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实践》白皮书举行新闻发布会。
白皮书说,新疆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做好民族工作,教育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南北处处盛开。”在发布会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提到了“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
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出生于1952年5月,塔吉克族。他生活的地方位于祖国西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冬季长达七个月,被视为“生命禁区”。自1972年跟随父亲为边防官兵当向导开始,近40年间,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足迹踏遍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大山大河,巡逻700余次,行程3万多公里,一次次帮助边防官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是官兵眼中的“活地图”。他们一家三代70年在帕米尔高原守卫着边境,“没有国家的界碑,哪还有我们的牛羊”,道出了对祖国最深沉的爱。
“像这样的事迹,在天山南北处处可见,这些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好的缩影。”艾尔肯·吐尼亚孜说。
库尔班·吐鲁木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对党的真挚情感感动了大江南北。“白衣圣人”吴登云,22岁时就从江苏扬州来到新疆,60多年如一日,无偿献血30多次,为救治烧伤的少数民族孩子,从自己身上割下13块皮移植到病人身上,一句“山里的牧民不能没有我”,吴登云老人家至今还守护着边境县各族群众的健康。
他表示,新疆广泛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铸牢共同体 共圆中国梦”“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各类活动载体,建成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71家、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1个、全国民族团结教育基地14个。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群众的生命线,现如今,各族群众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鑫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