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迎升从小学国画,9岁时获得人生第一个绘画奖。那张获奖作品就刊发于《吉林日报》,多年后,他和刊发他作品的编辑徐鹏飞办起了联展——今年8月23日,在南京鸡鸣寺开幕的“禅情画意——徐鹏飞、权迎升 水墨艺术巡回展”。
说起来,权迎升的艺术之路自国画起步,而让人们认识他的,还是他在漫画领域开辟的新天地。他的代表作品《中国惊奇先生》是一部现实主义经典作品,被读者誉为“国漫神作”;之后,权迎升还创造了三部作品同时蝉联三大漫画平台排行榜榜首的成绩。
如今,权迎升双线并行,以独特创作诠释艺术价值,也见证了中国网络漫画的起落沉浮。他的故事里,既有年少成名的惊喜,也有行业浪潮中的坚守,更有对艺术本质的不断探索。
国画启蒙 却让多数人通过漫画知道了自己
权迎升自幼与国画结缘,这份热爱在1987年结出了第一颗果实。彼时9岁的他,凭借一幅水墨画斩获人生首个绘画奖。更幸运的是,这幅作品被时任吉林日报社美术部主任的徐鹏飞一眼看中,刊发在报纸上,这让权迎升拿到了人生第一笔10元稿费,也成为他艺术生涯的重要起点。
20余年后,这段往事竟成了他与徐鹏飞再续缘分的纽带。权迎升回忆,是在北京一次会议上遇到了徐鹏飞,“当时聊起天来,他问我是怎么出道的,我说是1987年第一次在《吉林日报》上发表水墨画,没想到他说:‘我就在那儿当美术部主任呀’。我回家后找到那份报纸,上面真的有他的名字。”之后两人的关系一下就拉近了,越聊感情越深。
巧合的是,两人都对禅画情有独钟。“他关注到我画小和尚禅画,他也画禅画,画布袋和尚。十几年来我们都是自己画自己的,也各自办展览,后来他提议我们俩搞一场联展。”今年,这场联展落在了南朝第一寺鸡鸣寺,“这是鸡鸣寺建寺以来规格最高的展览。寺庙的负责人方丈和尚专门请我们吃素斋,说这种展览不可多得,希望明年再去办。”此次展览共展出50多幅作品,持续20天,成为两人艺术情谊的又一见证。
对于自己的艺术起点,权迎升始终明确:“我自认是以国画出道的,从小时候画到现在,一直没有停歇过,只不过更多人是通过漫画认识我的。”
引爆市场 在国漫黄金期迎来自己的创作高峰期
2012年,权迎升的创作版图拓展到网络漫画领域。初期的探索并非一帆风顺,在画了不少“半温不火”的作品后,2013年,他带着《中国惊奇先生》来到腾讯漫画频道。当时的他或许没想到,这部作品会成为中国网络漫画史上的一个标志性IP。
“我是2013年6月份决定做《中国惊奇先生》这个故事的,两个星期时间筹备,之后就慌慌张张地上线了。当时觉得这对我来说是最后一次机会,因为之前有一部漫画在腾讯上线五六个月就被腰斩了,所以自己也想最后试一把,不行就别干了。”回忆起当时的处境,权迎升仍有感慨。
幸运的是,这部作品一经推出便引爆了市场。“那是7月15日上线的,第三天数据就开始变了,很多人留言。大概一周的时候,据说服务器都要瘫了,一下就爆了。”紧接着,好消息接踵而至:“腾讯给我打电话,问能不能从一周两更改成三更,我答应了,然后就全力以赴投入创作。”
作品的火爆程度超出了权迎升的预期:“当时真的感受到火了,我责任编辑的夫人打车上班,司机都跟她聊这部漫画。它刷新了好多点击量纪录,三个月破一亿,半年破十亿。”随之而来的是行业的关注,“腾讯马上决定4个月内推出动画片,之后影视人、制作人,各大影视公司还有做游戏的都来找我。那时候找我的人太多,我都烦了,因为我还要创作,但也确实享受到了那种高光时刻。”
如今,《中国惊奇先生》已连载12年,成为目前中国连载时间最长的原创网络漫画,近1800话的内容,全网点击量突破300亿,稳居国内头部IP行列。除了改编成动画片、游戏、歌曲,2023年做的一部网络动画电影,在腾讯视频上播放的时候票房也排第一。
《中国惊奇先生》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对现实的关注。“现在《中国惊奇先生》已经到第十三季了,差不多一年一季,每一季都有一个主题,像盗窃、拐卖儿童、相亲、嫉妒这些,就跟柯南似的。我想通过这些主题讲背后的社会意义,所以我的作品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品。”
权迎升举例说:“比如相亲的开篇词,我写的是‘选错另一半,可能前半生的努力就会化为灰烬’。这部漫画能涵纳很多现实,写社会事件,也写人性,近1800集的故事,能让人了解十几年来中国人的一些变化。我喜欢挖掘一些社会热点里能真实反映人性的东西。”
漫画创作得有网感 要先成为一个“段子手”
2015年,权迎升迎来漫画创作的又一高峰:“最多的时候有三部漫画同时连载,除了《中国惊奇先生》,还有《猎行者》在网易漫画,《非常道先生》在大角虫连载。这三部作品一周9更,同时连载了5年。”
