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近600年古寺智化寺恢复开放 非遗活化石“京音乐”再现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3 12:58

12月3日,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经过半年修缮后正式恢复开放。

北京青年报记者现场探访了解到,修缮后的智化寺延续上演近六百年历史的珍稀音乐——京音乐,不少市民到现场聆听感受“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智化寺京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承的乐种,自明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从宫廷传入智化寺,由艺僧口传心授代代相传,在智化寺传习570余年从未间断,现传至第二十七代传承人。京音乐出自宫廷,传承于智化寺,集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于一体。曲调空灵神秘,古朴典雅,至今仍然保留着唐宋遗风,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始建于明代正统八年。是明朝司礼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年)所建,原是给自己建的家庙,后来皇帝赐名“报恩智化寺”。

智化寺是一座完整的明代木质结构建筑群,寺内的雕刻和彩画更是国宝级的艺术品。

据了解,智化寺恢复开放后,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京音乐在智化殿内演奏,每场约15分。由笙、管子、笛子、云锣和堂鼓五件乐器合奏。

12月3日,市民在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里参观拍摄。

12月3日,市民在北京文博交流馆(智化寺)里参观。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杨益
编辑/杨小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