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个人信息保护法实施月余 金融机构筑牢敏感个人信息“保护墙”
中国证券网 2021-12-16 16:02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 11月1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已经落地月余。无论是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还是科技企业都正着手建立更严格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落地,为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作为典型的数据密集型行业,不少金融机构将个人信息保护提升至企业战略高度。平安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安银行已经专门成立个人信息保护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包含风险、业务、科技、合规、消保、HR等各领域专家,来统筹管理全行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工作。

由于金融机构所掌握的个人信息多数归类为敏感个人信息,这些庞大数据既是助推金融机构不断壮大的生产力要素,也是其更好发展的关键命题,金融机构正积极筑牢敏感个人信息“保护墙”。

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严格保护措施的情形下,个人信息处理者方可处理敏感个人信息。

实际上,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使用用户敏感个人信息也有明确的要求,所有敏感信息均需要企业证明采集必要性。

在保险行业,与敏感个人信息接触最多的是寿险机构。泰康保险集团合规负责人靳毅表示,寿险机构处理的信息大部分都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例如,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户等信息,以及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

敏感个人信息太多,对大型保险集团的综合经营模式提出了挑战。靳毅认为,在相关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后,如何合规地进行客户画像和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成为保险公司迫切需要攻克的新课题。

金融机构筑牢敏感个人信息“保护墙”,智能科技公司的助力亦不可缺。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下称中关村科金)AI安全攻防实验室总监冯月表示,为了进一步保护个人信息,一些创新科技企业开始运用可信AI的最新技术,包括活体呈现式攻击检测、深度伪造检测、证照伪造检测、对抗样本攻击等,帮助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安全的升级改造。

据冯月介绍,为解决现有个人信息使用安全隐患,中关村科金自研了“多模态生物防伪与安全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全流程、安全、方便、可扩展的防伪检测中心,运用听觉环境感知、视觉环境感知、人脸活体检测、人脸识别、声纹活体检测、声纹识别、核验决策引擎等先进身份核验技术,可以有效抵御多种攻击手段,提升用户体验,更加智能、高效地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

中关村科金利用AI算法能力和声纹识别技术,已经帮助包括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教育、医疗、智能制造等行业客户实现安全、高效的数字化升级。目前,中关村科金已为400余家行业头部企业提供智能化转型解决方案,在服务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低碳绿色发展方面处于行业较高水平。(何奎)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设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处罚,织密信息保护法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9
个人信息保护法落地满月:信息仍裸奔,平台机构为何有恃无恐
新华每日电讯 2021-12-03
构筑守护个人生物识别信息有力屏障
光明日报 2021-11-27
科普|《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 为裸奔的个人信息加把安全锁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11-22
应从产业促进角度理解个人信息保护法
光明日报 2021-11-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