那段时间,也是中国网络漫画的黄金期。“画漫画那10年,我的劳动强度特别大,但当时还能承受,各种活动也多,所以我在飞机上、高铁上基本都在画。不过觉得很充实,因为那是国漫最好的时候,资本大规模介入,腾讯、网易、阿里这些互联网公司都进来了,算是国内网络漫画的最高峰时期。”
然而,行业的风向很快转变。“2019年后,短视频时代来了,国漫受到了很大冲击。”在行业的起伏中,权迎升选择了坚持:“因为我的情况还算好,把握住了高峰时期的机会,做了很多作品。从上世纪90年代的纸媒出版到现在的网络漫画时代,我经历了两轮作者的‘大清洗’。很多2012年和我一起连载的作者早就退出了,我算是国内为数不多还在连载的老作者,也算是经历了当代中国的漫画史。”
对于中国漫画的发展脉络,权迎升有着清晰的认知:“中国漫画可以分两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就有丰子恺、张乐平、华君武等前辈,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英韬、徐鹏飞等大家,他们大多以单幅与四格漫画为主。而我现在创作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刚在国内兴起的连环漫画。很幸运,我算是这个行业领域第一批拓荒者。”
在漫画创作理念上,权迎升也有自己的坚持。他坦言自己特别喜欢讲故事,所以一直停不下来,而且网络漫画有读者催更,必须及时跟进。权迎升认为,漫画创作要贴近读者,“得有网感,要先成为一个‘段子手’”。《中国惊奇先生》的风格定位,就源于他对大众喜好的观察:“2013年的时候,我有个习惯,每天中午看《法制进行时》栏目。每天一个案子,看得很过瘾,就想能不能做一部这样的漫画,当时也没人做过这种现实题材的侦探类漫画。不过光写实侦破案件太简单,大家看漫画更爱新奇幻想,所以就确立了‘侦探+玄幻+搞笑’的模式,还夹杂了很多山南海北的人情世故、民俗风貌。我接触的人多且杂,也喜欢参加各类饭局,听大家聊天,把这些都揉进了故事里,我觉得这也是记录时代和我的人生感悟。”
曾经,权迎升尝试过将国画与漫画结合:“之前有朋友建议我,把国画的技法融入到漫画里,我也确实在漫画里炫过中国传统技法。但后来另一个朋友说,漫画核心是讲故事,没必要在技巧上浪费太多精力,国画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领域来做。我觉得很有道理,就把国画和漫画分开了,国画就是纯粹的国画,漫画专心讲故事。”
手里有400个IP 团队骨干追随了20多年
在权迎升的艺术之路上,团队是重要的支撑。“我工作室的人基本跟了我20多年了,团队现在很稳定。我们一起度过了行业的膨胀和泡沫期,见过太多公司的倒闭,真的是经历过大起大落。”他介绍,工作室最多时有50人,现在稳定在20人,都是40多岁的“老人”。在培养助手方面,他有自己的方法:“有的助手画别的不行,我就只让他画一样东西,比如叶子,慢慢练。”
而面对资本的诱惑,权迎升的头脑始终保持着难得的清醒。2015年,资本热潮席卷漫画行业,“好多资本在投资,也有人想并购我的公司,估值两个亿,给一个亿的现金加股票。但我犹豫了,觉得拿了一个亿,就要替对方做很多事,而且不一定都是我喜欢做的。”他的选择源于对自身定位的清晰认知:“我想,这个世界缺经营天才,还是缺画画的艺术家?我最擅长的还是做画家,不适合做老板,而且能被历史记住的也应该是艺术家的作品,所以我拒绝了资本。”
多年来,权迎升积累了丰富的IP储备:“我手里有400个IP,各种故事都有,像中国神话、成吉思汗、秦始皇。秦始皇开发过好几个版本,还有中国成语这些传统古典的内容,都是我年轻时攒下来的。拿到市场测试,好的就留下不断开发。”
在创作积累上,权迎升有着踏实的态度:“那个年代画漫画的人想要素材,得亲自去找、去看。我家里有7个柜子的书,各种类型都有,我都会看。因为真正创作的时候,需要调动自己的知识数据库,所以人在早期书看得越多越好,才能厚积薄发。”
对于国内漫画市场的未来,权迎升抱有信心:“国内的漫画市场真的很艰难,是从无到有走出来的,所以发展得比较慢,不像日本、美国已经有很成熟的体系。但我觉得漫画的前景没问题,最黑暗的时刻我们都经历过了,这种艺术形式肯定还是有人画、有人做,行业生态会一直存在。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好莱坞还有日韩,影视改编大量取材于漫画,这就是漫画的价值,它是故事创意的最快的展现形式。拍一部电影要投入大资金、花长时间、集合很多人力,但一个有才华的漫画家,自己就能做漫画。”
创新国画风格 打造“未来式山水”
在行业中,权迎升的身份是颇为特殊的,像他这样国画和漫画双线做,在国内应该是唯一一位,何况两者还都拿到过大奖。而即便在漫画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权迎升也从未放下国画创作。
