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中消协发布商品过度包装问题调查报告:超九成消费者不熟悉判别标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8 10:53

2022年8月15日,《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 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对月饼过度包装进行限制,月饼等过度包装现象显著减少。随着新标准的实施,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的关注逐渐密切。目前,消费者对于过度包装的认知情况如何?有何希冀?3月28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报告显示,80.7%的消费者反对过度包装,但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的相关认知存在盲点,调查发现,92.2%的消费者并不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超4成消费者表示“知道是过度包装,但没有选择余地仍然选择购买”,过度包装让消费者被迫支付了不必要的包装成本,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微信图片_20230328105119.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05124.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05130.jpg

微信图片_20230328105135.jpg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2年下半年开展了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在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现状方面,调查显示,51.4%的消费者感知过度包装问题比较多,34.3%的消费者认为买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在认为买到过疑似过度包装商品的消费者中,有71.3%感觉受到欺骗,说明过度包装存在欺骗性,误导消费行为,严重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在消费者印象中,疑似过度包装问题商品更多集中在大型商超和品牌电商等渠道,奢侈品、月饼、保健品、包装茶和化妆品疑似过度包装问题比例更高。数据显示,虽然消费者对于欺骗式过度包装维权意识强,但实际维权行动弱。

在消费者对过度包装相关认知盲点方面,虽然82.6%的消费者听说过商品过度包装,但66.0%的消费者不知道商品过度包装的正确定义,92.2%的消费者不熟悉商品过度包装的判别标准;消费者判别商品是否属于过度包装主要靠个人感觉,看是否是“欺骗式包装”、“豪华的包装”是使用率最高的方法;国家标准中计算包装空隙率对普通消费者来说专业度过高,普及有难度,消费者自行判别过度包装难度大且容易误判。

在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的态度及原因方面,调查发现80.7%的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持“多数情况反对”的态度,消费者对于商品过度包装比较反感,认为会“助长奢华之风、不良消费风气,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危害”;有64.1%的消费者认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接受商品过度包装,如部分消费者对于“有实用价值的过度包装”、“奢侈品、确实需要加强保护的商品”、“部分送礼场合”出现过度包装情况可以接受;消费者关注对食品、茶叶、食用农产品、电子产品、玩具等产品过度包装的治理;对于包装的设计,消费者认为对食用农产品等包装开“天窗”(有透明显示功能)或者扩大“天窗”的范围,更有利于消费者直观的判断选择。据悉,有关部门目前正在针对食用农产品、茶叶制定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标准,针对玩具、婴童产品、电子产品制定限制过度包装推荐性标准。

依据此次调研结果,中国消费者协会就进一步治理商品过度包装提出了八条建议:一是根据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的认知盲点和自行判别过度包装的难点,有的放矢加大消费者教育引导和宣传;二是消费者准确判别商品过度包装有难度容易误判,建议商品包装标注包装空隙率等指标让消费者知情;三是建议参考消费者判别主观标准和已实施新标准,分阶段限制商品包装层数、包装空隙率和包装成本比例;四是向制定标准的有关部门传递消费者对不同商品品类包装功能的合理诉求;五是引导企业顺应消费者包装偏好,结合商品特点进行包装优化;六是借鉴国外包装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思路,引导企业主动采用绿色包装;七是推动包装创新,倡导绿色包装,提升包装使用体验,拓展包装功能用途;八是提升消费者对商品过度包装治理效果感知,畅通维权渠道,查处案例宣传应更接地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拒绝过度包装月饼和“天价”月饼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9-02
中消协发布中秋消费提示:反对月饼过度包装 拒绝“天价”月饼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1
半两财经|限制过度包装新国标正式实施 中消协发消费提示反对月饼过度包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1
昌平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商品过度包装专项执法检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0
“五一”消费潮将至 中消协呼吁消费者绿色消费 发现过度包装可举报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4-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