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Qnews|中消协:八成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17:03

3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

据介绍,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2年下半年开展了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调查中,中国消费者协会通过线下走访和主流电商网站搜索方式分析了6160个商品的包装;向消费维权志愿者等公众征集了238个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线索共474张照片;在线完成了7443份有效调查问卷。

调查显示,51.4%的消费者感知过度包装问题比较多,34.3%的消费者认为买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在认为买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有71.3%感觉受到欺骗,说明过度包装存在欺骗性,误导消费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有43.5%表示“知道是过度包装,但没有选择余地仍然选择购买”,说明过度包装让消费者被迫支付了不必要的包装成本,一定意义上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在消费者印象中,疑似过度包装问题商品更多集中在大型商超和品牌电商等渠道,奢侈品、月饼、保健品、包装茶和化妆品疑似过度包装问题比例更高。

数据显示,虽然消费者对于欺骗式过度包装维权意识强,但实际维权行动弱,买到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只有14.7%的消费者进行了投诉维权,在投诉维权的消费者中有69.5%表示对维权过程和结果满意。

虽然82.6%的消费者听说过商品过度包装,但66.0%的消费者不知道商品过度包装的正确定义,92.2%的消费者不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消费者判别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主要靠个人感觉,看是否是“欺骗式包装”、“豪华的包装”是使用率最高的方法;国家标准中计算包装空隙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专业度过高,普及有难度,消费者自行判别过度包装难度大且容易误判。

调查发现80.7%的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持“多数情况反对”的态度,消费者对于商品过度包装比较反感,认为会“助长奢华之风、不良消费风气,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危害”;有64.1%的消费者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接受商品过度包装,如部分消费者对于“有实用价值的过度包装”、“奢侈品、确实需要加强保护的商品”、“部分送礼场合”出现过度包装情况可以接受;消费者关注对食品、茶叶、食用农产品、电子产品、玩具等产品过度包装的治理;对于包装的设计,消费者认为对食用农产品等包装开“天窗”(有透明显示功能)或者扩大“天窗”的范围,更有利于消费者直观的判断选择。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国家层面出手治理过度包装的认可和期盼程度高。随着《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对月饼包装要求从2022年8月15日实施后,54.9%的消费者认为2022年中秋节的月饼“价格合理”,41.0%的消费者认为2022年中秋节的月饼“没有过度包装”;对于其他食品和化妆品的过度包装治理,需要在2023年9月1日实施后才可以明显看到效果,目前消费者对过度包装治理效果的整体评价还不太高。

另外,消费者送礼从关系近到远选择简约包装的比例依次是41.5%、12.2%、6.7%,说明送礼人与收礼人的关系越亲近,选择简约包装的比例越高;消费者送礼从关系近到远选择豪华包装的比例依次是5.4%、11.8%、52.9%,说明送礼人与收礼人的关系越远,越有功利性,选择礼品装甚至豪华包装的比例就越高。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李铁柱
编辑/王朝

相关阅读
Qnews|多地对茶叶月饼等过度包装问题专项整治检查 已有商家被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3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拒绝过度包装月饼和“天价”月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02
中消协发布中秋消费提示:反对月饼过度包装 拒绝“天价”月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1
半两财经|限制过度包装新国标正式实施 中消协发消费提示反对月饼过度包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1
“五一”消费潮将至 中消协呼吁消费者绿色消费 发现过度包装可举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