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7 07:00
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混乱失序的网络空间治理,中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面对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问题,中国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面对日益复杂的海上问题,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挑战,中国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丰富的中国主张、扎实的中国行动为解决世界性难题作出了中国独特贡献。

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10周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26日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白皮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美好愿景,也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只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行天下大道,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伏彼现,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问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十年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首次面向世界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十年来,习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发展,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担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将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地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已成为世界上向往和平发展的人们日益迫切的共同奋斗目标。

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中国既是倡导者也是行动派。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人民“变陆锁国为陆联国”的夙愿,雅万高铁成为东南亚国家首条实现350公里时速的铁路,中欧班列“钢铁驼队”助力中国与欧洲双向奔赴,“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一带一路”倡议为各国共同发展开辟了新道路。举办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推动各国各方共享中国制度型开放机遇,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同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全球发展倡议发出了聚焦发展、重振合作的时代强音。以谈判协商方式同14个陆上邻国中的12个国家和平解决陆地边界问题,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提出国际粮食安全合作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展现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对守护全球安全的坚定决心。举办中国意大利文化和旅游年等30余个大型文化和旅游年(节),持续举办“相约北京”国际艺术节等主场文化活动——全球文明倡议向全世界发出增进文明交流对话、在包容互鉴中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真挚呼吁,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精神动力。

面对肆虐的新冠疫情,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面对混乱失序的网络空间治理,中国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面对核安全全球治理的根本性问题,中国提出打造核安全命运共同体。面对日益复杂的海上问题,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挑战,中国先后提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重要理念。丰富的中国主张、扎实的中国行动为解决世界性难题作出了中国独特贡献。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一个美好愿景,也是一个历史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跑才能实现。只要世界各国团结起来,共行天下大道,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确方向,一起来规划,一起来实践,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员  栗玉晨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