2014年,他的国画创作迎来新的契机:“腾讯帮我做线下画展,当年办了三场,后来一年保证能有三四场展览。随着年龄增长,我也更想慢慢回归国画。”
权迎升的国画作品深受欢迎,他有本叫《禅来缠趣》的国画书成了畅销书,也渐成系列。2017年的一次画展,还意外开启了他国画创作的新场景:“那年我办了小和尚的画展,画展期间有个朋友提议把小和尚做成表情包,后来就做了,没想到一天就有六七万人下载,到现在差不多有500万人下载了。这个表情包一共出了三款,转发量超过了1亿次。”
在国画创作上,权迎升不愿墨守成规,而是力求创新。“传统的山水画是不画天的,一般都留空白。但有一次我去太行山,早上开车的时候,看到太行山的山峦层层叠翠,太阳刚升起来,光随着云雾打在山峦上,加上云雾变化,天空和山融为一体,是七彩的颜色,特别漂亮。我就想,为什么传统山水不画天空呢?我就要画。”
基于这样的灵感,权迎升创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看山不是山,颜色叠加会产生新变化,所以我用色彩碰撞来表现山的变化。山里一般都有寺庙,但直接画个房子在山上表达太简单,所以我就画一个佛头隐藏在山里面。有人总结我的画有天象、具象、禅象、印象、抽象,就是这么来的。为了和传统山水画区别开,也有人称它为‘未来式山水’。”
在权迎升看来,艺术创作的核心在于打动人心:“我创作作品,就想做别人没做过的,这样才有兴趣,不能说非用笔墨约束色彩或者构成。每个艺术家都要做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这样才有特点、有价值。像齐白石、张大千,一生都在‘变法’,被公众认可的艺术家,就是因为作品里有极强的个性,而这成了一种符号。”
权迎升的艺术追求,也受到恩师石齐先生的影响。“石先生是我的老师,我的画展他总是亲自来看,一直支持我。他一生都在‘变法’,最开始六七十年代画写实,作为黄胄的大弟子,他说‘一生学黄胄没有意义,也出不来’,所以转型画抽象水墨画。他这种求新求变的精神我特别喜欢,如今他85岁了还一直在画,每年都办展。”
曾经霸榜6年 如今已在为“收山”做准备
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权迎升坦言:“我是一个情感挺丰富的人,想画画的时候就好好画画,想讲故事就认认真真讲故事。”漫画与国画,在他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给予他不同的精神滋养。“以前漫画连载一周九更的时候,我白天做漫画,晚上就要画画国画。即使在忙碌地做巡回画展的时候,晚上跑到画室里画国画,心一下就能静下来。因为对我来说,漫画是讲好故事的同时也要兼顾市场,国画却没有任何约束,我想画多大就画多大,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内容、形式完全自由,遵循内心就好。”
如今,经历过行业的高峰与低谷,权迎升的心态愈发平和:“我有过6年的霸榜时间,从2013年出道到2018年,但人生要注重体验,学会适时转身,生命历程才更加精彩。”如今权迎升将大半时间放在国画上,两个画种同时创作,使他的内心非常充盈。“现在就是继续创作想讲的故事,把这件事做好就行。另外,我也想把国画这件事做好,因为国画有无限的可能性,而漫画要一直拼。我觉得随着年龄增长,不可能永远站在顶尖上,所以想提前为‘收山’做准备。”
对于艺术家的责任,权迎升也有深刻的思考:“我写《中国惊奇先生》的故事,是因为看了余华的小说。2012年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艺术家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正好那时候看了余华的《兄弟》,觉得他写的是一个历史的跨度,我也想做这样的事。艺术家的责任就是发现、探索,还要记录历史,只有在这个时代经历过,才有这样的感悟去探索和发现,做这件事,就是艺术家的价值。”
不过,这份认知并非一蹴而就:“这些都是我30多岁以后才想通的,以前就想着画一部有趣的漫画,更多的是冲动和热情。后来撞了一头包,才开始冷静思考自己的责任和价值意义。当然也有天才画家,他们很早就想通这些了,我算是历经坎坷,慢慢才明白的。”
从9岁发表第一幅水墨画,到成为横跨漫画与国画领域的创作者,可以看出,权迎升的艺术之路,始终以热爱为底色,以创新为动力。相信未来,他仍将会在笔墨的世界里,继续记录时代,传递人心温度。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勉
编辑/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