体育产业信息发布与交流、数据采集与查询、业务服务与指导、产业扶持与引导、体育消费券的发放与统计、项目招商与融资等功能为一体,服务于全区体育产业机构和从业人员。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长沙等地寒假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长沙等多地宣布寒假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30
江西出台新规破解“去哪儿健身”难题 支持以租赁方式供地
中国新闻网 2023-11-27
以场地共享促全民健身
人民日报 2023-11-09
北京市政协专题协商会推动全民健身,委员建议设立“健身地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