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4条道路获批 北京城市副中心骨干路网建设进行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1-02 21:05

根据《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截至2020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道路网密度为4.01公里/平方公里;预计到2025年,提升至5公里/平方公里;预计到2035年,提升至10公里/平方公里(含绿道)。近日,北京市发改委批复北京城市副中心宋庄文化区西路、宋庄文化区南街、运乔东路、畅和东路4条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它们均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骨干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副中心重要学校、医院、安置房周边的配套道路。“织密”北京城市副中心路网工程正在进行。

其中,畅和东路是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配套道路工程。项目南起大营东街,北至兆善大街,全长约1.5公里,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红线宽40米。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远期入住师生规模最高可达3万人左右,这条穿越校区的畅和东路将按照“行人优先、非机动车次之、机动车再次之”的路权分配原则,进一步优化道路横断面,保证师生出行安全。

宋庄文化区西路位于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和北京第一实验学校西侧。项目南起宋庄文化区南街,北至潞苑二街,全长约1.8公里,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红线宽35米。项目充分考虑未来通行需求,京榆旧线以北段道路采用非对称设置,东侧临近安贞医院段人行道拓宽为5米,西侧人行道调整为3米,保障医院周边出行畅通。

宋庄文化区南街是北京第一实验学校配套道路工程;西起宋庄文化区西路,东至宋庄文化区一路,全长约0.9公里,按照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红线宽35米。

运乔东路是城市副中心东方化工厂周边棚改安置房项目(城市绿心棚改安置房)周边配套道路工程,同时也是城市绿心森林公园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项目南起六环西侧路,北至梨园南街,全长约1.1公里,按照城市主干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红线宽40米。项目西侧为通三铁路、东侧为东方化工厂安置房,由于道路两侧吸引及产生的慢行交通量具有明显差异性,本项目结合两侧慢行需求进行了分段式差异化设计。

据了解,此次获批的四条道路将随路实施交通、照明、绿化、雨水、污水、给水、再生水等工程,且已纳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重大工程行动计划。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充分借鉴其他路段建设经验,梳理学校、医院周边交通组织特点,推动落实高质量发展标准和理念。结合学校、医院等重点区域交通特征完善设计、建设方案,优化停车区域及交通流线设置,提升出行便利性和安全性;利用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南北两侧建筑退线空间,实现学生落客区域 “即停即走”;进一步对路口进行精细化设计,通过减小路口转弯半径,设置二次过街设施等保障慢行交通安全。

宋庄文化区西路等结合东六环入地,推动实现东六环东西两侧区域、特别是慢行系统的衔接;充分发挥项目与周边重大项目对区域的整体服务功能,推动城市空间缝合与设施连通。

项目践行绿色环保,彰显以人为本建设理念。加强与东六环入地改造等周边项目统筹,实现区域土方平衡,加强对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落实海绵城市理念,合理设置雨水口及下沉式绿地;研究使用降噪路面,减少对学校、医院、周边居民工作、生活的影响。

此次城市副中心4条道路集中获批、统筹建设,将有效提升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等对外出行能力,进一步推动城市副中心区域道路成网运行。随路敷设雨水、污水、给水、再生水等市政管线,将进一步完善副中心市政管网,提升区域市政保障能力。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坐标石景山,“一横两纵”3条道路即将“上新”!
发展北京 2023-12-20
进度刷新,亦庄新城7条道路建设“跑”起来!
发展北京 2023-10-19
预计2024年开工!城市副中心骨干路网将添三位新成员
发展北京 2023-10-13
预计2024年开工 城市副中心骨干路网将添三位新成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2
北京城市副中心再添2601套保障性住房
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2023-09-1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