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提升城市韧性
经济日报 2025-01-05 10:00

城市是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空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推动建成一批高水平韧性城市,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城市运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韧性城市,是指能够凭借自身能力抵御灾害,减轻损失,并合理调配资源实现快速恢复的城市类型。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大城市和城市人口,城市治理面临诸多风险挑战,亟需进一步增强城市韧性及抗风险能力。

韧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推动城市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在城市管理中的广泛运用,促进了传统风险治理变革、提升了应急效率,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机遇。

对高水平韧性城市建设而言,当前相关技术及应用场景还不够完善,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城市在数字化建设中还存在差异。需遵循科学规律,构建综合全面的韧性指标,拓展以数字化助力城市安全有序运转的路径,探索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建设方法,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以数字赋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筑牢安全底座。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已初步搭建起智慧城市数字底座及运行其上的城市“智慧大脑”智能中枢,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应急系统能够赋予机器设备更强的学习和计算能力,对城市风险进行动态识别和关联分析,进而管控城市运行中的安全风险。当灾害冲击产生时,凭借数字基础设施的网络连接属性,可构建不同主体互联互通的立体化网络,使应急系统快速响应、及时启动,并能对风险事件进行情景推演和智能分析,达到动态调整的效果。

以数字技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精细管理。技术的快速迭代及融合正推动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从而提升决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实现更为科学有效的城市安全管理。例如,随着数字技术与城市场景深度融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及应急体系建设、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防治、城市生命线风险监测预警等有了新方式和新手段,以数字化智能化辅助精准决策,能使应急响应更加科学。再如,基于数字孪生技术对城市进行数字建模和数字画像,有助于提升城市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使城市管理更加智慧高效。

以数字平台应用增强社会互动,促进协同治理。当前,数字平台的广泛应用,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结更加紧密,增强了居民间的互助合作能力,有助于更有效地发挥韧性城市整体功能。例如,建立公共治理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能够确保应急组织纵向联动、横向协同,实现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应急合力。同时,数字平台与社会治理耦合程度增强,有利于在跨界合作中形成群体智慧,通过风险成本共担的方式解决部分老旧城区内生性不足、资源受限、设施老化等问题,增强城市在应对风险时的抗逆能力。

文/金观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以数字化赋能韧性城市建设
光明日报 2025-01-08
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详解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新华社 2024-12-09
提升韧性是对城市治理能力的系统性考验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7
打造韧性城市“顶层规划”出炉
上海证券报 2024-12-06
中办、国办: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
新华社 2024-12-05
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韧性城市武汉倡议发布
武汉晚报 2024-10-17
数字转型是完善城市治理契机
经济日报 2024-06-29
以数字化智能化助力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人民日报 2024-06-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