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故事|与泥相伴制“善器” 一片匠心育“天青”
新华社 2024-09-04 23:00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诗中描绘的便是兴盛于中国宋代的汝瓷,汝瓷因产于汝州得名,温润如玉的天青色也为其在陶瓷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江西景德镇,45岁的李善明就是一位专注于汝瓷技艺的陶瓷匠人。在善窑厂车间的窑炉前,李善明查看汝瓷产品的烧制情况(8月28日摄)。

李善明并非科班出身,下肢还受小儿麻痹症影响,多年来的潜心琢磨靠的是对陶瓷的一腔热爱。谈及制瓷经历,李善明说自己是“湖南人来江西景德镇做河南瓷器”。在善窑厂车间里,李善明在向徒弟传授利坯技巧(8月28日摄)。

李善明是湖南永州人,少时务农,中专还没毕业就跟朋友们走出大山远赴厦门打工。一开始是在工艺品厂做陶瓷画工,之后他又向厂里的师傅学起了雕塑,几年的学习让李善明逐渐爱上了这项与泥为伴的艺术。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展厅里,李善明在欣赏一件天青汝釉瓷瓶(8月28日摄)。

2005年,李善明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瓷都”景德镇,一开始是帮大师雕刻陶瓷作品,后来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小作坊,主要做出口日用瓷的代工,但李善明的目标并不止于此。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在进行拉坯(8月28日摄)。

2009年,李善明将自己的几件瓷器作品带去了上海,没想到广受好评,这也坚定了他创立品牌的决心。在善窑厂展厅里,李善明(左一)向参观者介绍汝瓷(8月28日摄)。

虽然身在景德镇,但李善明并未选用当地知名的青花瓷创立品牌,而是另辟蹊径地选择了汝瓷。“汝瓷,沉稳、素雅、含蓄、内敛,和我自己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在李善明看来,汝瓷含蓄的自然美最能打动人心。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右)在与画工交流(8月28日摄)。

烧制汝瓷的过程却并不容易,汝瓷的天青色要以玛瑙入釉,颜色要青,要润,要似玉非玉胜似玉。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在查看产品(8月28日摄)。

由于没有釉水配方,除了去北京故宫看展品学习,去汝瓷的原产地河南找材料,李善明还通过烧制一窑又一窑的瓷器不断尝试。一次次增减玛瑙含量,一次次调试窑温,有时候一窑烧成,甚至拿不出一件像样的成品。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在进行拉坯(8月28日摄)。

三年间,李善明烧了一千多窑,经手的试验品超十万件,他屡烧屡败,屡败屡烧,甚至把一家的积蓄都投入了进去。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匠人将有瑕疵的汝瓷产品敲碎(8月28日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李善明的作品在当年的瓷博会上一炮打响,也让其成为了景德镇汝瓷的一张名片。李善明将作品以自己的名字中的“善”字命名。在善窑厂的工作室里,李善明在翻阅陶瓷相关书籍(8月28日摄)。

为了追求品质,李善明窑口烧制成品率仅有不到30%,有一点瑕疵的瓷器,都会被淘汰敲碎。这是李善明反复研究烧制汝瓷时的试验品(8月28日摄)。

在保证汝瓷质量的同时,李善明还将传统的青花、粉彩、玲珑等工艺与汝瓷结合,创作出带有自己风格的作品。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展厅里,李善明在欣赏一件汝瓷作品(8月28日摄)。

“中国人讲究从善,做人如做瓷,修身养性才能制良器。”李善明说。谈及未来发展,李善明表示想做老百姓用得起的瓷器,让陶瓷文化进入平常人家,走向海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陶瓷的魅力。在善窑厂的车间里,匠人在对刚烧制出的汝瓷产品进行质量检测(8月28日摄)。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展厅里,李善明(左)在使用自制的汝瓷茶器与朋友喝茶(8月28日摄)。

这是李善明烧制的汝瓷作品《西游记系列瓷盘》(8月28日摄)。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车间里,李善明在揉捏瓷泥(8月28日摄)。

这是李善明烧制的汝瓷作品《十二花神》(8月28日摄)。

在善窑厂车间里,李善明(右)和女儿一起玩瓷泥(8月28日摄)。

在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善窑厂的工作室里,李善明在通过直播介绍自己的汝瓷产品(8月28日摄)。

摄/新华社记者 隋尚君 万象

编辑/胡克青

相关阅读
国道之行 海阔天空|在泥与火中淬炼“匠心”
新华社 2025-01-06
图片故事|与泥相伴制“善器” 一片匠心育“天青”
新华社 2024-09-04
图片故事|福州:匠心造龙舟
新华社 2024-06-04
图片故事|一捧汾河土 千年澄泥砚
新华社 2024-01-23
图片故事|一片海·一座塔·一盏灯
新华社 2024-01-14
图片故事 | 一捧黄河泥 一方澄泥砚
新华社 2023-10-09
图记 | 一片匠心在“雅茶”
新华社 2022-12-01
图片故事 | 与深山相伴的铁路看守员
新华社 2022-09-20
最新评论