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滑向米兰-2025年北京国际滑联花样滑冰资格赛即将开战。为迎接这一国际滑联重要赛事,组委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筹备阶段。
本次花样滑冰资格赛是国家体育馆继北京冬奥会和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后第三次举办国际级冰上体育赛事。国家体育馆对此高度重视,前期已与北京竞赛中心就制冰参数和技术要求进行了充分沟通,确保冰面质量完全符合赛事标准。制冰工作严格遵循国际滑联(ISU)规范:冰漆采用灰色系,冰面厚度控制在5.5厘米至6厘米,冰面温度维持在-4℃左右。目前制冰工作正处于冰面增厚阶段,计划于9月17日正式交付使用。
本次国家体育馆组建的制冰团队全部由中国制冰师构成。该团队曾为北京冬奥会、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提供制冰保障服务,具备丰富的制冰技术经验和场馆协作经验,已与场馆运营方、赛事组委会充分磨合,本次制冰工作的提质增效成效更为显著。当前天气条件对制冰所需环境参数构成一定挑战,温湿度状况不利于制冰作业开展。为降低环境因素对冰质的影响,国家体育馆在制冰前已完成三项关键准备工作:一是对整套制冰系统进行维护保养与开机调试;二是对竞赛场地全域(含看台区域)实施全面清洁,确保达到“一尘不染”的标准;三是保障除湿系统与空调制冷系统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为制冰作业创造稳定适宜的环境。
北京冬奥会后,国家体育馆已承接多项大型体育赛事,并对场馆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可满足多样化冰上、陆上室内赛事需求,实现双奥场馆可持续利用。例如,在原有冰漆板墙基础上定制两套矮板墙,可同时满足花样滑冰赛事运行与电视转播需求。除制冰工作外,场馆还对赛场布局、形象景观及观赛设施进行优化升级,通过新增环屏进一步营造赛事氛围,既为赛事方提供更丰富的场馆设施选择,营造专业赛场氛围,也为观众提供多元的观赛体验。
滑向米兰-2025年北京国际滑联花样滑冰资格赛由国际滑冰联盟主办,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与北京市体育局联合承办,将于2025年9月19日至21日在“双奥场馆”——“冰之帆”国家体育馆举办。来自全球的100余名花样滑冰精英运动员将齐聚一堂,在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冰上舞蹈四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争夺17个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奥会的参赛名额。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周学帅
编辑/汪浩舟 徐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