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聚焦金融街论坛 | 如何做好新市民的金融服务?农行给出分层分类经营等三大建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2 15:03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已有约3亿农村人口通过就业、就学等方式转入城镇,成为新市民。如何做好新市民金融服务,既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步骤,也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要举措,已成为我国金融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11月22日上午,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主论坛以“金融精准服务新市民,奋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为议题,邀请众多专家学家和来自监管机构、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就如何有效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展开交流和探讨。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张毅介绍了农业银行在服务新市民方面的做法,并提出了三点建议。

张毅介绍称,今年农业银行推出了“521”新市民金融服务方案,全方位助力新市民融入城镇生活。所谓“5”是指基础权益、医疗保险、养老金融、教育培训、反欺诈宣传这五大金融保障;所谓“2”是指就业创业和安居置业的双向资金驱动;所谓“1”是指以特色借记卡为载体的一体化优质金融服务。

今年农行已投放农民安居贷6.6万笔286亿元   累计投放近8000亿元

在助力新市民在城镇安居方面,农行强化资金支持。今年5月,推出保障性住房租赁贷款专项产品,目前已经完成贷款审批超过80亿。另外一方面,重点关注个人住房金融的需求端,加大对农民安居贷这一特色产品的推广力度。通过优化准入门槛,简化收入认定,降低贷款成本的措施,今年已经投放了农民安居贷6.6万笔,共计投放了286亿元。截至目前农行累计投放农民安居贷7952亿元,一共惠及了200多万名进城购房的农村转移人口。

已在29个省市地区完成省级工资支付监管平台对接工作

在新市民在城镇就业的保障方面,农行做好系列服务。对于创业群体,持续做好融资支持,推广小微企业随借随还信贷模式,坚决落实减费让利的政策,降低融资成本,推广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满足创业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新市民自主创业的融资需求。对于进城务工的就业群体,重点关注工资发放这一核心的诉求,加大力度推广工资支付保函信贷产品,持续推进工信保工资监管代发平台的拓展应用。通过集合考勤、工资代发、政府监管等多种功能,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农行已经在29个省市地区与当地政府完成省级平台的对接工作,还为建筑行业的工作群体量身订做了借记卡产品筑福卡,配套多项费用减免,最大限度降低新市民在城镇生活期间的金融服务成本。

为让新市民在城镇扎根有信心,农行重点关注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领域。不断夯实社保金融行业领域,优化实体社保卡,电子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的支付结算功能,提升新市民跨地域就医就算的便利度。发挥农银人寿子公司保险业务的优势,开发多款契合新市民需求的重大疾病保险产品。同时,持续做好对养老机构的资金支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锣密鼓部署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业务,推广养老保险,养老理财等产品,丰富养老金融产品线。

农行已在长沙推出骑手暖心驿站  将在全国铺开

为提升新市民的消费品质,农行聚焦重点行业,比如新市民创业就业集中的服务业。农行联合美团平台,推出了骑手卡和生意卡,成为唯一同时中标上述两个项目的合作银行,为提升对500多万骑手,500多万小微商户的金融服务水平,首次将借记卡余额查询、账单查询、开户与审核、货币基金申诉等功能,分门别类地嵌入到美团外卖、美团骑手、美团酒店等九大服务模块,让优质的金融服务走进新市民。针对骑手电话费支出较多的特点,携手美团提供话费补贴。还将依托骑手卡、生意卡的应用情况进行进行数据积累,在融资服务、投资消费、支付结算等领域,为骑手、小微商户体品类丰富、贴心实惠的优惠权益,切实提升新市民在城镇的消费品质。

张毅表示,人文关怀对新市民融入城镇生活也很重要。农行正在湖南长沙试点推出骑手暖心驿站,在农行网点提供食物加热,手机充电,临时休息,金融知识学习等多方面的服务,让万千骑手新市民有了暖心回家的归属感。他透露,很快会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铺开。

建议打破地域行业壁垒  让新市民数据互联共享

在今天的发言中,张毅还对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长远发展和统筹规划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建立数据互联共享。新市民数量大,分布广,流动性强,需求多样,同时打破了地域行业之间的数据壁垒,集中整合新市民社保、医保、消费、住房、信贷这些方面的信息,绘制更为立体的数据画像,用于积累信用记录,实现信用增值,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是做好分层分类的经营。根据最新中国城市规模划分的情况,中国内地共有683个城市,其中有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和84个大城市。不同人口规模的城市的户籍管理,新市民的结构,所在的行业分布都有所不同,对应着不同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要因地施策,分类指导,对于超大、特大及大城市,重点关注互联网、建筑业、制造业等领域,聚焦就业创业住房租赁等金融需求。对于中小城市,侧重餐饮服务交通运输等领域,紧扣生产经营、生活消费等金融需求。通过这些分层分类的经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

 三是关注新市民融入城镇的心理建设。助力新市民融入城镇,既要做好资金融通,产品服务这些物质层面的支持,也要关心关注他们在精神层面与城镇生活的互动和融合。金融机构要通过丰富的服务渠道,做好政策传导和服务宣传,帮助新市民加强身份认同,从权益保障、消费理念、财富配置各方面加快新老市民的阶段性过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程婕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专注新市民 立足新金融 “新市民”金融潮渐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6
“新”有所依 中原消费金融助力青年新市民群体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5-04
兴业银行精准施策 助力新市民迈向新生活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20
聚焦金融街论坛 | 如何精准服务3亿新市民?金融街论坛上嘉宾支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23
监管、银保机构共议金融服务新市民:精准把握新市民需求 助力新市民融入城镇生活
财联社 2022-11-23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