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维奇,石景山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二队密闭式清洁站班长。密闭式清洁站的工作,每天都要和脏、累、味儿打交道,所以没人爱干。他说再没人愿意做,也总得有人去做。既然做了,就要做好。16年来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2009年,因出租车事故致残的刘维奇入职石景山区环卫中心,从密闭式清洁站操作工起步。初入行时,他跟着师傅学习计算垃圾量、调度清运车辆、检查垃圾分类等基础工作,逐渐掌握岗位技能。从一线操作工到班长,他始终扎根基层,确保垃圾作业调度及时、管理到位。
密闭式清洁站的工作在别人眼里看似简单,但实际干起来却并不容易。要想把这份工作做好,这里面其实有很多“门道”,是个“技术活”。要计算站内垃圾量配合清运车辆转运,要组织物业垃圾车有序进站称重排队倾倒,要查看进站车内垃圾分类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末端分类,要随时保持楼内外环境干净整洁无蚊蝇以避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还要与不理解的居民进行解释沟通。随着环卫技术的不断提升,垃圾作业设施的不断升级,还要及时学习新设备的操作。无论寒冬酷暑,再脏再累,刘维奇都会高标准完成各项工作。
一次,挤压箱液压推板脱落造成堵塞,刘维奇因右下肢伤残导致行动不便,只能趴在地上把垃圾一点点抠出来。夏天进厨余箱更换配件,每次出来都汗流浃背。为节省维修成本,他和同事一起油饰垃圾楼内设施、修复墙面,主动承担各项工作,成为同事眼中不会说“不”的好班长。
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刘维奇曾帮助银行找到重要的凭证,帮失主找回价值3万元的订婚戒指,为居民找到重要的证件、金项链等物品。
16年坚守,刘维奇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一名环卫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到环卫事业中来,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他上榜人物
戴汇文,北京华艺斋古籍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刷印及线装书装帧技艺第五代传承人。她拜师学习,修复旧版、刻制新雕版,成功研制出“云朵纸”。她还掌握了书画修复和手工制墨工艺,带领团队印制《永乐大典》等古籍,创作《古本永定河全图》龙鳞装等系列文创产品。她积极搜集资料完善数字化档案库,并通过发布非遗知识视频、在高校开设实践课等方式,助力非遗文化走出国门。
杨菁,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反恐怖和特巡警支队警长。自2013年从警以来,他妥善处置多起跳楼跳河等极端事件,成功率100%。作为教官,他培训千余名警力,开展反恐应急培训,广获好评。他带领特警队员高强度训练,提升实战能力。
张立华,昌平区交通局货运管理中心工作人员。2020年,她遇到突发轻微脑出血的环卫司机,毫不犹豫冲上前帮忙,助其转危为安。2025年3月,她发现一位老人呼吸骤停,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直至救护车抵达。她还积极参与急救知识宣传,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分享救援经历,用实际行动诠释“把小事做成群众需要的大事”。
杜姝,西城区陶然亭街道互联网乡村“云”教师。2010年投身英语教育后,她钻研出“输入输出循环”教学法,让数百名孩子突破“哑巴英语”。2014年,她与出版社合作推出双语绘本,构建起文化传播桥梁。2019年,她通过线上平台免费授课,如今拥有60万学员的“云端英语王国”,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她还设立“Susan 奖学金”,助力贫困地区孩子。
推荐榜样人物请登录北京榜样官方网站,或关注“北京榜样大家庭”微信公众号。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薇
编辑/李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